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ERO100连载 | PCC集团
2019年11年08日
晨曦航空 2022-05-22
晨曦航空2021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营业收入及利润较上年均有明显缩减。
1、公司所属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
(1)航空惯性导航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
现代航空惯性导航技术水平不仅代表了一个国家在导航领域的高、精、尖科技水平,而且还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高”代表高科技的航空惯性导航系统有两大关键部分:一是核心的惯性导航算法和微小信号误差模型建立,二是核心惯性传感器(以陀螺为代表)。先进的惯性导航算法运用是一个国家导航理论水平和研究成果的重要体现;陀螺方面,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光学陀螺和MEMS陀螺。光学陀螺(即激光陀螺和光纤陀螺)是根据萨格纳克效应原理,利用光子在空间的旋转感测惯性参量的技术,是狭义相对论和电磁学的具体应用形式;而MEMS陀螺是将机械结构和电子部件在晶体中微观实现,也是半导体高端技术的体现。“精”体现惯性导航技术的系统精度高和制造精密性,例如:航空惯性导航系统精度在1海里/小时以内,陀螺零位漂移在0.01°/小时以内等高性能要求,又如在激光陀螺制造过程中,要求陀螺本体加工的形位误差在5角秒以内等,如果没有精密加工技术难以实现如此高精度制造。“尖”体现在航空惯性导航属于尖端技术,不仅难度大而且还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目前航空惯导系统集中了机械、电子、计算机、光学、软件等多种学科相关知识,是“机-光-电”一体化的综合系统。因此一般来说,航空惯性导航技术是一个国家导航理论研究水平、科技应用水平、加工制造水平的综合体现。
(2)航空发动机电子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
航空发动机参数采集及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在设计上面临着巨大挑战。首要的挑战是发动机个体之间性能的差异以及同一台发动机在不同时间段所表现的性能差异。虽然发动机性能和可靠性一直在不断提升,然而两台性能完全一样的发动机是不存在的,所以发动机控制系统不仅必须具备能处理发动机及其部件性能缓慢衰退的问题,还要能处理发动机在修理后所带来的性能突变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自我调整(或自我校正)能力;由于用户在使用现场碰到一些新问题时,通常寄希望于通过发动机控制系统来解决,发动机控制系统另一个重大挑战便是适应现场修改调整的能力;发动机控制系统设计上还需要承担发动机监控功能,也就是说监控系统必须和控制系统一起密切地工作,对工作信号进行采样并对发动机及其部件的健康状态作出评估,同时安装在发动机上的传感器、执行机构和控制器都要求具有双重或者三重余度,因此需进行大量的交叉通道通讯和容错逻辑设计。控制系统和监视系统的共同协调是设计上最为本质的要求。航空发动机应用的环境特点要求其具备高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适应严酷使用环境、良好的维修性和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这对作为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的电子控制产品提出很高的技术和性能要求,因此,航空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是一个国家航空电子产业理论研究水平、科技应用水平、加工制造水平等技术的综合体现。
(3)无人机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
目前,我国无人机发展起步较晚,投资不足,与国外差距较大,这为本公司发展无人机技术提供了有利的时机和空间。我国中、低速无人机与国外差距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设计理念上注重机体而不重视航电设备和系统;二是各项相关技术的集成度不够高,即各个功能模块大多数是分立式系统,整体还没有形成独立的集成式系统;三是无人机的自主飞行能力不够,人工智能程度不高。这些差距是我们发展无人机技术的动力,也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
2、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季节性
周期性方面,公司现阶段主要业务来源于军品销售收入,公司收入主要受到国内军方采购订单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军费开支整体呈现稳定增长趋势,因此现阶段公司所处行业不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区域性方面,由于公司主要是军品销售,且主要为主机厂商或军方提供配套,因此根据国内军品生产布局,公司所处行业存在一定的区域性。
季节性方面,公司收入主要取决于军方订单的签订及执行情况,由于军方订单签订及执行不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因此本公司收入亦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
3、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公司拥有一定的技术积累,且相关技术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合作,公司与国内A股上市公司客户B、国内A股上市公司子公司企业N和客户A等公司或单位形成了长期的合作关系。2005年公司实际控制人吴坚获得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颁发的研制二等奖;2007年公司实际控制人吴坚获得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颁发的研制三等奖;2007年公司获得陕西省国防科工委颁发的三等奖;2010年晨曦航空凭借多年发参系统的开发和维护的经验,开始启动发动机电子控制器(ECU)项目,该项目首开国内ECU的先河;2012年公司及核心技术人员惠鹏洲分别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颁发的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年子公司南京晨曦及公司实际控制人吴坚分别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颁发的一等奖。
