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ERO100连载 | PCC集团
2019年11年08日
中航高科 2022-05-23
2021 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公司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在董事会的领导下,以“改革发展”为工作主题,强化改革意识,聚焦改革动力,提高改革能力,围绕“一个目标、五个坚定不移”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完成了复合材料原材料生产交付、民机复合材料技术创新、生产能力及设施建设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等重点工作任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380,762 万元,同比增长 30.77%;实现净利润 59,127.77 万元,同比增长 37.56%,较好完成了年度经营目标,实现公司“十四五”高质量开局。
聚焦主业,核心业务运行质量持续提升
2021 年,公司聚焦新材料生产交付和生产经营任务,加强精益生产管理,做好常态化新冠疫情防控,确保供应链和生产经营平稳,生产效率和运行质量持续提升。
航空工业复材预浸料产品生产管理持续优化,强化全链条质量控制,建立重点原辅材料指纹数据库,完善主要预浸料产品的 PCD 过程控制文件体系,提升客户满意度,生产计划完成率超过97%,全年预浸料产品生产和交付量创历史新高;统筹优化蜂窝产能,提高生产效率,加强成型工艺及硬件条件改进,提升产品的质量和交付及时率,推进均衡生产,全力保障生产交付和产品质量,生产计划完成率 100%。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355,269 万元,同比增长 33.08%;实现利润总额80,034 万元,同比增长 37.08%;实现净利润 68,452 万元,同比增长 37.60%。
优材百慕加强市场开拓和生产能力改造,民航及高铁市场刹车零部件产品交付较去年有大幅增长,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8,702 万元,同比增长 58.62%,其中民航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6,752 万元,轨道交通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950 万元;实现利润总额 1,369 万元,同比增长 475.59%;实现净利润 1,246 万元,同比增长 469.11%。
京航生物受国家带量采购政策、市场因素和经营机制影响,销售量持续萎缩,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1,375 万元,同比减少 37.02%,实现利润总额-2,068 万元。目前急需加强改革调整力度,扭转经营困难的局面。
高端智能装备业务方面,积极做好生产布局规划,加强质量体系运行管理与过程质量控制,加强航空专用装备与零部件项目业务拓展,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机床装备业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867 万元,同比增长 8.85%;实现利润总额-3,006 万元,同比减亏 705 万元。因年度经营收入处于较低水平,成本费用居高的现象尚未得到根本改观,管理能力和运行机制存在短板,减亏扭亏形势依然严峻,改革措施须进一步加强。
创新驱动,新发展动能逐步释放
2021 年,公司以打造领先创新力为目标,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新产品研发,促进核心业务拓展和业务转型升级,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航空工业复材坚持创新引领,以科技成果转化拓展航空复合材料原材料业务领域;围绕民用飞机、商用航空发动机等领域培育新的战略性业务。与制造院签署了《先进航空复合材料系列预浸料技术实施许可协议》,为国产 T800 级预浸料产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成功入选中国商飞 CR929前机身工作包唯一供应商;突破 13 米长大尺寸、双曲度长桁自动化成型工艺技术,并通过中国商飞的设备和工艺鉴定;开展上壁板长桁 PPV(试生产鉴定)工作和上壁板 PPM(试生产制造)工作,按进度完成 CR929 前机身研发攻关任务。协同开展 C919 项目尾翼优化设计,配合完成了垂直安定面详细设计工作。突破 AG600 大型加筋复合材料壁板胶结共固化成型技术、加筋壁板胶结成型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完成副翼、方向舵和翼身整流罩等产品的研制、适航挂签与交付。稳步推进商用航空发动机复材零部件研制,完成商用航空发动机复合材料风扇叶片、流道板、叶栅等产品的研制任务。持续推进预浸料、蜂窝等材料在民用航空领域应用,蜂窝出口交付数量同比实现较大增长,1 种内饰蜂窝入选了中国商飞 QPL 目录。2021 年申请发明专利受理 14 项;获得授权专利17 项;发表科技论文 23 篇(其中,EI1篇,SCI2 篇);申报科技成果鉴定 1 项。
优材百慕持续推进民航飞机刹车盘副的国产化替代和高速列车刹车组件的应用推广。完成 1个型号飞机刹车盘副和 8 个机轮刹车附件的适航取证;完成 CRH380 系列(300-350km/h)动车组制动闸片的换证工作;完成 CR400 系列高铁制动闸片项目设计评审和样件试制,进入验证试验阶段;完成某型号高温碳材料零部件生产定型及产品交付;完成某特种车辆刹车片项目验证试验,已具备批产条件。2021 年获授权专利 7 项、新受理专利 4 项。
装备方面,以创新转化促进装备产业升级和业务转型。100 吨线性摩擦焊项目通过了 04 重大专项终验收;九轴五联动项目完成了样机的详细设计工作,进入零件工程图纸设计阶段;航智装备完成功能部件 HRTA630 三齿盘自制转台、MCH50A 的大件及 FG31010 摩擦焊的联合设计任务,完成 VCL1100A 新品样机试制,启动了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桥式三坐标龙门铣床的样机试制。
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要求,按进度完成各项改革任务,2021 年任务台账完成率达到 97%。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持续提升劳动用工效率,人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37.6%,实现了人效指标连续四年稳步增长;持续推进公司中长期激励方案的制定;建立全层级经营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机制,制定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制度和市场化用工制度,不断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完成对子公司南通机床的吸收合并和业务运行机制改革,持续优化业务布局;有序推进子公司优材百慕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完成北交所公开挂牌增资扩股引入 5 家投资者的确认,目前正在进行资产评估备案,预计 2022 年上半年完成增资安排,以深度混改转换经营机制,激发经营活力。
规范治理,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提升
以“上市公司治理专项自查行动”为契机,系统梳理相关制度流程,不断优化治理机制,规
范公司依法治理;按照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要求,完成公司《章程》及相关制度的修订,进一步完善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运作机制;完成公司董事会、监事会换届工作;落实子公司董监事会应建尽建,完善子公司治理制度,保障子公司按照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治理。充分发挥审计第三道防线的作用,完成年度内部审计任务;强化风险预警和应对,总部预警体系第二版更新运行,实时反馈季度风险跟踪情况和内控缺陷整改情况,缺陷整改率实现 100%;启动公司八五普法工作,完成公司合规体系建设并试运行;扎实有效推进公司全体系AOS 建设,以 AOS 为抓手推动管理能力提升,实现管控体系标准化规范化,通过合规管理体系与 AOS 的融合,有效防控经营风险。
全面从严治党,党建引领作用充分发挥
