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ERO100连载 | PCC集团
2019年11年08日
航发科技 2022-05-23
(一)内贸航空市场方面
由于国防现代化及军事装备持续更新发展的需要,以及应对日益复杂的周边环境和国际形势需求,内贸军用航空发动机市场潜力巨大;民用航空方面,从近几年的运输周转量来看,未来我国商业航空发动机需求量也将越来越大。目前,航空产业发展受到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国家已将航空装备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将推动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实现快速发展。
(二)外贸业务方面
基于对国际航空发动机市场的良好预期,航空发动机转包生产在未来的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一)主要业务
公司主要业务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零部件的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主要分为内贸航空及衍生产品、外贸转包产品两个业务板块。
(二)经营模式
1.内贸航空及衍生产品,是以我公司牵头生产组织,借助行业力量,系统集成,实现生产交付;
2.外贸产品,主要为承接国际知名航空发动机公司的委托加工业务,经营模式主要是通过“组织报价、承接订单、生产交付、收汇结汇”几个环节予以实现。
公司现有 500 多种、3,600 余台各门类齐全的加工设备及试验检测仪器,拥有 25 万余平方米各类加工厂房;具备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产品研制所需的工程设计、加工制造、理化检测及各类综合性能试验能力;拥有国家实验室资格的理化检测中心;通过了 ISO9001、GJB9001C 和AS9100D质量体系认证,多项特种工艺获国际宇航的 NADCAP 认证等。公司拥有的上述许可或资质,使得公司具备了承担各类航空产品生产及配套任务的资格和能力,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公司主业所处行业具有较高的行业吸引力,公司产品在系统和行业内均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持续发展能力较强;且公司具有面向市场早、市场意识强的优势,具有较强的风险管控意识和健全的风险应对机制;公司依托航空技术和品牌优势,着力提升航空技术应用产业发展能力,在相关民品研发制造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公司现有 500 多种、3,600 余台各门类齐全的加工设备及试验检测仪器,拥有 25 万余平方米各类加工厂房;具备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产品研制所需的工程设计、加工制造、理化检测及各类综合性能试验能力;拥有国家实验室资格的理化检测中心;通过了ISO9001、GJB9001C 和 AS9100D质量体系认证,多项特种工艺获国际宇航的 NADCAP 认证等。公司拥有的上述许可或资质,使得公司具备了承担各类航空产品生产及配套任务的资格和能力,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1.内贸航空及衍生产品
由于行业分工的特性,公司承接的内贸航空装备目前都是航空装备建设急需的产品。伴随国家航空装备更新发展及应对复杂的周边环境和国际形势需要,国家对航空装备的动力需求尤为迫切,尽快实现航空发动机的自主保障和发展变得尤为重要。随着系列产品的上量交付,公司将在未来的发展中获得更多的机遇。
2.外贸产品
公司采取积极的择优重点发展战略,选定国际知名发动机及燃气轮机公司作为合作对象,利用所处行业优质供应商地位,提升产品质量及准时交付率,规避行业同质化竞争,扩大生产,增加盈利能力,并力争成为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零部件世界级优秀供应商。公司民用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零部件产品主要向部分国际知名发动机公司提供,且双方基本都处于战略协作关系,年均配套订单相对均衡,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公司转包业务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形成了机匣、叶片、钣金、轴类产品专业制造平台,和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长期的市场化运作,不仅培养和强化了项目合作中的市场化意识,同时也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在技术产品方面,各项目逐渐形成了成熟的产品系列,进而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3.航空轴承
子公司中国航发哈轴所生产的航空轴承,专业性强,附加值高,产品质量好,行业知名度较高。
经过多年的经营努力,公司总体收入构成更趋合理,内贸航空、航空轴承的经营占比正稳步提升,内贸航空、外贸产品、航空轴承三大产品正形成公司稳步增长的核心,公司综合竞争力正稳步提升。内贸航空及衍生产品方面,随着公司配套生产的内贸航空发动机由科研转为批产,以及在研型号项数的持续增加,公司的行业地位正稳步提升。外贸产品方面,公司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得到客户的普遍认可,在行业内已建立起良好的口碑,而且和行业内多家占据领导地位的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促进了公司业务的增长。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公司已经成长为多家航空发动机世界知名企业的亚太区的重要甚至是唯一供应商,业务合作持续扩大,产品层级不断提升。随着“调结构、增效益”战略的实施,产品逐渐由零部件到单元体,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过渡,有利于公司提升业务层级,争取更有利的合作环境。
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5.05 亿元,同比上涨 28.79%。其中,内贸航空及衍生产品收入25.88 亿元,同比上涨 54.65%;外贸产品收入 8.35 亿元,同比下降 12.51%;全年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2,129 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一)内贸航空及衍生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共实现内贸航空及衍生产品收入 25.88 亿元,较上年同期上涨 54.65%。内贸航空及衍生产品结构调整效果初显,内贸航空及衍生产品、外贸产品“双轮驱动”的格局基本形成,为公司主营业务长期稳定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外贸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受中美贸易摩擦和国际疫情严重影响,实现外贸销售收入8.35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12.51%。在极为不利的外界环境下,公司主动作为,积极争取,在战略上基本稳住了转包业务的均衡发展。
公司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
杨育武
曾任中央企业直属企业科设计员、主任、所长助理、总设计师兼副所长、副总工程师兼所长、副总经理、董事、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中央企业直属企业董事、党组书记、副总经理。曾任中央企业直属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公司党委书记。2018 年 6 月至 2022 年 2 月,中国航发成都发动机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 中国航发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丛春义
曾任中央企业分厂副厂长、厂长,中央企业管理部门部长,中央企业监事、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等。2022 年 3 月至今,任中国航发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国航发成都发动机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赵岳
曾任中央企业直属企业部门副科长、科长、副主任、主任、副处长、处长、副总经济师、副总经理、总经济师、董事会秘书、总法律顾问、党支部书记、董事、总经理等职务,现任中国航发资产管理部六级专务、北京公司董事、黎明科技董事。2021 年 10 月至今,任公司董事。
熊奕
曾任中央企业直属企业外贸项目经理、业务主管、部长助理、副部长、部长、分厂厂长、副总工程师、公司办公室主任、总经理助理等职务,现任中国航发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中国航发成都发动机有限公司董事。
吴华
曾任中央企业直属企业试验工、会计、副科长、副处长、财务总监、财务负责人、总经理助理兼副总会计师等职务,现任中国航发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总会计师。