公司立足于航空领域,主营业务为研发、生产、销售航空机电产品及提供相关专业技术服务,主要产品及服务涉及航空惯性导航、航空发动机电子及无人机领域。其中,航空惯性导航产品包括挠性捷联惯性综合导航系统、光纤捷联惯性综合导航系统、激光捷联惯性综合导航系统、压电捷联惯性综合导航系统和导航计算机组件;航空发动机电子产品包括航空发动机参数采集器、飞控计算机和航空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等。
1、航空惯性导航产品
公司的航空惯性导航产品主要是以惯性导航技术为核心,将卫星导航系统、多普勒导航系统等多系统信息融合构成的综合导航产品。由于惯性导航是目前唯一的既是自主式导航又能提供动态完整信息的导航方式,因此惯性导航是航空导航领域中一种重要并不可替代的导航方式。
(1)挠性捷联惯性综合导航系统
挠性捷联惯性综合导航系统是公司针对传统平台式惯性导航系统准备时间长、体积大、价格昂贵、功率大等问题研发的改进升级产品。该产品由中等精度挠性捷联惯导系统和卫星导航系统(GNSS)相结合,二者相互取长补短,使得该产品在达到平台式惯性导航系统高精度的情况下,同时具有准备时间短、体积小、价格低、功耗小、维护费用低等优势。产品适用于没有长时间自主导航要求的平台和场合。本公司的挠性捷联惯性综合导航系统现应用于各型直升机、运输机及其它机型。
(2)光纤捷联惯性综合导航系统
光纤捷联惯性综合导航系统是将以先进的光纤陀螺为核心惯性部件的光纤捷联惯导系统与卫星导航系统(GNSS)组合形成的综合导航系统。由于光纤陀螺的优势,该综合导航系统除具备精度高、准备时间短、体积小、价格低、功耗小、维护费用低等特点外,还具有动态范围宽、抗冲击振动能力强、数字化程度高、维护简单便利、使用寿命长等优势。产品适用于没有长时间自主导航要求的平台和场合。该系列产品应用于直升机和无人机等领域中。
(3)激光捷联惯性综合导航系统
激光捷联惯性综合导航系统是将以先进的激光陀螺为核心惯性部件的激光捷联惯导系统与卫星导航系统(GNSS)组合形成的综合导航系统。激光捷联惯性导航系统是航空导航领域的高端产品,是以高精度的激光陀螺为核心部件的惯性导航系统,
能够为飞行器或武器系统提供高精度的运动航向和姿态角、空间速度和角速度、三轴角速度、三维空间位置等全息信息,具有不需要任何外界信息源即可完成飞行器运动参数测量的优点,可长时间使飞行器在与外界隔绝的情况下或被外界完全电磁干扰的情况下,自主完成运动感测以及位置和方向的导引,因此是现代飞行器导航技术的发展趋势。公司在发展初期及时瞄准激光捷联惯性导航系统这一高端产品,经过多年努力,成功研制了第一代激光捷联惯性导航系统,与同期装备的平台式惯性导航系统相比,具有体积小、性能稳定、功耗低、动态范围宽、抗冲击振动能力强、使用寿命长,全寿命周期费用低等优势。随后公司提升技术水平,成功研制了第二代激光捷联惯性导航系统,进一步提高了精度、降低了体积。公司是国内较早成功研发和应用高精度激光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的企业之一。
(4)压电捷联惯性综合导航系统
压电捷联惯性综合导航系统是航空导航领域的低端产品,是以低成本、低精度的压电陀螺为核心部件的惯性综合导航系统,该类型系统具备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可靠性高等特点,能够为飞行器提供运动航向和姿态角、空间速度和角速度、三轴角速度、三维空间位置等全息信息,该系统主要应用于直升机等领域中。
(5)导航计算机组件
导航计算机组件是惯性导航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本公司导航核心技术最为重要的载体,是一个软硬件相结合的独立单元。该产品主要包括:导航计算机及其外设组成的计算机硬件平台,以及对准导航算法软件、通讯软件、控制软件等软件模块组成的程序包。
2、航空发动机电子产品
(1)航空发动机参数采集器
航空发动机参数采集器和显示器配套使用,构成航空发动机的重要监控设备。晨曦航空从2000年开始开展该类产品研制,截止目前已先后研制生产了可供双发和三发的直升机平台应用的系列产品。上述系列产品取代原有飞机座舱分立测量仪表,集中对飞机动力系统相关参数(温度、压力、转速等)和工作状态(故障)进行采集、处理并在显示器上以图形、数字显示该类型系统同时具备空中发动机停车仿真训练功能和发动机及飞机相关历程参数的采集处理、存储与卸载功能,具备较充分的内部自测试功能和较高的可靠性。
(2)飞控计算机
晨曦航空已研制并交付几型飞控计算机,作为直升机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晨曦航空自主设计的飞控计算机采用高可靠性多余度结构,通过与其它航电设备交联,采集直升机的姿态、航向、高度和速度等相关信号,按系统控制律计算结果通过伺服控制系统实现直升机的各种飞行模式的控制,并具有地面监测、飞行监控的能力以及各类安全保障措施。
(3)航空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
本公司研发的全权限数字式电子控制系统利用数字式电子控制器完成系统所规定的对发动机控制的全部任务。其功能是在整个飞行包线内,在确保发动机安全工作的前提下,尽可能实现无操作限制地控制发动机,产生所需要的推力或轴功率。该系统可以根据外界大气温度、气压高度等信息对发动机在全包线内实施精确控制,提升可靠起动高度,实现动力涡轮转速的精确控制,便于实现多发精准协调匹配,便于适应旋翼负载特性变化,更好地解决地面共振和旋翼/动力/传动系统扭振耦合稳定性问题,有效改善飞机的机动性和灵敏性。全权限数字式电子控制系统作为传统机械液压式控制器的升级换代产品,代表了航空发动机控制装置的发展趋势,目前国内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技术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是国内急需突破的航空关键技术之一。报告期内,公司在已有的发动机参数采集器和飞控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自主研制出的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已完成预研阶段的项目验收,并实现了专业技术服务收入,但目前尚未实现产品销售收入。
3、其他产品