强化政治建设,提升政治站位,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各项决策部署,推进“第一议题”
制度,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强化思想建设,筑牢团结奋进的思想基础,持续强化理论武装,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做细思想政治工作,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强化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持续推进“1122”党建工作体系落地落实,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指导,持续抓实“三基建设”,推进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扎实做好巡察问题整改落实,加强监督检查强化治理效能,强化警示教育。强化宣传思想工作,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扎实开展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活动和新闻宣传工作,推进先进文化力建设。强化群团工作,围绕工会四大职能开展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工作,紧扣“四维格局”,践行“八个深入”统筹做好青年思想领航、成长导航、关爱护航、风采起航等“四个青年计划”。重视对基层党群团组织的指导,指导各基层党组织准确规范开展基层党建工作,促进党建工作水平提升。
(一)主要业务
公司主要业务分为“航空新材料”和“高端智能装备”两大板块,业务涵盖航空新材料、高
端智能装备、轨道交通零部件、汽车零部件、医疗器械等应用领域。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航空工业复材、优材百慕、京航生物、航智装备及万通新材五家全资/控股子公司。原全资子公司南通机床已由中航高科吸收合并,其全部资产、债权债务、经营业务、人员及其他一切权利和义务均由中航高科承接,各项合并工作已于 2021 年 9 月实施完毕。
1.航空新材料业务
航空工业复材(全资子公司)是集复合材料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高科技公司,主要产品为航空复合材料原材料、民用航空结构件和民用领域复合材料零部件,面对国内航空市场和非航空市场领域。
优材百慕(控股子公司)主要从事民航飞机用航空器材、轨道车辆制动产品、高温复合材料制品、特种车辆制动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民航飞机机轮和刹车装置的维修业务。
京航生物(控股子公司)主营产品以人工关节为主,涵盖髋、膝、肩、肘四大类人工关节及脊柱系列产品。
万通新材(全资子公司)目前为承接航空新材料项目南通建设任务的子公司。
2.高端智能装备业务
航智装备(全资子公司)主要业务为数控机床、智能装备及航空专用装备设计、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有普通铣床、数控铣床、数控车床、立式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龙门加工中心及航空专用装备等,是高端智能装备业务的主要依托。公司总部为促进装备业务转型升级,开展了装备研发和智能装备培育业务。
公司作为主要从事航空新材料研发生产、高端智能装备研发制造的大型国有控股上市企业,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
公司依托实际控制人航空工业集团,始终坚持聚焦主责主业,紧紧围绕核心业务和产品,抓住航空装备和复合材料技术跨代发展机遇,持续加强技术研发投入,强化自主研发能力,进一步巩固公司的市场地位和技术优势,报告期内新增授权专利 24 项。
航空工业复材继承了航空工业多年积累的航空复合材料原材料生产技术,在航空复合材料及结构件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拥有一套完整成熟的研发、生产、销售体系,在工艺、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拥有多项国家发明、实用新型专利,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多次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国防科技进步奖,在航空复合材料领域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和稳固的行业地位。
优材百慕是国内民航飞机刹车盘副制造企业中首家获得《零部件制造人批准书》的企业,拥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获得国家专利 26 项,取得多项民航飞机用零部件制造人批准书(PMA)及高铁用制动闸片产品认证证书,完成多个高温材料新产品的研制,掌握了炭材料制品的关键核心技术。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80,762 万元,同比增长 30.7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59,141 万元,同比增长 37.25%。
公司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
李志强历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总工程师、党委书记、所长。现任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中航航空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航为高科连接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科泰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北京贝特里戴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
张军历任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工程师、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室主任、副总工程师兼技术开发处处长、副院长兼总法律顾问,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所长、党委副书记,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基础技术研究院(中航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院长(副总经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基础技术研究院(中航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分党组成员,南通科技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现任中航航空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兼总经理,北京优材京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北京优材百慕航空器材有限公司董事长,南通万通航空新材料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南通航智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姜波历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重大项目管理部部长,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军品项目部部长。现任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中航航空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王健历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财务部副部长、部长,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计划财务部部长兼核算中心主任。