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南股份发布2021年度报告

航空航天复材产业链月度动态报告 获取样刊

图南股份 2022-05-27

2109 0 0
  • 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行业所属分类

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属于先进金属材料行业,具体为高温合金、特种不锈钢等高性能合金材料及其制品的生产。下图虚线框内为公司主要涉足行业领域:

 

(二)所处行业基本情况

先进金属材料是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良好耐高温、耐蚀性能或某种特定的环境适应性,是航空航天、动力、能源、化工、机械、冶金、电子信息等国民经济关键领域和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也是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国际上竞争最为激烈的高技术新材料领域之一。

公司主要涉足的先进金属材料为高温合金及特种不锈钢,另外还包括精密合金、耐蚀合金、高电阻电热合金等材料。

高温合金行业具有技术含量高、制备工艺相对复杂和加工难度高的特点。高温合金产品要求具有较高的耐高温强度、良好的抗氧化和抗腐蚀性能以及良好的疲劳性能,这对高温合金生产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流程设计和质量控制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经过60多年的发展,我国高温合金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形成了自身的高温合金生产体系,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高温合金生产体系的国家之一。从高温合金的生产和研发情况来看,一方面,我国形成了一批装备先进,具备一定生产规模的高温合金制造基地;另一方面,也形成了一批研究水平较高,研究手段齐备的科研单位,逐步具备了高温合金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但同时,虽然我国高温合金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不足,具体表现在:①高端产品仍与美、俄等国具有一定差距,无法满足应用需求;②材料质量水平偏低,合金成分波动较大,在合金质量水平上仍有提升空间。

我国其他先进金属材料(包括特种不锈钢、精密合金、耐蚀合金和高电阻电热合金等)的生产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在技术水平、产品规模和产业链方面均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先进金属材料应用领域及环境特殊,例如高温合金材料,其既是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的关键材料,被誉为“先进航空发动机的基石”,又是燃气轮机、能源、石油化工等领域所需的关键部件材料,对产品技术、性能、质量要求较高,对生产企业研发、管理、质量控制能力及精细管理等要求较高,进入先进金属材料行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市场先入壁垒、行业准入壁垒、生产组织能力壁垒及资金壁垒。

(三)所处行业发展阶段

1、高温合金的主要应用领域及发展状况

高温合金通常是指能在600-1,200℃的高温下抗氧化、抗腐蚀、抗蠕变,并能在较高的机械应力作用下长期工作的合金材料。按照制造工艺划分可以分为变形高温合金、铸造高温合金、粉末冶金高温合金、发散冷却高温合金等;按照基体元素种类可以分为铁基高温合金、镍基高温合金和钴基高温合金等;按照强化方式可以分为固溶强化高温合金、时效强化高温合金、氧化物弥散强化高温合金等。

高温合金应用领域广泛,除航空、航天、舰船等军用领域外,石油化工、电力、汽车、冶金、玻璃制造等民用领域也有广泛的需求。目前我国高温合金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舰船、核电等领域,军用高温合金占比达80%,石油化工、电力等民用领域有较大提升空间。

2、特种不锈钢的主要应用领域及发展状况

不锈钢产品种类众多,公司生产的特种不锈钢主要包括不锈钢无缝管材及棒材,其中无缝管材主要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的各类导管、输油管线,以及飞机机身的液压管线等部件的制造,棒材主要应用于航空、国防军工等高端装备制造及核电等新能源领域。

上述高温合金部分已对航空及核电装备的发展状况做了简要描述,军用航空装备的快速发展,将推动特种不锈钢管材、棒材的应用及发展,同时核电装备的加速发展也将带动特种不锈钢材料的市场需求。

(四)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高温合金、特种不锈钢等高性能合金材料及其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为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核电装备等军用及高端民用装备制造领域提供产品和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少数能同时批量化生产变形高温合金、铸造高温合金(母合金、精密铸件)产品的企业之一。