其他产品主要是指除航空惯性导航产品、航空发动机电子产品、无人机以外的单位价值较低无法划分到前三项的产品,主要包括天线、驾驶仪语音器、电源适配器、航空发动机喷嘴等。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22,417.67万元,较上年同期27,075.77万元下降17.20%;营业利润2,886.61万元,较上年同期6,964.00万元下降58.55%;利润总额2,886.60万元,较上年同期6,963.98万元下降58.55%;归属于上市公司的股东净利润2,672.27万元,较上年同期6,295.65万元下降57.55%。主要原因系报告期内公司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及响应政府防疫要求,自2021年12月23日起停工停产,同时报告期内部分国产器件采购周期延长使得相关产品交付延期。鉴于公司产品的交付特点,上述事项导致2021年度公司营业收入减少,使得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报告期内符合增值税退、抵税条件的销售订单正在办理相关退抵税手续,也是导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公司将持续在航空电子、航空动力及航空器三大业务方向发展,在巩固已有产品市场,充分提高技术基础的同时,持续发展从材料、微电子、传感器等基础专业到航空电子、导航制导、航空发动机数字控制、航空发动机、无人机总体、大型直升机动力平台、航空大数据分析等部件及整机系统专业方向,使公司持续拥有较大的技术规模及极强的技术竞争力。
导航系统方面,公司将在巩固惯性导航领域技术优势的同时,大力发展以惯性导航为基础的智能自主导航系统,积极开拓高精度、高集成、轻小型的综合导航系统,并进一步完善提高智能算法技术和配套能力扩大产业规模。
其他航空电子业务方面,对产品进行不断优化、集成、融合,进行下一代以新系统架构及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综合航空电子技术的开发。
航空发动机电子方面,公司将在巩固航空发动机参数采集处理及控制技术优势的同时,发展直升机动力系统状态采集、监控和挖掘技术,形成发动机参数采集系统下一代产品,发展航空大数据分析及健康管理技术,同时提高全权限数字式航空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以及全状态仿真、试验验证的能力。
另外,航空发动机喷嘴方面,将在现有航空发动机喷嘴技术基础上持续拓展航空发动机喷嘴市场份额及相关维修清洗业务。
吴坚先生,1964年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本科学历,陀螺与惯性导航专业。曾任职于中航工业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中国科健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科健有线网络新技术有限公司、南京众和航空装备有限公司、西安中科惯性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南航机载设备有限公司、西安陕飞锐捷航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晨曦时代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北方捷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嘉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陕西众和防务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于2000年创立西安晨曦航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担任西安晨曦航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现任西安晨曦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西安汇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2018年6月至今任彭州市海空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赵战平先生,1962年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本科学历,惯性导航系统专业。曾任职于中航工业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南京众和航空装备有限公司;2001年-2006年,任西安晨曦航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常务总经理;2006年-2009年任西安晨曦航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2009年-2012年任西安晨曦航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2001年至今西安汇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2017年7月至今任陕西众和防务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2012年8月-2017年8月任西安晨曦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执行总经理;2017年8月至今任西安晨曦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执行总经理。
吴星宇先生,1990年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硕士学位,信号处理与通信专业。2014年起,任职于西安晨曦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担任总师办总体部部长;2015年9月起任西安晨曦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总师办总体部部长;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任西安晨曦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助理;2017年8月至今任西安汇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2017年7月至今任西安晨曦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陕西众和防务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2019年10月至今任北京航天星控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北京晨曦众和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刘蓉女士,1976年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本科学历,管理工程专业。曾任职于西安中科惯性技术有限公司、西安陕飞锐捷航空技术有限公司、西安嘉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西安星际航天科技有限公司,2000年起,任职于西安晨曦航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历任财务部部长、财务负责人、副总经理。现任西安晨曦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及财务负责人。