梁涛
2006 年 6 月至 2014 年 2 月,任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2014 年 2 月至 2017 年 9 月,任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高级经理。2017 年 10 月至 2018 年 1 月,任川投信产投资有限公司筹备组技术总监。2018 年 1 月至今,任成都交大光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董事长。2019 年 2 月至今,任四川川投君融创新投资有限公司董事、董事长。2020 年 5 月至今,任公司董事。
黄勤
曾是英国利物浦大学城市规划系访问学者,长期从事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产业融合与创新等方面的研究。兼任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理事、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区域可持续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期从事区域经济发展和规划、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专业理论基础扎实,研究能力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咨询的实际经验丰富。2020 年 6 月至今,任成都博瑞传播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现任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2018年 7 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
杨映川
1991 年 8 月至 1996 年 6 月,先后任昆明贵金属研究所助理工程师,深圳鹏基工业区管理服务公司职员。1997 年 6 月至 2008 年 6 月,先后任云南九州方圆律师事务所律师,云南海合律师事务所律师,北京市嘉源律师事务所律师。2008 年 7 月至 2016 年 6 月,任北京市君泽君律师事务所律师(合伙人)。2016 年 7 月至今,任北京市嘉源律师事务所律师(合伙人)。2021 年 8 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
郭昕
曾任中央企业直属研究院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副主任、主任、研究院二级所副所长、直属研究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院长,中央企业直属研究分党组成员、副院长、董事,工程部商用发动机办公室主任。2016 年 6 月至今,任中央企业直属研究院科技委主任。2016 年 9 月至今,任公司监事会主席。
王民昇
曾任中央企业直属研究院技术员、室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副部长、部长、院长助理、纪委副书记,直属企业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监事、职工代表监事等职务。现任中国航发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职工代表监事、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中国航发成都发动机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
刘凌川
曾任中央企业直属企业技术员、信息化管理工程师、室主任、部长助理、中心副主任、分厂副厂长、厂长、部长、副总经理等职务,现任中国航发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赵赟
曾中央企业直属企业业务中心党委书记、副书记,中心副主任、主任,副总经理等职务,2020 年 4 月至 2022 年 3 月,中国航发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杨钊
曾任中央企业直属企业分子公司技术员,公司办秘书,分子公司室主任、副部长、部长、副总经理,二级党组织书记、分厂厂长,直属企业公司总经理助理等职务,现任中国航发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生
曾任中央企业直属研究所设计员、专业副组长、中心副主任、代理党支部书记主任、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三级副总设计师等职务,现任中国航发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力
曾任中央企业直属研究所设计员、室副主任、室主任、副总设计师,直属企业副总经理、总设计师等职务,现任中国航发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总设计师。
鲍卉芳
曾任湖南南岭民用爆破器材股份有限公司、中航直升机股份有限公司的独立董事。曾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金融证券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第七届、第八届发行审核委员会委员。1990 年至 2003 年 4 月,任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2003 年 5 月至今,任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2016 年 11 月至今,任北京银信长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2017 年 9 月至今,任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2020 年 9 月至今,任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现任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律师。2015 年 4 月至 2021年 8 月,任公司独立董事。
骞西昌
曾任中央企业直属研究院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副处长,部部长,院长助理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总法律顾问,中国航发直属单位董事,挂职中国航发副部长。现任中央企业直属研究院副院长,2019 年 11 月至 2021 年 9 月,任公司董事。
彭韶兵
兼任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全国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会计学会理事,中国会计学会教育分会常务理事。曾任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教育培训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会计学会常务理事。2002 年起担任会计学教授专业技术职务,长期从事会计学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会计准则建设、公司财务、上市公司治理。曾先后担任重庆长安、东方电气、中铁二局、五粮液等多家大型国有上市公司独立董事。2019 年 6 月至 2022 年 1 月,任四川海特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2021 年 6 月至 2022 年 1 月,任成都旭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现任职于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担任会计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8 年 7 月至 2022 年 1 月,任公司独立董事。
钱越
1989 年 8 月至 1991 年 9 月,任红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助理会计师。1991 年 9 月至 2001 年 1 月,任红光电子进出口公司会计师、业务主办。2001 年 1 月至 2003 年 3 月,任西南证券成都营业部客户经理。2003 年 4 月至 2012 年 8 月,历任成都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助理、项目经理。2012 年 8 月至今,历任成都工投新兴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后更名:成都先进制造产业投资有限公司)部门经理(综合部、投资业务部、中小企业服务部)、投资总监、副总经理。2015 年 4 月至今,任成都市武候惠信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委派)副总经理。2020 年 5月 29 日至 2022 年 3 月,任公司监事。
查看完整报告:
航发科技2021年度报告
2019年11年08日
2022年05年18日
2019年12年02日
2022年07年22日
2019年06年25日
2019年06年25日
2024年02年21日
2021年08年18日
2021年10年18日
2019年06年03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