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ERO100连载 | PCC集团
2019年11年08日
安达维尔 2022-05-23
(1)防务工业
航空航天与防务领域产业的发展,受国家安全政策和地缘政治环境影响相对较大;近年来,中国面临的国际政治压力,尤其是大国竞争的压力不断增加,周边接壤国家和地区亦存在多个不稳定区域。
根据国家财政部中央预算数据和部分国际知名智库,如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的公开报告,中国的国防预算,排名上已连续多年保持仅次于美国、全球排名第二的位置,并且近年一直保持年均约6%-7%的增长。
航空航天和情报、监视与侦查(ISR)装备是现代战争的关键,对战争走向和结局具有重大和决定性影响,与欧美强国相比,我国先进航空装备无论在数量还是在发展水平上仍存在差距,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和我国大国地位的不断彰显,建设强大空天力量的重要性愈加突出。
近年来,西方国家防务工业开始将数字化技术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例如美国空军便将“数字空军”作为建军战略,在“下一代空中优势(NGAD)”、“先进作战管理系统(ABMS)”和“联合全域指挥与控制(JADC2)”等项目上积极应用数字技术。数字化技术和工程覆盖装备采办、研发生产、软件工具和体系协同的全产业链成体系的数字化,是一场深刻的装备体系和防务工业变革。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装备采办改革的深化,尤其是信息技术、信息装备和数字化制造在防务工业中日趋重要,越来越多的优质民营企业开始参与到装备制造产业链中,从单一设备的采购或外包,升级到系统设备的协同研发生产,中等规模的综合性民营企业,在航空航天与防务工业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2)民用航空
民用航空方面,根据中国航空运输协会(CATA)2022年1月18日报道,2021年中国民航旅客运输量已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63%,排名靠前的六家主要航空公司,旅客运输量超过2020年同期5%;新引进飞机107架,同比增长约4%,与旅客运输量增长基本持平;在邮货运输量方面,基本与2020年同期持平。
另根据国际民航组织(ICAO)等组织历年的统计,中国民航客货运输规模稳居世界第二,全球旅客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机场,中国占据两席。包括空客、波音和商飞,已分别在天津滨海、浙江舟山和上海浦东建成了民机总装线和完工中心,全球三大民机制造商汇聚中国,带动了一批产业链上的上下游公司入驻其周边。
尽管目前民用飞机机载设备主要由跨国龙头企业垄断,但由于主流客机制造商的供应链中,客舱设备除了线装产品(SFE),同时存在客户选装设备(BFE),如航空座椅、厨房插件等,公司作为国内相关产品的领先制造商,最早受惠于民机机载设备国产化。
公司是航空航天和防务领域的综合性供应商,能提供包括产品、技术、解决方案等在内的综合产品及服务,并拥有多个在细分领域内市占率领先的产品线,从而具备规模、利润、风险对冲与可持续发展的多重优势。部分核心产品,如飞机客舱设备,已形成整机产品系列,成为国内前列的飞机客舱系统设备制造商。同时作为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已经将自有品牌产品成功应用于商业航空公司。
1、公司主营业务
公司作为航空航天与防务领域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致力于向客户提供综合性产品、服务及解决方案。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公司目前已形成包括机载产品研制、航空维修、测控及地面保障设备研制、智能制造等多项业务。核心产品与服务包括:航空座椅、航空导航设备、厨卫系统设备、飞机内饰、客舱照明、防护装甲、测试设备、保障设备、模拟训练装备、智能工具管理系统及智能技术解决方案等,涵盖航空器与防务装备研制、生产和使用的全寿命周期。
(1)机载设备
机载设备是公司业务占比最大的业务,业务营收占比约占公司总体51.89%,主要产品包括航空座椅、航空导航设备(无线电高度表、无线电罗盘、多模导航、图示导航系统等)、厨房插件、盥洗室设备、防护装甲、客舱照明、内饰产品及整机客舱解决方案。
公司主要从事产品的研发设计、关键工艺生产、总装试验、适航取证和持续服务,客户主要为国内各飞机制造商、分系统研发生产单位、航空器使用单位等。
(2)航空维修
航空维修是公司的创始业务,目前业务营收约占公司总体28.10%,主要从事飞机部件维修和加改装业务;部件维修能力覆盖了包括空客、波音、巴航工业及中航工业等主流飞机制造商的主要飞机系统设备,拥有FAA、EASA、CAAC和JMM等维修许可证书,维修业务覆盖机载计算机、通讯导航、仪表显示、电气、电机和气动等系统和专业;飞机加改装业务涵盖航空遥感、海洋监测、卫星通信、人工影响天气、搜索救援、医疗救护和防护装甲等改装服务。公司主要从事航空维修服务产业链中的维修服务、改装设计与施工、适航取证及航材贸易等环节,客户主要为民用运输航空、通用航空、政府、警用和防务相关的航空器使用单位。
(3)测控及地面保障设备
测控及地面保障设备业务营收约占公司总体15.90%,是公司重要核心业务之一,主要从事地面测试、保障与训练系统设备的解决方案开发和系统集成,产品包括飞机原位测试设备、自动化测试设备、直升机伴随保障系统、地面电源拖动系统以及防务模拟训练系统等。公司可提供标准化、模块化产品以及系统解决方案,客户主要为各类航空器使用单位、航空航天总体和分系统研发生产单位。
(4)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业务是公司的新兴业务,目前该业务聚焦于智能工具管理系统解决方案领域,主要为航空航天与防务行业内制造、使用和维修单位提供基于射频身份识别(RFID)等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工具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相关的技术解决方案及数字化车间解决方案等。
(5)复合材料制造
