国际航空事故调查追踪(通航)第1期(飞行中失控)

低空经济与新兴航空器产业链月度动态报告 获取样刊

中国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系统 2025-04-21

262 0 0

关于通用航空飞行中失控(LOC-I)事故的调查报告,收集了近年来国外5起较为典型的通用航空飞行中失控事故案例,旨在通过分析事故原因,为我国民航从业人员提供经验教训,以提升通用航空的安全水平。以下是文章的核心内容整理:

一、事故背景与统计

事故背景:近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通用航空不安全事件频发。2018年美国发生通航事故1275起,其中亡人事故225起,事故万时率为0.588,亡人事故万时率为0.103。相比之下,我国事故万时率为0.131,亡人事故万时率为0.039。飞行中失控(LOC-I)是导致通航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约占40%。

我国通航事故情况:我国通用航空不安全事件年均总量呈逐年增长态势。2019年共收集到523起通用航空一般事件,事故万时率为0.06,亡人事故万时率为0.022。飞行中失控已成为我国通用航空亡人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事故案例分析

1. 2017年12月24日奥地利C510飞机进近中失控坠毁

事故经过:飞机在进近过程中遭遇严重结冰,导致失控坠毁,机上三人死亡。

原因分析:

飞机结冰:飞机在飞行过程中遭遇严重结冰,导致升力减小、阻力增大、稳定性变差。

机组操作:机组未及时启动除冰系统,导致飞机失控。

技术检查:未发现飞机存在技术故障。

调查结论:飞机结冰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机组未能及时采取措施应对结冰。

2. 2017年10月28日澳大利亚T310R飞机进近中失控坠毁

事故经过:飞机在下降过程中失去控制,最终坠毁,机上两人重伤。

原因分析:

发动机功率损失:左发动机失去动力,右发动机功率不足。

燃油管理:飞行员可能在燃油管理上存在失误,导致发动机功率不足。

失去控制:飞机在低速失速状态下失去控制。

调查结论:发动机功率损失和燃油管理错误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

3. 2017年1月26日澳大利亚G-73飞机低空转弯失控坠毁

事故经过:飞机在执行低空转弯时失控坠毁,机上两人死亡。

原因分析:

飞行员经验不足:飞行员对G-73机型的操作经验有限。

飞行计划变更:飞行员临时决定进行第三次通场飞行,违反了原计划。

失速:飞机在低空转弯时失速。

调查结论:飞行员经验不足和飞行计划变更导致飞机失控坠毁。

4. 2015年12月28日澳大利亚DH82A飞机起飞后失控撞地

事故经过:飞机在起飞后发动机出现异常,进入螺旋,最终坠毁,乘客死亡,飞行员重伤。

原因分析:

发动机部分动力损失:发动机在低空失去部分动力。

飞行员决策:飞行员选择返场落地,但飞机在低高度失速并进入螺旋。

调查结论:发动机部分动力损失和飞行员决策失误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

5. 2015年7月3日美国AS350直升机起飞后失控坠毁

事故经过:直升机在起飞后失控坠毁,机上三人重伤,直升机损毁。

原因分析:

液压系统故障:飞行员未将偏航伺服液压开关恢复到正确位置,导致脚蹬控制装置缺乏液压助力。

飞行员操作:飞行员未进行悬停检查,未能及时发现脚蹬控制异常。

调查结论:液压系统故障和飞行员操作失误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

三、小结与建议

飞行员责任:保持飞机可控是飞行员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责任。

培训与技能:飞行员应接受失速特性、迎角指示器使用、应急技能培训等,以提升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设备与技术:考虑安装新技术,如迎角指示器,以帮助飞行员在高负荷阶段做出更准确的操纵。

复训与教育:UPRT技能复杂且容易遗忘,需要定期复训以巩固技能。

国际民航组织推荐的UPRT课程:包括特技飞行和地面教学,帮助飞行员掌握通用程序和特定机型要求。

四、总结

通过分析这些事故案例,报告强调了飞行中失控(LOC-I)对通用航空安全的严重影响,并提出了飞行员培训、设备改进和操作规范等方面的建议,以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

原文链接 : 点击查看

1.国际航空事故调查追踪(通航)第1期(飞行中失控).pdf


评论 (0)


暂无评论

免费试用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将会尽快与您联系
若当前手机号码未注册航空产业网,系统在您提交信息之后会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用户密码默认手机号码最后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