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ERO100连载 | PCC集团
2019年11年08日
中直股份 2022-05-01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直升机是全球竞争的产品,对于其行业的分析,需要站在全球视野的角度展开。
1.全球民用直升机市场总体情况
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及其他多重风险因素叠加影响,全球直升机市场表现较为疲软。据统计,截至 2020 年末,全球正在使用的直升机超过 6 万架,其中民用直升机约 3.9 万架,军用直升机约 2.2 万架。民用直升机中,涡轴直升机机队规模约 3 万架,占比约为 77%,市场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以及亚太地区,其中欧洲民用涡轴直升机机队规模为 9,205 架,占比约为 32%;北美地区民用涡轴直升机机队规模为 7,457 架,占比约为 26%。美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单一民用涡轴直升机市场,机队规模达 5,778 架。2020 年,全球民用直升机交付量为 709 架,较 2019 年下降 19.2%,其中涡轴直升机交付量为567 架。空客直升机、贝尔、莱奥纳多和罗宾逊等 4 家制造商的交付量约占全球民用直升机交付量的 97%。其中,空客直升机 2020 年交付量为 271 架,位居全球交付量的首位。
2.我国民用直升机市场总体情况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对通用航空器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通航市场航空器规模持续扩大。据统计,截至 2020 年末,我国通航在役机队规模达到 2,892 架,较 2019 年新增 185 架,其中民用直升机机队规模为 923 架,约占我国通航市场的 32%。2020 年,我国通航飞行小时总数为98.4 万小时,其中民用直升机飞行小时总数为 19.9 万小时,占比为 20.2%。
从作业分布看,我国民用直升机主要服务于空中巡查、航空护林、城市消防等作业类飞行和石油服务、空中浏览、公务飞行等载客类飞行,两类作业的飞行小时占民用直升机飞行小时总数的 72.3%。
我国民用直升机市场主要以罗宾逊、空客直升机、贝尔等国外制造商为主。
3.世界直升机舞台三足鼎立
目前全世界有近 20 个国家能够制造直升机,除美国、欧洲和俄罗斯外,日本、韩国、印度、巴西和波兰等国也纷纷将直升机制造业列为 21 世纪战略性产业而竞相加速发展。美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直升机生产国和使用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直升机市场和西科斯基、贝尔、波音三大直升机制造商。但近年来,美国在直升机技术方面的全球领先地位受到来自欧洲强有力的挑战。欧洲直升机产业发达,特别在民用直升机研制、生产和服务等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俄罗斯自 20 世纪 90 年代的经济危机后,直升机的产量和出口量不断下降,但近年来俄罗斯直升机制造业取得了一定进步,军用直升机发展较快,民用产品也取得一定进展。
目前,全球各主要直升机制造商正按各自不同的商业战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空客直升机通过均衡发展的生产线,在民用和军用市场中取得成功,并通过地区子公司和合资企业覆盖全球。莱奥纳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新产品研制与开发,同时加强风险合作。贝尔将主要精力集中在产品的改进改型,并致力于用户的使用维护保障。波音将生产线集中在少量非常成功的军用型号上。
西科斯基在军用市场占有优势,在民用市场针对特定领域成功开发相应机型,并在零部件市场获得收益。俄罗斯直升机则继续对其设计、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体系进行整合,并已开始有选择地进行产品研制。
4.世界直升机技术不断创新加速发展
当前直升机正处于不断技术革新的发展阶段,常规构型直升机已经开始从第三代向第四代发展,20 世纪 90 年代后投放市场的产品大多属于此类,最新机型有空客直升机 H160 和贝尔 525,前者将自动控制和智能化技术发挥到极致,后者成为世界第一款搭载电传飞控的民用直升机。此外,以高速为主要特征的第五代新构型旋翼机技术加速发展,莱奥纳多 AW609 倾转旋翼机取证工作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5.直升机制造商加快产品体系建设
全球各主要直升机制造商为了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建立产品体系优势,在发展过程中都十分注重产品系列化发展,并不断推陈出新,加快新产品上市。