公司于2021年在天津成立全资子公司天津耐思特瑞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关键航空材料的试验和生产,前期将主要开展航空复合材料结构件研制生产和加工制造。目前生产厂房已装修完毕,并开始进行复合材料工艺设备的安装调试和试生产。未来,该公司将逐步开发和丰富其它种类的航空材料产品,今后作为专业复合材料供应商向其它行业客户供货。
1、战略与文化优势
公司始终坚持以“成为高瞻远瞩公司”作为企业目标,立足企业长远发展,运用系统性的研究和分析方法,采取内生增长与外延增长并举,以内生增长为主的发展方式,进行统筹规划和决策。公司以三年为周期,滚动制定公司层面和业务层面的战略规划,并逐层战略解码制定各业务的年度经营计划。公司十分重视企业文化的塑造与凝聚,企业文化建设始终顺应并促进公司发展,通过文化深入各个环节与流程,内化于组织内部和员工内心。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企业文化也在不断积累、凝练和升华。公司致力于打造学习型组织和开展第五级经理人的持续培养淬炼,持续提升核心管理干部团队能力,建立人才与管理核心竞争优势。
2、技术与产品优势
(1)机载设备
公司是国内排名前列的飞机客舱设备制造商,拥有多个在细分领域内市占率领先的产品线,如直升机抗坠毁座椅占据国内80%以上市场份额,并在相应的产品领域掌握包括抗坠毁技术(95%生存率)、防护装甲、动态仿真和人机功效等核心技术和工艺。同时,公司拥有完整的飞机客舱系统设备产品线,包括厨房、盥洗室、内饰结构和客舱照明等完整的产品品类,并具备客舱整体解决方案研发、设计、生产、试验、适航取证和改装能力,并将自有品牌设备级产品(如厨房插件产品)成功用于商业航空的公司。公司也是专业的机载导航设备制造商,拥有无线电罗盘、无线电高度表和多模组合导航设备等多种机载航电产品,掌握无线电测高及测向数字下变频和软件无线电等技术,是部分国产新机型的重要供应商。
(2)航空维修
公司从事飞机部件维修业务20年,综合实力居行业前列。目前已获得CAAC、FAA、EASA和防务维修服务商等资质,拥有2,100余项维修项目、15,000余个件号的维修能力,全面覆盖波音、空客、巴航工业和中航工业等主流飞机制造商的30多种机型。
(3)测控及地面保障设备
凭借对飞机系统和装备的深入了解,随着机载设备研发和维修的丰富实践,经过多年在测控领域的深耕和发展,公司已成为专业的地面保障、测试和模拟训练装备提供商,拥有众多航空航天平台和系统级的研究、设计、制造和使用单位的客户,形成了大型数据采集、实时数据仿真、通用自动测试、原位检测、航电系统联试、仿真模拟训练和伴随保障系统等系列平台化产品。
(4)新兴业务
智能制造是公司重点培育的新兴业务,公司将基于在航空航天与防务领域的长期实践和深刻理解,专注于智能技术在相关行业垂直领域应用。目前,公司已在基于RFID等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工具管理解决方案等细分领域的应用取得进展。
3、产业链优势
公司在航空航天与防务产业领域的业务布局,包括机载设备研制、航空维修、测控及地面保障设备研制、智能制造等,涵盖航空器和防务装备设计、制造、运营和维修等全寿命环节,涉足民用与防务两个市场,各事业部和业务单元能够互相借鉴、互促和互补。通过向新客户推广现有能力和向老客户推荐新产品的方式,近年来公司迅速扩充了产品线数量和客户数量。公司掌握导航技术、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物联网技术、智能技术和信息技术,作为共用基础技术,除航空航天与防务市场外,亦为未来拓展其它细分领域市场甚至其它行业市场,储备了技术能力。
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7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2.02%;实现营业利润468.36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5.53%;实现利润总额433.72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5.7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42.57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9.08%;报告期内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106.05万元;公司基本每股收益为0.0410元,较上年同期降低89.08%。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较上年同期明显下降。其中,民用航空相关的业务,营收基本与上年持平,没有实现预期的增长;防务相关的业务,虽然取得不少进展,但受到主要客户部分产品采办流程变化的影响,报告期内部分产品的收入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降。此外,公司报告期内在增值退税和获得政府补贴方面较上年同比下降,以及第二类限制性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导致公司股份支付费用增加,影响了报告期净利润。
公司过去三年主要会计指标
安达维尔是一个专注于为航空航天和防务等领域客户提供飞机机载设备、航空维修、测控及地面保障设备、智能技术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
在公司层面的发展战略上,安达维尔主要在航空航天与防务及其它装备制造行业领域内,通过内生增长与外生增长并举的方式,不断推出在细分领域内具备竞争优势的产品和业务组合,实现公司规模和盈利能力的双重增长;在业务层面的发展战略上,公司一方面是在航空航天领域,通过在从研发设计、试验保障、生产制造到持续维修等全产业链领域,建立多个在细分市场领域获得优势地位的业务,为行业客户提供多方面的综合产品和解决方案服务;另一方面在其它防务和装备制造领域,通过“共用技术、市场协同共享”的方式,拓展现有包括测试设备、地面保障设备、仿真训练和智能技术等业务的应用领域和市场空间。公司同时把握民机机载设备国产化的行业趋势和防务工业产业变革的机遇,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多方面进行合作,与产业链同层级的企业进行差异化竞争,充分发挥公司在行业内横跨多个细分领域,营销渠道广泛的优势,实现不同行业领域的理念、标准、技术和产品平台的共享,并带动公司商业模式的持续升级。
1、董事会成员
赵子安
