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5所——航空电子设备设计研究所

中国航空研究院 2019-12-13

17050 0 0

航空电子设备设计研究所(后更名为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事业型科研单位,长期从事航空电子系统综合(架构)技术研究,承担飞机座舱显示控制系统、信息综合处理系统、无人机指挥控制系统以及无线电通信导航监视等产品的研制与服务,为各类飞机提供先进的产品与技术服务,是集科研、生产、服务一体化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国内航空电子技术和产品研发的重点事业单位。

该所的前身可追溯到1957年6月创建的上海市电讯电器工业公司下属的无线电技术研究所。1959年,该所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无线电技术研究所,1960年与中科院上海分院脱钩,由上海仪表电讯工业局领导,1961年8月改名为上海市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无线电技术研究所成立时的旧址——上海市静安区泰兴路178号】


【1958年7月该所迁至长宁区法华路(现名新华路)的旧址】

1968年,在国防科研体制调整中,为加强机载电子计算机的研制,根据国务院1968年(68)56号文,将上海市无线电技术研究所划归国防科委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研究院。1969年7月1日,六院完成接收工作,该所正式进军航空科研领域。

615所原先是拟定点杭州组建机载雷达研究所的代号。1969年10月4日航空工业领导小组会议决定,原拟定点内江的第二喷气发动机设计研究所(607所)并入涡轮轴发动机设计研究所(608所),定点长沙;将原拟建在杭州的机载雷达研究所定点内江(北京工业学院西南分院校址),并将其原定代号第615研究所改为第607研究所。1969年12月2 2日,六院决定将接收的上海市无线电技术研究所改建为航空电子设备设计研究所。1970年2月,授予该所代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研究院第615研究所。濮耀敏为技术负责人,孙进为党委书记。1978年李辉鳌任所长兼总工程师。

1973年,六院回归三机部,实行第二次“部院合并”后,该所更名为第三机械工业部第六研究院第六一五研究所。1979年,该所被批准为对外开放的航空研究所之一,对外正式注册更名为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简称航空工业上电所或上电所),615所代号不变。

1969年8月起,该所研制第一台航空电子产品621惯性导航计算机。此计算机是惯性导航的核心部件,是618所为水轰5飞机研制的523惯性导航系统的配套产品;后续研制改进的621B计算机于1976年交付618所。根据水轰5飞机配套需要,该所还研制了621C计算机,在字长、随即存贮容量、运算速度和体积、重量上均优于前机,但由于523惯性导航停止研制,该机未能装机使用。1970年,该所利用国产元器件研制出了第一台多普勒雷达样机。经过几年试飞改进,1979年用于运10飞机的201多普勒导航雷达和627A数字式电子计算机的300第一代多普勒半自动领航系统,设计定型。因运10下马,产品失去配套对象,以后在AН-12飞机上改装试用,获得了良好效果。后来,这些产品又先后在别6运输机和轰5飞机上进行改装试飞,均满意交货。


615所研制的201导航雷达、627电子计算机设计定型鉴定会场】

1975年,该所开始承担多普勒导航系统总体的研究工作,开始建立多普勒导航系统动态模拟实验室、微波暗室、环境试验室,并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相继投入使用。在以后的科研工作中,该所又相继为水轰5惯性导航系统配套研制621导航计算机、为运10飞机配套研制201多普勒导航雷达以及为某直升机导航配套研制203雷达、627导航计算机、108全向信标仪表着陆接收机。这些科研样机陆续参加了一系列的试飞试验并取得成功。


615所科研人员在开展201多普勒导航雷达性能试验】


615所1977年研制的203多普勒雷达原型机】

1979年,三机部决定将该所的发展方向和任务确定为开展航空无线电电子总体及综合化系统的研究试验工作。经过几年努力,在航空电子综合系统和机载电子计算机预研中,该所和参加预研的有关单位,在实施的35项关键技术中,有26项获得了突破;还审定通过了综合系统仿真实验室方案,确定了通信-导航-识别多功能综合系统方案,完成了方案样机分机的研制。1982年,该所科研实验楼竣工,在各种科研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科研试验用测试仪器和试制加工设备也得到了更新和改善。到1984年,该所拥有各种电子计算机(系统)17台,测试仪器1484台,基本更新了车间机械加工设备,进一步适应了科研试制生产的需要。

1982年,六院撤销,三机部改为航空工业部,该所更名为航空工业部第六一五研究所,具体业务由火控电子导弹局(四局)领导。1988年,航空工业部更名为航空航天部,同年9月,该所更名为“航空航天部第六一五研究所”。1993年,航空航天部更名为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同年7月,该所更名为“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第六一五研究所”。1999年,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更名为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同年7月,该所更名为“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第六一五研究所”。2008年11月,中国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公司重组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该所列为航空工业集团的成员单位之一。


615所由法华路迁至淮海西路432号后新建的科研楼】

改革开放后,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该所没有“赶浪头”,仍然根植于航空事业,立足于航空技术基础,拓展发展之路。根据用户对飞机的导航性能要求,需要加装该所为运10飞机研制并定型的201多普勒导航雷达和627A导航计算机,该所积极组织装机使用工作,还主动承担了用户提出的601H领航计算机研制任务,用以替代H6飞机第二代领航系统中原144领航计算机。601H计算机设计定型后,该所与民航有关部门积极沟通联系,按照民航要求研制出108全向信标仪表着陆接收机,替代同类的进口产品。用在民航客机上的108A接收机最终通过了设计定型技术鉴定。此外,该所还配套研制出3种地面测试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满足了民航机场需要,避免了到国外进口同类设备,节省了外汇支出。除了为民航等用户研制航空电子产品外,该所还为上海铁路局研制了群控检票统计装置,后续逐渐推广到广州、南京等铁路车站,并不断改进和设计出新产品,为研究所技术应用闯出了一条新路。


615所为运10飞机加装的627A导航计算机】


615所研制的601H领航计算机】

目前,航空工业上电所拥有航空电子系统综合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20个专业实验室,具备航空电子系统的自主研发能力,形成了先进航空电子综合技术和相关产品研究、开发、仿真、实验、测试、验证手段,同时与国外多家企业建成国际先进水平专业实验室。该所致力于复杂系统架构设计与航空电子产品创新,通过先进航电架构(AAA)、软件通信架构(SCA)和先进空管架构(ATM)研究,逐步确立以面向机载复杂系统解决方案为核心、相关多元为特征的发展战略,在航空电子、无人机指挥控制、综合通信导航、空管系统装备、智慧航行等领域技术创新基础上,产品在新一代国产飞机(含C919、AG600、AC313等)、高端无人机、通航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上电所民机航电系统综合技术实验室】

上电所按照“技术同源、产业同根、价值同向”发展思路,积极响应相关技术多元化战略,充分发挥航空电子综合通信导航专业优势,向非航空防务及民用系统装备方向拓展,重点聚焦空中交通管理、应急救援体系、船电与港口信息系统等领域进行产业化发展。

上电所牢记“航空报国、航空强国”使命,承担了多项重点型号科研和生产任务,曾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奖”、“全国五一劳动奖”、“中央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央企业先进集体”等国家级奖励和荣誉称号,连续十一届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该所就聚焦航空主业,奋勇争先,砥砺前行,为中国航空科研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上电所位于上海市国家级高新园区紫竹科学园内的总部大楼】

上电所总部现地处上海市闵行区黄浦江畔国家级高新园区紫竹科学园内,拥有职工2600余人,高级职称500余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领军人才、集团公司首席/特级/一级专家、上海市中青年技术专家等近百人。



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