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航空事故调查追踪(通航)第3期(跑道侵入)

航空整机与机体结构件制造产业链月度动态报告 获取样刊

中国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系统 2025-04-21

221 0 0

关于通用航空跑道侵入(Runway Incursion)事故的调查报告,收集了近年来国外5起典型的通用航空跑道侵入事故案例,旨在通过分析事故原因,为我国民航从业人员提供经验教训,以提升通用航空的安全水平。以下是文章的核心内容整理:

一、事故背景与统计

事故背景:跑道侵入是指飞机、车辆或人员错误地进入正在使用的跑道,可能导致碰撞事故。这类事故通常发生在机场的起飞或降落阶段,尤其是在无人管制机场。

事故统计:根据澳大利亚运输安全局(ATSB)数据,2016年至2020年,澳大利亚共发生通用航空不安全事件10764起,其中跑道侵入事件813起,占通用航空不安全事件总和的7.25%。

二、事故案例分析

1. 2018年12月12日加拿大温哥华机场跑道侵入

事故经过:Beechcraft 1900C飞机在步道机场16号跑道进近着陆时,一辆机场车辆在跑道上进行检查。飞机着陆时,车辆仍在跑道上,但最终在飞机到达交叉口前驶离跑道,避免了碰撞。

原因分析:

通信问题:机场车辆操作员未进行无线电功能测试,导致通信不畅。

视觉条件:低地平线的太阳反射在潮湿的跑道上,形成强烈眩光,影响机组人员的视线。

调查结论:通信协议的缺陷和机场用户之间的沟通不畅是导致跑道侵入的主要原因。

2. 2018年4月2日美国马里恩市机场跑道侵入

事故经过:一架塞斯纳C150飞机与一架塞斯纳C525公务机在马里恩市机场相撞,导致C150飞机上的飞行员和乘客死亡。

原因分析:

飞行员未看到对方:两架飞机的飞行员均未看到对方。

通信问题:喷气式飞机飞行员未监听机场的交通咨询频率。

能见度问题:交叉跑道的能见度降低,雾霾天气影响了飞行员的目视能力。

调查结论:飞行员之间的通信不畅和能见度降低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

3. 2017年9月19日澳大利亚巴利纳机场跑道侵入

事故经过:一架塞斯纳C208飞机在巴利纳机场起飞时,与一架罗宾逊R22直升机发生冲突。直升机教员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了碰撞。

原因分析:

飞行员未意识到冲突:C208飞行员在进入跑道前未意识到潜在的冲突。

通信干扰:空/地无线电服务操作员的广播被干扰,导致信息传递不畅。

调查结论:飞行员在无人管制机场运行时,应严格遵守“看见-避让”原则,并持续保持目视观察。

4. 2016年8月27日澳大利亚金拜飞机起降点跑道侵入

事故经过:一架Van’s RV-7飞机与一架Glaser-Dirks DG-400动力滑翔机在金拜飞机起降点准备起飞时发生冲突,但最终避免了碰撞。

原因分析:

无线电通信问题:两名飞行员均未听到对方的广播。

地形遮挡:机场地形遮挡了无线电信号,影响了通信质量。

调查结论:飞行员在无人管制机场运行时,应进行无线电检查,确保通信设备正常工作。

5. 2016年6月16日澳大利亚艾丽斯斯普林斯机场跑道侵入

事故经过:一架塞斯纳C172飞机在艾丽斯斯普林斯机场12号跑道起飞时,与一架Beech 58飞机发生冲突。最终,C172飞机成功起飞,避免了碰撞。

原因分析:

通信问题:Beech 58飞行员未听到C172的广播。

目视条件:机场建筑物遮挡了飞行员的视线。

调查结论:飞行员在无人管制机场运行时,应加强目视观察,并确保通信设备正常工作。

三、小结与建议

飞行员责任:飞行员在无人管制机场运行时,应严格遵守“看见-避让”原则,持续保持目视观察,并确保通信设备正常工作。

通信重要性:有效的通信是避免跑道侵入的关键。飞行员应确保无线电设备正常工作,并在进入跑道前确认通信内容。

培训与教育:加强飞行员的培训,特别是关于无人管制机场运行和无线电通信的培训。

机场设施:机场应确保通信设备正常工作,并在必要时提供视觉辅助设施,以提高运行安全性。

四、总结

通过分析这些事故案例,报告强调了跑道侵入对通用航空安全的严重影响,并提出了飞行员培训、通信改进和机场设施完善等方面的建议,以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

原文链接 : 点击查看

3.国际航空事故调查追踪(通航)第3期(跑道侵入).pdf


评论 (0)


暂无评论

免费试用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将会尽快与您联系
若当前手机号码未注册航空产业网,系统在您提交信息之后会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用户密码默认手机号码最后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