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汇天全球首条飞行汽车万台级产线首台飞行器试产完成,C端私人娱乐与飞行培训市场迎来突破性机遇

政府部门低空经济采购情况分析 获取样刊

航空产业网 2025-11-08

132 0 0

2025年11月3日,小鹏汇天在广州黄埔区完成了首台“陆地航母”飞行器的试产下线,标志着飞行汽车万台级量产线的建设完工。这一事件标志着飞行器从概念验证向工业化量产的过渡,同时也推动了低空出行商业化进程的发展。

本报告来自“空天脉搏”系列分析,聚焦小鹏汇天飞行汽车的最新进展,重点分析其“陆地航母”试产下线所涉及的制造工艺、供应链与产能建设,并探讨其在适航审定、资金支持与全球布局等方面的商业化举措。

报告还审视了eVTOL市场竞争格局,指出当前需求以B端为主,金融租赁模式助推规模部署;随着市场向C端扩展,基础设施与培训体系需求将增长。行业仍面临适航周期长、电池技术限制及安全性能等挑战。

一、核心事件摘要

2025年11月3日,小鹏汇天在广州黄埔区完成了首台“陆地航母”飞行器的试产下线,标志着全球首条飞行汽车万台级量产线的贯通。

该工厂为全球首个采用现代化流水线批量生产飞行汽车的基地。此次试产验证了产品性能与制造工艺,并展示了航空级高标准与汽车级规模化生产效率的结合。该事件推动了载人飞行器从概念验证向工业化量产的转变,进一步推动低空出行商业化进程的发展。

二、制造企业与产品介绍

小鹏汇天的核心产品“陆地航母”是一款分体式飞行汽车,由陆行体和飞行体(X3-F型航空器)两部分组成。X3-F飞行器采用分布式电推进系统,配备六个电动发动机,支持手动和自动双模式驾驶。其设计主要面向私人娱乐飞行和飞行培训场景,最大起飞重量为880公斤,最大航程为20千米,最大航时为20分钟。

该机型已于2024年3月获得中国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的受理,正式进入适航审定阶段,并计划于2025年第四季度开始量产交付。


小鹏汇天将成熟的汽车制造体系和流水线管理经验引入航空领域,推动了航空制造流程的重塑。通过创新采用高压吹气模压技术制造轻量化机臂、建立动力套合装检测线等方式,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并实现了航空级质量与规模化生产的结合。

公司在市场推广方面也表现活跃,2024年珠海航展期间,签订了累计2008台的订单,这一订单是目前为止全球飞行汽车领域最大单笔订单之一。

三、商业化进程分析

小鹏汇天的商业化进程由强大的供应链、快速的适航审定、世界级的产能建设和充足的资本支持共同驱动。在供应链方面,公司与中创新航签订独家协议,确保下一代机型的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供应,并与东安动力联合研发航空混动系统,同时引入定制化的智能复合材料生产线,显示出对核心部件的深度把控和产业控制力。

在合规与交付节奏上,X3-F的型号合格审定(TC)工作正在推进,且生产许可证(PC)申请已于2025年5月获得受理,为其规模化量产提供了合规基础。公司的明确目标是在2026年实现量产交付。

为保障产能,位于广州的智能制造基地规划了每年1万台的满产能力,该基地创新性地将汽车工业的自动化工艺(如自动压铆、柔性自动化涂装)引入总装,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


资金方面,公司通过1.5亿美元的B1轮股权融资和由三大银行牵头的12.6亿元人民币银团贷款,获得了充足的资金保障。这笔银团贷款是目前全球飞行汽车生产领域最大的一笔,标志着国家级金融机构对飞行汽车大规模量产的战略认可,有效降低了工厂建设的资金风险。

四、同类企业进展对比

当前eVTOL市场呈现出技术路线和载重等级的显著分化。小鹏汇天的“陆地航母”聚焦有人驾驶的分体式的私人娱乐和培训市场,海内外累计订单已超7000台。

相比之下,亿航智能的EH216-S则选择了多旋翼构型,凭借相对较低的技术复杂度已率先获得全部“三证”(TC/PC/AC),并在低空文旅和城市管理场景实现常态化商业运营,占据先发优势。沃兰特、峰飞和时的科技等其他头部企业则聚焦于高性能复合翼或倾转旋翼构型,以城际客运和高端物流为目标,但其适航取证难度和周期更长。

市场需求方面,早期驱动力集中在B端应用场景,如低空文旅、培训、高端物流、应急救援等。值得注意的是,以农银金租、中银金租为代表的金融租赁机构提供了大额采购订单,成为推动eVTOL产品规模化部署的关键金融杠杆。在产能和全球化布局上,小鹏汇天凭借汽车工业模式规划的1万台/年产能处于领先地位。同时,中国头部企业(如小鹏汇天、亿航)正积极通过海外合作和本地化组装,加速构建全球化的交付体系。

五、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低空经济领域的技术正加速向追求长航程、高效率的复合翼和倾转旋翼构型演进,以满足未来城际空中交通对高航速和长航程的需求。市场需求的早期爆发由B端应用驱动,而金融租赁的介入则证明了运营模式的可行性,正加速规模化部署。随着小鹏汇天等企业将产品推向C端私人用户,市场对基础设施和飞行培训体系的完善将提出更高要求。

当前行业竞争格局正向寡头化加速过渡,以亿航智能、峰飞、小鹏汇天等为代表的头部企业已在适航认证、资本支持(如巨额银团贷款)和工业化能力上形成高壁垒,市场份额将向少数具备先发优势的企业集中。

在供需关系上,主机厂与核心供应商之间建立的战略深度绑定,特别是对高能量密度电池和复合材料的控制,已成为保障供应链安全的关键。政策环境对产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中国政府将低空经济定位为新质生产力,通过金融支持和试点应用场景推广,有效转化为实际的市场需求和资本流动。

展望未来,国际市场(尤其是中东地区)和长航程城际空中交通是高价值的增长机遇。小鹏汇天万台级产能和汽车级成本控制方法有望成为行业降本增效的模板。然而,产业仍面临风险,包括高复杂度构型适航审定周期的不确定性、高性能电池技术瓶颈的挑战,以及意向订单常态化商业运营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仍需市场验证。


申请演示与订阅

以上分析是航空产业网打造的“经度”系统(“航空航天市场与供应链信息系统”)的一部分,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或点击阅读原文注册,联系我们进行产品演示。


原文链接 : 点击查看


评论 (0)


暂无评论

免费试用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将会尽快与您联系
若当前手机号码未注册航空产业网,系统在您提交信息之后会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用户密码默认手机号码最后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