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RO100连载 | PCC集团
2019年11年08日
中国航空研究院 2019-12-11
为适应国防装备建设需要,加速我国航空火力控制技术发展,经中央军委1968年2月18日(1968)军字第117号文件和国防科委1968年3月15日(1968)科军字第2020号文件批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研究院发布命令,决定组建航空火力控制设计研究所,代号为解放军第六研究院第613所。
我国的飞机设计,经历了从修理、仿制到自行设计三个阶段。随着航空工业的发展,航空火控发展大体也经历了摸透与反设计、自行设计和全新发展三个阶段。1961年10月,国防部第六研究院在西安建立第五研究所(航空兵器所,后改名612所、014中心),设有航空瞄准具专业组。那时空军装备的飞机已有歼5、歼6、轰5、轰6、杜2,飞机装备的瞄准具,是苏制的。五所根据我国以发展歼击机为重点和兼顾轰炸机的方针,确定了以研制歼击机火控系统为重点,选定ACП-5H瞄准具进行摸透反设计工作。五所定点洛阳后,瞄准具专业又具体划分出总体、计算机、光学结构、陀螺传感器、随动系统、电源、实验技术等小组。1962年六院向五所下达了关于摸透米格21飞机的指示,各专业小组把该型飞机ACП-5HД瞄准具的研究工作细化为10个项目,开始进行以摸透反设计为主的课题研究。经过两年的努力,对ACП-5H和ACП-5HД产品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1964年以后,五所花了很大精力,用于摸透研究从被我击落的美国飞机残骸中获得的A-4瞄准具、ANG-14瞄准具和麻雀Ⅲ导弹以及用于导弹拦射跟踪发射的火控系统,兼收并蓄苏美在飞机火控技术上的特长,为我国自行设计研制新型歼击机火控系统做技术准备。1966年五所将火控专业组从八室划出成立火控研究室(十室),下设四个专业,先后自行设计研制了射瞄-8瞄准具、甲-14瞄准具、水轰5攻舰型火控系统激光光学瞄准具和导弹允许发射距离计算机、航空红外观察仪、水轰5火控计算机和OΠБ-11P瞄准具。613所从1968年4月开始筹建,由612所(六院五所从1968年3月起改代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研究院第612研究所)副总设计师郑维康为筹建组长,李珍为副组长(不久由刘宣夫代替)。1969年8月,航空工业领导小组北京“8﹒25会议”和空军党委再次确定航空火力控制研究所的组建。经多地选址,最后还是确定613所就在洛阳612所大院内建设,整个所区占地19.49万平方米。
【613所建所早期146楼破土动工的场景】
在航空工业领导小组批准的《六一三所设计任务书》中,确定了建设规模和科研方向任务。其方向任务是:(1)研究、设计、试验各型飞机的射击、轰炸火力控制系统,红外、激光观察装置,红外雷达和航空照相枪等;(2)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进行火力控制系统的探索性研究。
【1970年3月16日航空工业领导小组对613所设计任务书的批复】
1970年5月10日,613所与612所正式分开,独立自主管理。人员来自612所机关和整个第十研究室;新分配来的大、中专毕业生;来自六院机关和625所等一些单位的科研人员。后来还从618所派来一个生产加工帮建小组。到1973年全所已有564人。1973年3月六院回归第三机械工业部领导,改名第三机械工业部第六研究院第613所。613所建所之初,条件极陋,设备极简,资金极少,没有足够的办公场所,没有科研和试验场所,大家就边基建、边科研,全所职工齐心协力,领导干部、设计师和工人一起挖土方、夯地基、搅泥浆。白天干不完,晚上加班干,仅用10个月就完成了613所第一个基建项目。没有实验室,没有加工厂,就土法上马自己动手制造,或借用兄弟单位的房间做实验室,有时就干脆在宿舍里做实验。老一辈613所人尽显航空报国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想方设法加快国防装备建设,曾用马粪纸做模型,用燃着的香头作红外信号源,用手锯自制的发射架发射激光。
【建所初期在613所大礼堂开展的形势报告会】
到1976年底,科研项目除从612所带过来的项目外,还相继进行了03A、920B、920C、激光测距机、07等产品和轰炸模拟台、748B转台等试验设备的研制,进行了多项预先研究,取得了4项主要科研成果,重点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建所初期科研人员设计画图场景】
【建所初期技术研讨交流场景】
【建所初期613所员工在一号院的合影】
