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航空航天全产业链上市公司纵览: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发动机燃烧室产业链月度动态报告 获取样刊

航空产业网 2025-05-15

300 0 0

中国航空航天产业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性产业,在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本报告基于“经度”系统导出的“中国航空航天上市企业清单”(统计数据截止时间2025年5月12日),对中国航空航天全产业链上市公司的全面梳理,对于核心企业进行深入分析,旨在呈现当前产业发展的整体图景、关键特征及未来趋势。



产业概况与核心企业 

截至2025年5月12日,中国航空航天全产业链共有上市公司337家,其中90家企业主营业务聚焦于航空航天产品,占总数的27%,这部分核心企业总市值高达24211.8亿元人民币,构成了行业的中坚力量。


地理与产业分布特征 

主营业务为航空航天的上市公司在地理上呈现“路径依赖”与“集群效应”并存的特点,主要集中在北京、广东、四川、江苏和陕西等地。其中,北京是人才培养和输出的核心基地;陕西和四川则是具有深厚产业生态和人才积累的国防工业重镇;江苏则受益于灵活的民营经济机制和对新兴技术的快速吸纳;广东则在无人机、航天和航空电子等领域凭借电子信息产业基础走出特色之路。产业集群优势带来了知识溢出、专业化分工协作以及共享基础设施和人才库等益处。


  从产业分布来看,核心企业数量最多的领域是机载系统与设备制造、航空航天材料制造以及民航航空公司。机载系统与设备制造以其高价值和高技术壁垒成为国产化的核心环节;民航航空公司则受益于中国庞大航空运输市场的巨大潜力。  


营收与利润分析 

报告分析的90家核心企业中,65家企业营收实现正增长,相比2023年底的37家有了显著提升,表明行业整体正经历全面的复苏和上行周期。营收高增长企业主要集中在航空航天设备/工具制造领域,显示了相关细分产业强劲的发展能力。这反映了航空航天产业对高精尖配套设备和核心部件的旺盛需求。

  

在利润方面,有43家企业实现了利润增长。利润高增长的企业以科技公司为主,如成都盟升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亚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再次印证了技术创新和高附加值产品是盈利能力的核心驱动力。传统优势企业如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也实现了利润高增长,主要得益于客流量恢复和非航空性业务的拓展。利润增长企业数量少于营收增长企业可能与成本上升压力、市场竞争加剧以及研发投入周期长等因素有关。


市值与产业核心驱动力 

截至2025年5月12日,总市值位居前列的公司包括中航成飞股份有限公司顺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航沈飞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这显示了国防航空制造的战略地位、现代物流对航空运输的深度依赖以及民用航空运输的巨大市场体量是中国航空航天产业价值链中的核心驱动力。 


中航成飞和中航沈飞  作为“国防双子星”,核心军用飞机制造商,其高市值体现了国家安全需求和技术壁垒带来的战略价值。顺丰控股的入围则突显了航空赋能下现代物流的巨大潜力,拓展了对航空航天产业的传统认知。国航和南航作为民航运输业的领军者,其高市值反映了中国巨大市场规模和行业复苏带来的机遇。市值高的企业往往是规模巨大、市场地位稳固的行业领导者,而营收/利润高增长的科技型企业则代表着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新的价值增长点。   

总结 

总而言之,中国航空航天全产业链上市公司正展现出强劲的复苏态势和结构优化的趋势。国防军工、民用航空运输以及以航空为核心支撑的现代服务业共同构成了当前产业的核心驱动力。随着国产机型的成熟和新兴领域的拓展,未来运营服务型企业的数量和市值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而制造业也将向更高附加值和核心技术环节集中。这些头部企业的稳健发展将有力引领和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升级与创新。 以上分析是航空产业网打造的“经度”系统(“航空产业市场与供应链信息系统”)的一部分,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或点击阅读原文注册,联系我们进行产品演示。


原文链接 : 点击查看

查看完整报告:

2024年中国航空全产业链上市公司纵览(2).pdf


评论 (0)


暂无评论

免费试用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将会尽快与您联系
若当前手机号码未注册航空产业网,系统在您提交信息之后会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用户密码默认手机号码最后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