公司掌握高温合金材料的超纯净熔炼、近净型熔模精密铸造技术、高精度无缝管材制造等关键核心技术,为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高端装备制造提供超纯净镍基高温合金等重要原材料,为阳江、田湾、福清等核电站的建设提供堆内构件和驱动机构材料,为航空发动机配套科研、生产大型复杂薄壁高温合金结构件,为飞机、航空发动机配套科研、生产高温合金和特种不锈钢无缝管。通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已成为国内高温合金产品的主要生产企业之一,国内航空发动机用大型复杂薄壁高温合金结构件的重要供应商,国内飞机、航空发动机用高温合金和特种不锈钢无缝管材的主要供应商。

 

  • 公司主要从事业务情况

(一)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为高温合金、特种不锈钢等高性能合金材料及其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拥有先进的特种冶炼、精密铸造、制管等装备,建立了特种熔炼、锻造、热轧、轧拔、铸造的全产业链生产流程,自主生产高温合金、精密合金、特种不锈钢等高性能特种合金材料,并通过冷、热加工工艺,形成了棒材、丝材、管材、铸件等较完整的产品结构,是国内少数能同时批量化生产变形高温合金、铸造高温合金(母合金、精密铸件)产品的企业之一。

(二)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铸造高温合金、变形高温合金、特种不锈钢等高性能合金材料及其制品,主要应用在包含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核电装备等军用及高端民用领域。

1、铸造高温合金

公司的铸造高温合金包含铸造高温合金母合金及精密铸件,产品主要应用于航空领域。铸造高温合金母合金是用铸造方法成型零件的一类高温合金,具有更高的合金化程度,更高的服役温度范围,应用领域更为广阔,可根据需要用于设计、制造出近终型或无余量的具有复杂结构和形状的高温合金铸件;精密铸件是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热端部分的关键部件,包括机匣类大型复杂薄壁结构件、涡轮转动及导向叶片、整体叶盘、导向器、扩压器等。

2、变形高温合金

变形高温合金是指可以进行热、冷变形加工,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综合的强、韧性指标,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抗腐蚀性能的一类高温合金。公司生产的变形高温合金可通过冷、热加工工艺,形成棒材、丝材、带材、管材等型材,产品主要应用于航空、核电、燃气轮机、石油化工等领域。

3、特种不锈钢

特种不锈钢是指在化学成分上含高镍、高铬、高钼的一种高合金不锈钢。与普通不锈钢相比,特种不锈钢具有更加优秀的耐高温或者耐腐蚀性能。公司生产的特种不锈钢主要以棒材和无缝管材为主,特种不锈钢棒材主要应用于航空、交通运输、船舶及核电等领域;特种不锈钢无缝管材主要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的各类导管、输油管线,以及飞机机身的液压管线等部件的制造。

(三)公司主要产品竞争情况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核电装备等军用及高端民用领域。出于国防安全以及国家竞争地位的考虑,发达国家对我国相关领域的技术和产品实行封锁,因此,公司在国内市场的相关应用领域与国际竞争对手没有直接竞争关系。公司主要产品在国内的竞争状况具体如下:

1、铸造高温合金系列产品

国内从事可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铸造高温母合金冶炼的生产单位主要为北京航材院、中科院金属所、钢研高纳和本公司等几家单位。公司生产的铸造高温合金母合金主要出售给国内航空发动机厂商用于其生产精密铸件。依托国际先进的熔炼装备,公司针对性地开展了高温合金熔炼技术攻关,形成了原料预处理、高纯度钙质坩锅打结与冶炼、复合脱S等多项原始创新技术,实现了超纯净高温合金熔炼的技术集成。利用超纯净高温合金熔炼技术,公司成功制备出低S、低O含量的高温合金,处于国内行业先进水平,在航空行业获得广泛应用和一致好评。