李富有先生,1953年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证,博士学历,经济学专业。曾经在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渭南师范学院、西安翻译学院、温州大学、陕西富晨创业投资公司、西安泉佑集团公司兼职客座教授或经济顾问,并在陕西绿港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董事。现任陕西财经学院、西安交通大学金融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金融制度与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兼任西安晨曦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未来金融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独立董事、西安国际医学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李富有先生长期以来在经济金融类杂志发表文章3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主编教材12本;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多项;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5项。
薛小荣先生,1956年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博士研究生学历,项目投资与融资专业。1983年起,任职于西安财经学院,历任系副主任、系主任、副院长。现任西安财经学院教授、广东中讯农科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西安晨曦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并兼任陕西宏信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2007年,薛小荣先生获得中国审计研究所颁发的全国审计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及陕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9年,薛小荣先生获得陕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1年,薛小荣先生获得陕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陕西省2011年教学名师奖及陕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013年,薛小荣先生获得陕西省教育厅颁发的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及陕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15年,薛小荣先生获得陕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及陕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杨嵘女士,1960年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博士研究生学历,管理学专业。曾任职于西安地质学院,1986年起,任职于西安石油大学,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并曾兼任陕西金叶科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陕西省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中航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现任西安市政府参事、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陕西(高校)油气资源经济管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油气资源产业发展研究所所长、金堆城钼业股份有限公司、陕西昱琛航空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西安晨曦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2004年,杨嵘女士获得陕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陕西省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奖;2007年,杨嵘女士获得陕西省人民政府颁发陕西省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9年,杨嵘女士获得陕西省人民政府颁发陕西省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0年,杨嵘女士获得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发的“全省发展改革系统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2018年,杨嵘女士获得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科教文卫体工会委员会颁发的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奖;2019年,杨嵘女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颁发的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教材奖二等奖。
查看完整报告:
晨曦航空2021年度报告
2019年11年08日
2022年05年18日
2019年12年02日
2022年07年22日
2019年06年25日
2019年06年25日
2024年02年21日
2021年08年18日
2021年10年18日
2019年06年03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