改革开放后,该所科研工作发展很快,设计能力和设计水平得到很大提高。由单一科研型逐步发展为科研、生产经营型和军民结合型。根据三机部提出的航空飞机“三个一代”的计划,该所结合本所实际,研究确定了航空火控系统“三个一代”计划,即03C为更新一代,平显为研制一代,衍射光学、荧光和液晶显示为预研一代。
【建所初期613所首台激光测距机顺利试飞】
1979年,为了对外开放和开展对外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航空火力控制设计研究所正式更名注册为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简称航空工业光电所或光电所),代号613研究所不变。
【上世纪八十年代光电所第一代瞄准系统调试场景】
航空工业光电所是我国唯一的以火力控制系统总体技术为核心的火控系统和光电系统专业研究所,是集产品研发、生产、维修、服务为一体的光机电综合性多学科应用技术研究所,是面向全球客户的光电系统与显示系统供应商。
【1997年,光电所13A楼开工奠基】
【二十一世纪初的光电所所区概貌】
【2008年光电所新区研发中心奠基仪式】
光电所坚持聚焦主业,在火力控制与指挥、光电探测与对抗、瞄准显示与任务处理三大核心领域持续保持行业领军地位,不断引领技术、产品和市场的发展方向,声纳浮标搜潜专业加速培育,逐步成长为光电所第四大专业。
【光电所集团公司特级技能专家王鹏工作场景】
光电所经过两次创业期、一个快速发展期,正处于跨越转型新时期,已具备雄厚的研发生产试制能力和先进的精密机械加工、光学加工、电子、复杂的光机电系统及产品的试验、维修能力,承担着多项国家重点型号及核心产品的研制生产任务。截至目前,光电所累计完成国家重点型号任务几十项,完成产品设计定型百余项,为国内外军方用户提供先进航空装备万余台套,产品覆盖亚洲、非洲及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光电所劳模李迎春正在测量零件】
光电所着力将军用航空领域得到成熟应用的技术和产品向非航空防务、非航空民品领域拓展,实现自身规模的不断壮大和价值链的快速延伸。非航空防务业务在军委装备发展部、陆军、海军、火箭军、海监、武警、公安、舰船、兵器、航天、中电等领域取得突破。民品领域以智能机器人、民用光电、虚拟现实、电子电源等为重点,40余种产品成功进军民用市场。
【2011年光电所第 100台吊舱出所仪式】
经过近50年的发展,光电所形成了专业配套、梯次合理、素质精良、适应高新工程研发和未来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现有职工2825人(含子公司),其中科技人员1654人,硕士及以上学历1079人,副高及以上职称641人,集团公司专家2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9人,国家及中央企业技能专家15人,拥有国内唯一的光电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设有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并拥有3个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被增列为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单位。累计获得各类省部级以上成果495项,其中国家特等奖4项,国家一、二等奖共计16项。获得专利授权668项,其中发明专利530项,占比79.3%。同时,2016年以来,613所员工和团队集体共获得市级以上荣誉表彰420余项,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
【2018年1月光电所试制大楼顺利封顶】
随着洛龙区光电研发中心投入使用,伊滨区光电产业园建设加快,光电所一所三区的良好发展格局初步形成。设立北京创新中心,打造光电所创新高地,进一步支撑和引领光电所的创新发展,增强发展后劲。
光电所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践行集团公司发展战略,肩负起引领我国火控与光电技术的发展,为国防建设提供先进的武器装备,为客户提供高价值产品和创新性体验的光荣使命,努力将光电所建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火控与光电系统研发中心,成为世界一流的火控与光电系统供应商,为我国国防武器装备事业的腾飞做出更大贡献。
2019年11年08日
2019年12年02日
2019年06年25日
2019年06年25日
2021年08年18日
2022年05年18日
2022年07年22日
2019年06年03日
2023年03年13日
2022年12年05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