国内具备生产大型高温合金复杂薄壁精密铸件的厂家主要是安吉铸造与本公司。公司在引进国际先进工艺的基础上实现了技术再创新,建立了完善的大型复杂薄壁件的精密铸造体系,形成了先进的近净型熔模精密铸造技术,在国内率先实现直径大于1,000mm、壁厚小于2mm的大型高温合金精铸件批量生产,铸件尺寸精度高、加工余量小、壁厚薄,形成了为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稳定供货的能力。同时,公司也是国内少数既生产铸造高温合金母合金又生产大型高温合金复杂薄壁精密铸件的企业之一,形成了大型高温合金复杂薄壁精密铸件全产业链系统,产品质量、成本控制能力较强。

2、变形高温合金系列产品

国内从事变形高温合金系列产品的厂家分为两类:一类是抚顺特钢、宝钢特钢、长城特钢等大型钢铁企业,生产批量较大的合金板材、棒材和锻件;另一类是以中科院金属所、北京航材院和钢研高纳三家为代表的研究、生产基地,其具有部分变形高温合金的制造能力。公司的变形高温合金系列产品主要为棒材、丝材、管材,公司特种冶金、锻造、拉丝、制管等工序形成的专业变形高温合金棒、丝、管材产线,对于交付周期严苛的客户有着较强的吸引力。同时,公司的棒、丝、管材产线覆盖的规格范围广,形成了品种多、批量小、结构复杂产品的生产管理优势和协同供货能力,配套工程、解决用户需求的能力相对较强,增强了用户粘性。

3、特种不锈钢系列产品

国内当前主要从事航空用特种不锈钢无缝管材的厂家主要是长城特钢、宝钢特钢、重钢研等企业以及本公司。航空用不锈钢无缝管材合格率低一直是困扰国内航空企业的难题,公司摒除传统制管工艺的不足之处,开展了高精度无缝管材制造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形成了超纯净管坯冶炼、近零缺陷冷加工变形、真空及高纯氢气氛无氧化热处理、超声波脱脂、自动化无损探伤等全流程制管工艺的技术集成,制造出综合性能稳定、质量优异的高品质不锈钢无缝管材。公司提供的材料产品大幅度提高了下游行业终端产品的服役性能,产品质量获得了用户的认可,在国内航空管材市场上占据突出的市场地位。

(四)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1、国家政策的支持

先进金属材料行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之一,其下游客户主要分布在飞机、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核电装备等军品及高端民用产品制造领域,其所属行业均为国家政策重点支持行业。先进金属材料是这些下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先进金属材料行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受到资金和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2、先进金属材料应用范围的扩展带来的市场扩张

高温合金等先进金属材料已经广泛应用在航天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核电、汽车增压涡轮、石油化工、玻璃制造、原子能工业等产业领域,从而使先进金属材料的市场得到扩张。随着先进金属材料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新型的高温合金材料的不断开发,高温合金材料的性能水平、品种多样性等多个方面均有了长足的进步,应用领域也从单一走向多元化。

3、中国航空航天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高温合金的需求

我国全面启动实施的“两机专项”,将推动大型客机发动机、先进直升机发动机、重型燃气轮机等产品的研制,逐步建立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自主创新的基础研究、技术与产品研发和产业体系。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应用高温合金材料的比例较高,其发展对于高温合金材料行业需求起到最主要的推动作用,未来随着我国航空航天等领域需求快速增长及国产化趋势加速,高温合金市场面临着巨大的需求增长空间和进口替代空间。

4、稳定和威胁并存的国际环境

目前世界保持总体和平稳定的基本态势,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世界多极化前景更加明朗,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与此同时,围绕国际秩序、综合国力、地缘政治等的国际战略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传统大国与新兴大国矛盾不时显现,局部冲突和地区热点此起彼伏,主要国家加紧调整安全和军事战略,加快军事改革步伐,大力发展军事高新技术,国际军事竞争日趋激烈。因此,持续发展航空工业也是我国保障国防安全的战略需求。