6.加强供应商体系建设是直升机产业发展的保证
直升机产业全球知名供应商包括美国柯林斯公司、通用电气公司、霍尼韦尔公司、普惠公司,以及欧洲赛峰公司、泰雷兹公司等,能够提供包括发动机、液压系统、电源系统、先进航空电子设备等所有产品;此外还有能够提供复合材料的比利时索尔维公司,美国赫克塞尔公司、日本东丽公司;提供结构件的美国 Spirit Aerosystems 公司,日本三菱重工等。强大的供应商集团是直升机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保证。
7.完善客户服务体系,升级产业布局
完善延伸到包含技术支持、金融服务、使用维护、培训、飞行及地面信息等方面的客户服务体系是现代航空制造业的重要特点。
中直股份是国内直升机制造业中规模最大、产值最高、产品系列最全的主力军,现有核心产品既涉及直升机零部件制造业务,又涵盖民用直升机整机、航空转包生产及客户化服务,构建了系统与集成级的解决方案优势,为政府客户、企业客户和消费者提供有竞争力的航空产品与服务,成为国内领先的直升机和通用飞机系统集成和整机产品供应商,同时也是致力于高端装备制造的现代化工业企业。
(上图截至2022年3月,2022年4月,哈飞集团与中航直升机有限已将股份转至中航科工)
公司秉持“扶摇直上,无所不达”的产品理念,多年来坚持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研发制造 AC301、AC311、AC312、AC332、AC352、AC313 等适用范围广泛的 AC 系列民用直升机,并从事国产直升机零部件制造业务。通过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公司逐步推进主要产品型号的更新换代,进一步完善了从 1t 到 13t 较为完整的产品谱系和“一机多型、系列发展”的产品格局,并研发制造运 12 和运 12F 系列通用飞机。
2021年,中航直升机股份有如下进展:
1.对外投资
为推动民用直升机产业发展,大力开拓民用直升机市场,推动天津民用直升机产业基地建设及支持 AC312E、AC332、AC352 等型号在天津研制生产交付,促进 AC313A 直升机在景德镇研发取证,公司向哈飞航空增资 5.53 亿元,向昌河航空增资 5.4 亿元,并将天津直升机有限责任公司转为哈飞航空的全资子公司管理,为将哈飞航空和昌河航空打造成为集研发、制造、销售、客户支援、培训、加改装为一体的民用直升机产业基地,进一步提供资本支持,增强哈飞航空和昌河航空的资本实力和运营能力,有效提升企业发展后劲与经营效益,充分发挥以上市公司为平台,引导社会资本聚焦航空主业发展实体经济的作用。
2.批产能力
批产任务全面完成。面对疫情反复带来的不利情况,公司坚定年度目标不放松,通过科学制定赶工计划、合理平衡生产资源,强化生产全流程管控机制,全面完成年度批产交付任务,实现了“1333”均衡生产目标,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
3.技术研发
型号科研稳步推进。公司各项研制任务进展顺利,科研项目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科技创新基础更加扎实。统筹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两条主线,优化完善长效、促效、提效的创新体制机制。与南航等 14 家校企联合创立“先进复合材料与技术创新联盟”,打造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共同推动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突破;同时积极推动对外合作向高水平发展,开展多种形式合作,以解决技术短板及市场服务缺陷。
4.市场营销
2021 年正值新中国航空事业发展 70 周年。70 年栉风沐雨,我国直升机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实现了自主自强,建立起现代航空产业体系,建立谱系齐全、功能丰富的各类飞行平台,全面满足森林消防、灾害预防、医疗救护、近海救援等多种应用场景需求。为加速建设国家应急救援体系,中直股份将以实现国家航空应急救援装备自主保障为使命担当,以满足应急救援需求为导向,加速提升航空应急装备国产化保障能力和体系化解决方案能力, 发挥航空优势,助力新时代应急救援体系发展,积极为维护国家安全、服务国民经济、提高民生福祉贡献航空力量。
服务保障能力提升显著。
5.产品管理
供应管控更加有力。聚焦发展核心专业,以批产为牵引,发挥“主机”牵头作用,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一般能力社会化配套率超过 70%。使用信息化手段对物资进行履约监控。提前 6 个月向供应商通报滚动需求,定期召开供应链协调会议,将供应链风险管控向二配、三配供应商延伸;