1966年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系检测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学历,工程师职称。1987年至1994年任职于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1994年至1997年任职于哈尔滨航新电器有限公司;1997年至2001年任职于广州航新电子有限公司。2001年至今,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乔少杰
1964年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精密机械与仪器专业,博士学历,研究员职称。1994年至2010年,任职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至2018年12月,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任公司董事、董事会秘书。2019年1月至今,任公司副董事长。
孙艳玲
1968年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系惯性导航与精密仪器专业本科,加拿大皇家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硕士学历,工程师职称。1990年至2001年,任职于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飞机设计所;2002年至2006年,任职于北京维思韦尔航空电子技术有限公司。2006年至2016年2月,历任公司采购部经理、北京安达维尔航空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设公司”)总经理、公司监事,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2018年12月至今任公司董事。
葛永红
1979年9月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中国农业大学机械设计和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本科,北京理工大学EMBA,工程师职称。2002年至2004年,任职于国家海洋技术中心;2004年至今,历任北京安达维尔机械维修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航设公司副总经理、航设公司总经理、公司总经理助理、公司副总经理、公司董事、天津耐思特瑞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公司智能事业部总经理。现任公司董事、公司副总经理、天津耐思特瑞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公司智能事业部总经理。
赵雷诺
1991年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专业本科,美国杜克大学工程管理学硕士研究生。曾先后就职于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可以科技有限公司。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先后曾担任北京安达维尔通用航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公司电子维修事业部副总经理。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任公司总经理助理及公司民航销售中心总经理。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任公司董事、公司总经理助理及公司民航销售中心总经理。2019年9月至今,任公司董事、公司副总经理、公司民用航空事业部总经理及公司民航销售中心总经理。
周宁
1962年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系统工程博士。自2001年起执教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曾任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MBA中心主任,现任经济管理学院教授。2020年5月至今,任珠海欧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2021年3月至今,任上海意略明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2020年10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
徐阳光
1979年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专业,博士学历,教授职称。2007年至2009年,任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工作员;2009年至今,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任教,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2016年2月至2019年1月,任公司董事会独立董事。2020年11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
樊尚春
1962年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陀螺与惯性导航专业,博士学历,教授职称。1994年至今,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16年至本报告期末,任公司独立董事。
查看完整报告:
安达维尔2021年度报告
2019年11年08日
2022年05年18日
2019年12年02日
2022年07年22日
2019年06年25日
2019年06年25日
2024年02年21日
2021年08年18日
2021年10年18日
2019年06年03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