现任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总会计师,北京贝特里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监事会主席、中航航空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张建历任中国民航南通站航行科飞行报告室副主任、主任兼团委副书记,中国民航南通站客货销售代理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南通兴东机场有限公司货运部经理、总经理助理,南通空港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事,南通兴东机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副处级),南通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现任南通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航航空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曹正华历任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制造所一室主任助理,中航一集团制造所 101 室主任、副总工程师,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现任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中航航空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中航复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潘立新历任中南工学院管理系教师。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副教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全国 MBA 教指委管理案例共享中心评审专家,中欧国际商学院案例中心“中国工商管理国际案例库”学科编辑,中航航空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陈恳历任清华大学制造工程所所长,机械学位委员会主席、航空先进制造装备及自动化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天津高端装备院专业委员会主席和机器人工程所所长。现任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赛摩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苏州绿的谐波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中航航空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徐樑华历任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现任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吉林化纤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中航航空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周训文历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战略规划部副部长,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基础技术研究院分党组成员、副院长,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现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专职董监事工作四办成员,中航航空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
刘俊超历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人力资源部/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党支部副书记,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人力资源部/党委组织部/干部管理部副部长、党支部副书记,纪检监察审计部部长、党支部书记。现任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纪检部/审计与法律部部长、党支部书记,中航航空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监事,北京贝特里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监事。
钟志刚历任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工程师,北京百慕航材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飞机刹车装置事业部高级工程师、副经理、经理,北京优材百慕航空器材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现任北京优材百慕航空器材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高级工程师,中航航空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职工监事,北京三元飞机刹车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
刘向兵历任航空工业第 304 研究所工程师、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主任科员、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民品发展部规划处副处长、中航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产业发展部高级经理、特级经理、中航航空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投资部部长。现任中航航空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北京航为高科连接技术有限公司董事,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北京优材百慕航空器材有限公司董事,北京优材京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
毛继润历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 628 所人力资源处业务主管、助理工程师、工程师,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基础技术研究院人力资源部主管业务经理、高级业务经理、特级业务经理,中航航空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部长。现任中航航空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
孟龙 历任南通科技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南通航智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总会计师。现任中航航空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会计师,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总会计师,南通航智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
查看完整报告:
中航高科2021年度报告
2019年11年08日
2019年12年02日
2022年05年18日
2022年07年22日
2019年06年25日
2019年06年25日
2024年02年21日
2021年08年18日
2021年10年18日
2019年06年03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