报告期内,国家先进金属材料行业受其主要应用领域良好的发展状况得到了持续稳步的发展,公司本期的业绩变化符合本行业总体的发展状况。

 

  • 公司主营业务分析

(一)生产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在技术研发、产品质量提升、产品配套交付等方面都完成了年度既定目标。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9,786.5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73%;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133.5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6.24%;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377.2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3.51%。其中,铸造高温合金销售712.93吨,实现销售收入29,095.24万元,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45.41%;变形高温合金销售1,353.57吨,实现销售收入19,684.06万元,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4.90%;特种不锈钢销售351.91吨,实现销售收入8,747.31万元,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60.42%;其它合金制品销售802.80吨,实现销售收入10,947.59万元,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29.44%。 

公司前三年经营情况


(二)产品研发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年度经营计划,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持续开展产品质量提升、技术研发创新等工作。通过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公司更新梳理了配套研制产品,并针对每项研制产品确定了阶段性研制开发目标;先后完成DZ40M、DZ417G定向铸造高温合金母合金及K417G、K40M、K465等等轴晶铸造高温合金母合金的试制、验证工作,将逐步进入批产阶段;完成GH2132、GH4169、GH4738等紧固件用变形高温合金棒丝材的研制,部分产品实现批量供货;完成多个型号精密铸件的试制;完成航空用无缝高强度管材的开发。随着配套研制产品逐步实现量产,预计将为公司“十四五”期间销售收入做出贡献。

(三)人力资源情况

截至2021年末,公司员工共520人。2021年公司引进专业技术人员17人,充实了公司的研发团队;招聘其他生产及管理人员73人,为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建设储备人员。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内、外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新员工入职培训,并在EHS、能力提升、保密知识、管理知识、质量知识、专业技能、设备管理、核电、特种作业等方面,共组织了9个专题项目的培训,举办培训28场共计728人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公司针对不同岗位和不同年龄层的员工,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在薪资、培训、福利、绩效考核、晋升五个方面对员工进行激励,不断提高公司的薪资水平,增加基层和中层干部的培训机会,提高干部的自信心和荣誉感;通过营造亲切和谐的工作环境和开展适量的群体活动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建立更加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创造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发展空间。

报告期内,为建立、健全公司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吸引和留住公司管理人员和核心骨干,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各方共同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确保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在充分保障股东利益的前提下,按照收益与贡献对等的原则,公司审议通过并实施了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公司董事会确定以2021年3月16日为授予日,向符合授予条件的31名激励对象授予268.00万股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18.58元/股。本次激励计划授予的限制性股票在授予日起满12个月后分二期归属,每期归属的比例各为50%、50%。

(四)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设情况

截至2021年末,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年产1,000吨超纯净高性能高温合金材料建设项目”投资进度为39.59%,“年产3,300件复杂薄壁高温合金结构件建设项目”投资进度为21.07%,“企业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投资进度为46.79%。2021年度,受前期疫情影响,进口设备采购谈判局限于线上沟通交流,无法进行现场勘察,技术、商务谈判滞后,致重要设备的性能参数不能最终确定,其它配套设备的选型也因此延后;经过较长时间的线上沟通交流,目前部分进口设备及国产设备的采购基本确定。

2022年,公司将进一步加强组织力量,加快推进各类设备的安装调试和项目建设总体进度。

(五)航空用中小零部件业务拓展

2021年7月,公司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沈阳图南,并通过沈阳图南开展航空用中小零部件自动化加工产线项目建设,项目已获得相关部门立项备案并环评审批通过。项目实施后,预计达产年可形成年产各类航空用中小零部件50万件(套)加工生产能力的建设规模,有助于公司实现产品范围的延伸扩展,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公司主要核心竞争力