精准开展供应商数据采集,多维度开展风险分析并制定应对措施,确保全链条形成稳定供给能力;完成外协下料软件对接,为仓储管理向“采购-下料-配送”一体化集成配套模式转变奠定技术基础;大力推进电子采购,提高采购管理水平,实现阳光采购,降低采购成本;试点推进标准件开架新模式,库存占用持续降低,管理更加高效。降成本工程深入实施。系统规划降成本策略,强化激励考核机制,优化设计和工艺方法,强力攻关造成质量损失的技术问题,科学制定材料定额,控制生产实际消耗。通过集中批量采购、扩大竞争择优范围等方式合理降低材料、外委/外协成本;压控包装运输、能源消耗等支出,利用闲置能力和资产创收创效;通过均衡排产,加快成品到场、装配、接装、转场交付进度,保障并提升节拍生产效率,有效控制存货总量;充分发挥成本控制效能,对积压标准件等进行统计分析,为盘活积压提供依据。
质量管理系统性逐步显现。全力推进新时代装备建设质量管理体系试点示范工程,扎实推进全面质量提升工程,优化质量管理顶层设计,深挖薄弱环节、强化数据分析,顺利通过各类质量体系监督审核,落实质量问题归零三年行动计划,拉条挂账问题按期归零率 100%;探索研究质量问题结构化数据治理,实现质量问题精准分类和数据高效应用;试点构建产品安全管理体系(SMS),通过局方验收和充分肯定;分层开展质量教育,选树宣传质量标杆,加大质量改善奖励力度,全员开展自主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的意识明显增强。
6.企业管理
扎实推进 AOS 管理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业务域业务能力分析和架构设计,结合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对业务能力和业务流程开展优化工程,各项业务管理流程更加科学高效。流程建模基本实现业务全覆盖、层级全覆盖,多体系融合示范取得实效,流程自动化运行能力持续提升。管理的体系化驱动效率显著增强,公司向流程型企业和数字化转型迈出了坚实一步。对所属单位的管理拉动持续加强。统筹管理要求,系统分析所属单位管理现状,强化问题整改。系统梳理对所属单位管理职责,建立了职责清晰、管理高效、考核到位的管理架构。推动所属单位管理体系升级和运行效率提升,促进所属单位高质量发展。
7.审计监督、风险防控、安全环保和保密管理
公司进一步加强审计项目管理,科学谋划全年审计工作,更新风险事项库,将风险防控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基于重点风险领域开展风控专项,重点管控产业结构、生产管理、产品质量和竞争等重大风险,制定管控措施,按季度跟踪评价,有效推进重大风险应对工作,提高整体风险防控能力。积极改进安全生产管理方式,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构建智慧安全一体化管理平台,实现在线数据传输,实时监控预警。全年未发生重大保密违规事件和泄密案件,全年无死亡、重伤,无环境污染事件和环境纠纷事件发生,无新增职业病病例和急性中毒事故发生。
近三年财务表现:
中航直升机股份下属主要公司有:
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主要的股权投资为 3 家子公司的 100%股份,即
其他主要子公司情况分析:
主要参股合资公司情况分析:
1.江西昌河阿古斯特直升机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美元 600 万元,经营范围:装配、销售直升机;制造、进口、销售直升机零部件、配套件;直升机维护、修理、培训、售后支持;仓储经营。
2.空客(北京)工程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美元 2,200 万元,
经营范围:为空客中国和其在中国境内及境外的空客关联公司和其它顾客从事飞机零部件的工程研究、开发、设计和咨询服务,提供相关工程师培训服务,以及提供其他相关技术咨询服务。
3.天津中天航空工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为 30,000 万元,经营范围:投资天津空中客车 A320 系列飞机总装线项目合资公司。
4.哈尔滨哈飞空客复合材料制造中心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 1.7 亿美元,经营范围:生产并向空客或其指定的供应商销售和供应空客飞机的复合材料飞机零部件;参与空客飞机项目的研究、开发、工业化及批量生产;为空客指定的第三方制造、销售、经销和配送复合材料飞机零部件;采购与公司运营有关的原材料、设备及其他材料;以及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
查看完整报告:
中航直升机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摘要.pdf
中航直升机股份有限公司 2021年年度报告.pdf
2019年11年08日
2019年12年02日
2022年05年18日
2022年07年22日
2019年06年25日
2019年06年25日
2024年02年21日
2021年08年18日
2021年10年18日
2019年06年03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