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A拟聘用外籍空中交通管制员的提议引发安全担忧

航空航天复材产业链月度动态报告 获取样刊

中国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系统 2025-09-17

150 0 0

背景与提议:

2025年7月,联邦航空局(FAA)被曝出正在研究“聘用外籍空中交通管制员”方案,以缓解持续多年的人手短缺。该消息由《罗金报道》节目率先引燃,随后迅速登上各大航空专业媒体与社交平台。由于2025年上半年美国接连发生多起跑道入侵、接近失距及直升机与客机相撞事故,公众对任何可能削弱安全屏障的举动都极度敏感,FAA此举被视为“火上浇油”。

支持方观点:

  • 缺口现实:全美管制员缺口约3000人,一线设施普遍超负荷;引进外籍持证人员可在18个月内上岗,比从零培养本土学员节省两年以上时间。
  • 资质门槛高:拟聘对象须持有国际民航组织(ICAO)四级以上英语等级,同时通过FAA五级口语笔试、心理测试、安全背景调查及年度体检,与本土申请者标准一致。
  • 国际先例: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曾开放类似岗位,十年内未出现因国籍导致的运行事件。
  • 多元语言优势:在佛罗里达、南加州等跨境航线密集区域,母语为西班牙语或葡萄牙语的外籍管制员反而能提升与外籍机组的通话效率。
  • 反对方与担忧:

  • 安全文化差异:航空指令不仅靠标准术语,还依赖俚语、语境与即时情境判断,外籍人员可能对美式“简洁式”指挥风格理解不足。
  • 背景调查盲区:非美国出生者求学、就业、社交记录分散在海外,FBI刑事数据库覆盖有限,恐难彻底排查潜在风险。
  • 政策逻辑矛盾:白宫与国会近两年持续推动“关键岗位回流”“美国人的工作给美国人”,如今却把空管这一国家级安全岗位向外籍开放,被批“双标”。
  • 工会阻力:全国空管员工会(NATCA)担心,一旦大量外籍人员以“临时工签”身份进入,管理层可能压低成本、削弱现有薪酬谈判筹码。
  • 公众心理:节目连线中,超七成打进电话的旅客表示“不知道谁在指挥飞机时,心里会咯噔一下”,形象受损或进一步打击航空出行需求。
  • 程序与时间表:

    FAA内部文件显示,该计划尚处“可行性评估”阶段,需完成三轮公众意见征询、国会运输委员会听证及国土安全部安全审查,预计最快2026年春才能确定是否试点。试点阶段名额暂定为300人,仅限技术等级较低的“助理终端管制”岗位,不会直接分配至芝加哥、纽约等超繁忙终端。若运行数据良好,2027年后再考虑扩大至区域中心航路管制。

    舆论与政治走向:

    共和党参议员已联名要求FAA局长到国会做专门说明,强调“任何降低安全门槛的方案都必须先过听证关”;民主党部分议员则持开放态度,但提出附加条件——外籍管制员须持绿卡或入籍申请中,且每年接受与联邦雇员同等的安全再审查。媒体预测,该议题将继“飞行员退休年龄延长”之后,成为2025年秋冬航空安全听证会的又一焦点,最终能否落地取决于白宫对“技术短缺”与“本土就业”之间平衡的政治取舍。

    原文链接 : 点击查看

    FAA拟聘用外籍空中交通管制员的提议引发安全担忧.pdf


    评论 (0)


    暂无评论

    免费试用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将会尽快与您联系
    若当前手机号码未注册航空产业网,系统在您提交信息之后会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用户密码默认手机号码最后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