(一)市场优势

1、客户优势

经过多年的稳健经营,公司凭借可靠的产品品质和领先的技术实力,在军用和高端民用领域都积累了丰富的优质客户资源。军品领域,公司与国内航空发动机主要生产厂商集团A、集团B及其下属多家企业建立起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成为其多年的优秀供应商;高端民品领域,公司已入选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汽轮机厂、上海电气核电集团上海第一机床厂等国内大型企业的合格供应商名录,且均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公司主要下游客户在其所处行业均占据市场优势地位,产品需求稳定、可预期,为本公司后续业务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另一方面,在与公司下游优质客户的长期合作过程中,公司根据客户设置的全面而严格的专业技术标准,不断提高产品品质、优化产品结构,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投入行业前沿技术的研发和工艺装备的改进,同时参与客户新技术的配套开发,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促进公司的成长。

2、资质认证齐全

公司的产品主要应用于飞机、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及核电装备等领域,由于产品和应用领域的特殊性,要求供应商必须取得相应资质和认证方可参与产品的研制和生产。军品领域,航空发动机用高温合金材料及其部件的制造属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的经营范畴,需要通过严格审查取得相关资格;民品领域,企业取得第三方质量体系认证为航空产品供方市场准入的先决条件之一。目前公司已经取得了军工资质及《航空航天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等资质证书,是国内少数几家同时拥有军民资质认证且能够稳定、及时、高质量完成产品交付的高温合金生产企业之一。

(二)技术和研发优势

公司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建设研发机构与平台,联合国内相关企业、高校、院所等成立产学研联盟,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创新,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系列措施,形成了自主创新为主、合作创新为辅的创新机制;公司以项目牵头,以公司技术人员与外部技术人才相结合,采用“帮、传、带、学”的方式培养技术研发团队,建立了人才培养机制。实现了产品与技术的持续创新,形成了“预研一代、研制一代和生产一代”的技术和产品开发体系。在高效的研发体制下,公司研发团队为公司长期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技术储备,掌握了超纯净高温合金熔炼技术、组织均匀性控制技术、近净型熔模精密铸造技术、高精度无缝管材制造技术等多方面的核心技术。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5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项。

(三)高温合金系列产品全产业链优势

高温合金是先进金属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含量较高,产品工艺相对复杂。经过多年发展,公司目前已成为国内高温合金生产企业中少数同时具备生产铸造高温合金母合金、精密铸件、变形高温合金产品的全产业链工业化生产能力的企业。

全产业链生产能力的建设,有效地保证了产品的高质量和生产效率,内部各工序的高效协同有效地降低了产品制造成本。公司可以同时为客户提供高温合金材料和终端制品,既可以实现客户高质量产品标准的要求,也满足了用户配套工程的需求,增强了客户对公司产品的需求粘性。

(四)产品差异化优势

公司针对军品的多品种、小批量采购特性,有效的发挥了全产业链的优势,秉持“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专、精、特”市场差异化竞争模式,形成了具有高品质、高精度和专业化产线等特点的生产方式。通过专注于行业内细分市场,形成了细分领域的技术制高点;对技术质量要求高的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出最适合用户的产品,将技术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保持产品差异化优势。

(五)质量控制优势

为保证公司产品的可靠性以及质量稳定性,公司依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1)、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JB9001C)、武器装备质量管理条例、航空航天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质量管理手册等文件作为质量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制定了《文件控制程序》、《管理评审控制程序》、《生产过程控制程序》、《产品检验控制程序》等共计22项公司程序文件,以及《过程监视与评价管理制度》、《公司质量控制考核规范》、《重点产品记录控制要求及专项考核规定》等共计21项管理规范制度,形成了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公司对质量管理部、生产设备部、技术部以及合金、铸件、管材等各制造部门分别制定了各自的工作流程制度及各项质量考核制度。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已通GB/T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认证、AS9100D航空航天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ATF 16949:2016汽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按照不同产品的质量控制体系要求,公司将各部门力量高效地服务于从生产准备到产品入库各个生产环节,保证了产品的高质量批量化生产,有效提升了公司的生产效率和产品成材率等,公司的盈利水平不断提高。

