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工业机载:历史变迁中的青云厂

政府部门低空经济采购情况分析 获取样刊

航空工业机载 2023-08-21

10799 0 13

青云诞生



1958年秋,在北京大钟寺的西边,诞生了一家航空仪表生产企业,当时的对外厂名为国营青云仪器厂(今航空工业青云)。

1959年2月,一机部批示:232厂第二厂名为国营青云厂。自此,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和国防实力的日益壮大,青云人踏上了逐梦航空的奋斗之路。

最初规划的青云仪器厂厂址在兰州的永宁堡,后来又定在了成都。在犹豫之时,时任北京市市长的彭真同志听说了此事,向中央建议把青云仪器厂建在北京,以改变北京市的经济结构,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让首都成为具有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城市。

选址期间,北京市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彭真市长表示,看上哪块地就批给哪块地。他亲自取了“青云”这个名字作为厂名,并派自己的秘书开着吉普车,带着负责筹建规划的同志全北京城寻找, 最终确定大钟寺西边的农田作为厂址。

这块土地上散布着坟茔、树木和青苗。在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迁移工作后,1958年秋天,青云仪器厂的第一栋厂房正式破土动工。

青云仪器厂的第一批建设者是来自五湖四海的“老军工”和学生们。面对住农民菜窖、吃野菜和粗粮的艰苦环境,他们喊出了“先生产、后生活”、“边建设、边研制、边生产”的口号。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他们不畏艰难困苦、携手砥砺奋进。1959年夏天,第一批两栋厂房基本竣工,但因此处地势低洼,雨季时往厂房里灌水,无法作为厂房使用。后经再次勘测,厂址又往南移了几百米,也就是现在的北京中关村核心区。

在厂房建设的同时,工厂的领导和一批技术人员在北京德胜门火神庙开始办公,后来又借用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的生产车间进行试生产。1959年3月18日,青云仪器厂的第一个产品——电表螺栓诞生了。


青云之志





建厂初期,参照苏联军工厂建设规范,厂区周围保留有40米的隔离地段。65年沧海桑田,厂区周围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厂围墙四周隔离地段早已不再荒芜,取而代之的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

建厂伊始,厂房尚在施工就已着手栽花育苗,为厂区绿化做准备。90年代初厂区内的绿化面积就已达到9.3309万平方米,占到工厂总面积的31.2%,初步形成了以风景点为中心,点、线、片联结贯通的绿化美化带。

1980~1991年连续被评为北京市庭院绿化美化先进单位,1992年被评为北京市“花园式工厂”。

2020年北京第二批历史建筑名单公布,位于海淀区北三环西路43号的航空工业青云历史建筑群成功入选。

作为20世纪50年代典型的工业遗产,西式的立面造型和大跨度厂房功能相得益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科学艺术价值。

北三环西路43号,是一代代青云人记忆中最熟悉、最亲切的地址,这里是他们梦想开始的地方,也保留着他们奋斗的足迹,一代又一代的青云人前赴后继、奉献青春、薪火相传。

从艰苦创业,到跨越发展,青云始终把聚焦主业发展作为最高战略,一路蹄疾步稳、砥砺前行,把提高产品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加快航空业务的专业拓展、市场开发和产品创新。

青云直上





为进一步加快企业发展,2010年开始建设中关村航空科技园,2014年完成房山工业基地的搬迁,2015年完成顺义产业基地的搬迁。目前,青云科研生产和传统加工业务已全部搬迁至顺义和房山。

今年是青云建厂65周年,回望65年的非凡历程,一代又一代的青云人不畏艰苦、接续奋斗,以实际行动书写出航空人践行兴装强军首责,聚力科技自立自强的恢弘篇章。

面向未来,青云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守正创新、拼搏开拓,致力于成为文化先进、技术领先、运行优质、客户满意、员工幸福的航空高科技创新型企业,为推动航空工业高质量发展、推动航空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更大的力量!

原文链接 : 点击查看


评论 (0)


暂无评论

免费试用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将会尽快与您联系
若当前手机号码未注册航空产业网,系统在您提交信息之后会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用户密码默认手机号码最后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