同时,公司利用民营企业高效的运营机制,主动出击,以技术服务获取市场。公司长期重视加强客户服务能力,形成了对接客户需求快速反应机制,在各主要市场区域都配置了包括售前、售中以及售后为主的专岗人员,以快速响应客户的相关需求。

 

  • 公司未来发展战略

公司将继续深耕高温合金等先进金属材料行业领域,致力于向飞机、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核电、能源等军品及高端民用产品制造领域提供高性能合金材料和制品,始终坚持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不断拓宽产品链,拓展国内外市场,立志建成国内外高性能合金材料及其制品的研发和生产基地,发展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国内外行业知名企业,为我国国防安全、航空航天等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公司管理层人员情况

公司现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专业背景、主要工作经历以及目前在公司的主要职责

①万柏方先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南京大学EMBA硕士研究生学历。1989年至1991年任丹阳化工厂设备科科员;1991年至2002年任丹阳市宏兴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法定代表人;1997年至2004年任江苏宏兴化学有限公司总经理、法定代表人;2002年至2008年任丹阳市宏兴化工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2004年至2010年任浙江省东阳市兴华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2006年至2010年任江苏巍华精密合金有限公司总经理、法定代表人;2009年至2010年任丹阳市精密合金厂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法定代表人;2010年至2014年任丹阳市精密合金厂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法定代表人;2015年至2018年1月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兼总工程师;2018年1月至今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2021年7月至今任沈阳图南精密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经理、法定代表人。

②袁锁军先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高中学历。1994年至1998年任丹阳市宏兴化工有限公司设备科职员;1998年至2004年任江苏宏兴化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05年至2010年任浙江省东阳市兴华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09年至2011年任丹阳市精通稀有金属回收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法定代表人;2010年至2011年任丹阳市精密合金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12年至2014年任丹阳市精密合金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事;2015年1月至今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2021年8月至今任沈阳图南精密部件制造有限公司副经理。

③万捷先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中专学历,外经外贸专业。1997年至1999年就职于江苏加力加食品有限公司;2000年至2002年就职于海南先声药业有限公司;2002年至2004年就职于天士力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至2006年就职于浙江省东阳市兴华化工有限公司;2006年至2010年任江苏巍华精密合金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部长;2010年至2014年任丹阳市精密合金厂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部长;2015年至2016年12月任公司综合管理部部长;2015年1月至今任公司董事、董事会秘书。

④陈建平先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中欧国际商学院MBA硕士研究生学历。1982年至1990年就职于丹阳市皇塘农机具修造厂,历任员工、供销科长等职;1990年至1998年任丹阳市电站锅炉厂厂长;1998年至2002年任江苏绿叶锅炉配件有限公司总经理;2002年至今任江苏绿叶锅炉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法定代表人;2008年至2010年任江苏巍华精密合金有限公司董事;2010年至2014年任丹阳市精密合金厂有限公司董事;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任公司董事;2021年1月至今任公司董事。

⑤管建强先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博士研究生学历,国际法专业,教授。1976年至1983年任上海刺绣厂会计;1986年至1990年任华东政法大学助教;1995年至2021年4月任华东政法大学教授;2018年1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

⑥薛德四先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本科学历,注册会计师。1993年至1997年任丹阳市对外贸易公司业务员;1997年至2003年任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经理;2003年至2004年任新华科技(南京)系统软件有限公司财务经理;2004年至2020年12月任江苏仅一联合智造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2020年12月至今任江苏仅一联合智造有限公司董事;2018年1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

⑦叶德磊先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硕士研究生学历,世界经济专业,教授。1983年至1986年任江西师范大学政教系教师;1989年至今任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4年至2017年任上海智马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2018年1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


查看完整报告:

图南股份2021年度报告.PDF


评论 (0)


暂无评论

免费试用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将会尽快与您联系
若当前手机号码未注册航空产业网,系统在您提交信息之后会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用户密码默认手机号码最后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