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发控制发布2021年度报告

航发控制 2022-05-21

2425 0 0
  • 报告期内公司所处的行业情况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建设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确保2027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并将其列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重大任务。为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和国家安全需要,建设一流军队需要一流装备,对航空装备建设和航空工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步伐加快、国防现代化建设大力推进、国家“两机”专项等政策落地实施,推进了我国军用航空发动机产业的飞速发展,军用航空动力控制系统产品随发动机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民用航空发动机市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公司是我国军用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行业的领军企业,以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研制与生产为核心,全方位参与国内所有在研在役型号的研制生产,在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作为军用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燃油控制系统产品的主要制造商,公司正加速推进自主研发和生产制造,全面实现自主创新战略转型,紧紧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特征,推动研发制造向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发展模式转型,极大提高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产品自主创新发展能力,推进现代航空工业体系建设。


  • 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是中央直属军工企业中国航发的核心业务板块之一,作为国内主要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研制生产企业,在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细分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全方位参与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一代、保障一代”工作,经过多年积累竞争优势显著。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从事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及衍生产品、国际合作业务、非航空产品及其他三大业务。其中,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及衍生产品主要包括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及衍生产品的研制、生产、修理、销售与服务保障;国际合作业务主要是为国外知名航空企业提供民用航空精密零部件的转包生产,如航空发动机摇臂、飞控系统和燃油系统滑阀偶件、发动机泵壳体组件及其他精密零件的制造;非航产品及其他业务主要包括以动力控制系统核心技术为依托,重点向兵器、汽车等动力燃油与控制系统及衍生产品研制、生产、试验、销售、维修保障拓展。

报告期内,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政治经济形势,公司积极贯彻落实总体战略部署,全力聚焦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主业,以经济运行管理为抓手,狠抓科研生产、质量管控、提质增效,科研任务有序推进,重点型号生产交付再创新高,产品质量保持稳定,内生动力更加强劲,经济运行效益和质量持续改善,主要经营指标以及科研生产交付完成年度目标。

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5,678万元,同比增长18.25%;实现利润总额59,570万元,同比增长33.3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8,761万元,同比增长30.67%。具体如下: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5,678万元,较上年增加64,163万元,同比增长18.25%,主要是发动机控制系统及衍生产品业务同比增加56,516万元;公司实现利润总额59,570万元,同比增长33.37%,主要是公司进一步聚焦主业,营收规模增加,公司毛利增加14,775万元,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压降成本费用,期间费用同比下降2,778万元。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增加47,137万元,同比增长111.49%,主要是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增加123,194万元,支付货款同比增加35,915万元,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同比增加19,013万元。


  • 公司核心竞争力优势

公司是国家航空动力控制系统及燃气轮机控制系统产品的研制、生产基地,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型号规范试验室,在行业领先的研制技术和能力、优质稳定的客户关系、持续完善的经营管理体系、不断优化的人才队伍建设、深厚的航空企业文化及持续提升的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具备较强的核心竞争力。

(一)行业领先的研制技术和能力

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公司是国家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控制系统产品的研制生产基地,拥有支撑全谱系的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控制系统产品设计、制造、试验和服务保障的关键核心技术,为国家航空装备的研制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长期研制生产经验积累了丰富的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各类燃油泵及调节器的研制生产能力,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二级计量检测实验室、国家级理化检测中心,计量理化中心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CNAS)和国防实验室认可(DILAC),技术水平和设备能力均满足国标、国军标相关要求;拥有国内燃油附件行业唯一的定型/鉴定试验室、国内燃油附件行业内领先的模拟试验台和振动试验台、国家认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建成了快速反应中心,拥有以复杂壳体加工、精密偶件加工等为主的机械制造关键技术;多项工艺通过国际NADCAP认证机构的特种工艺认证;持续提升仿真设计及MBD技术等工程设计分析能力;具备试验技术研究和环境可靠性试验的实施能力和可靠性、适航性、标准化等通用基础技术研究的能力。2021年度公司与高校联合开展了10余项瓶颈技术研究,产品正向研发能力持续增强。持续推进知识产权工程工作,实施专利战略研究,促进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快速提升。2021年,公司拥有有效专利数422项,其中发明专利385项,发明专利占比91.2%。获得中国航发及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共计10项,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军标2项。

(二)优质稳定的客户关系

公司是中央直属军工企业中国航发的核心业务板块之一,依靠集团特有的央企战略地位和品牌优势,享有政策支持及资源保障。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客户广泛分布于军队、军工集团等领域,信用级别高、合作关系牢,为公司的持续壮大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转包生产等国际合作,与GE公司、霍尼韦尔、罗罗、斯奈克玛、柯林斯宇航公司等多家国际著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2021年,公司不断优化服务保障工作,完善了应急管理机制,提升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开展技术交底培训,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

(三)持续完善的经营管理体系

坚持“两头在内、中间在外、关键在手”,建立了“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型”的科研生产体系,持续完善专业化布局,对内实施核心能力体系完备、关键环节可控,促进资源向核心环节聚焦;对外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建立社会化专业配套体系,保障科研生产任务的实施。拥有较为完善、适用于航空制造企业的AEOS生产运营管理体;建立健全了满足GJB9001、GB/T19001、AS9100等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公司综合管理水平逐年提升,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

(四)持续优化的人才队伍建设

公司秉承“人才强企”的理念,持续落实“控总量、调结构”的总体管理要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了一支技术过硬、技能精湛、作风优良的技术技能专家队伍。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加大青年后备人才和关键岗位人才储备力度,不断畅通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完善专家考核评价机制,人才队伍结构明显优化,专业技术人员占比提升至33%,为后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公司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全国技术能手5人。

(五)深厚的航空企业文化及持续提升的品牌影响力

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提升。营造敬业履职、敢于担当的文化氛围,员工综合素养持续提升,凝聚力不断加强,为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生产提供了软实力支撑。同时,公司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了客户信赖,以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得到了诸多利益相关者的一致好评,以优异的工作业绩得到了国家政府部门的表彰,公司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 报告期内取得和处置子公司的情况

主要控股参股公司情况说明

(1)中国航发西控科技净利润22,498万元,同比增加5,903万元,增幅35.57%,主要原因是本年度营业收入增加,毛利增加5,603万元。

(2)中国航发红林净利润20,667万元,同比增加6,246万元,增幅43.31%,主要原因是本年度营业收入增加,毛利增加5,607万元。

(3)中国航发北京航科净利润7,605万元,同比增加1,687万元,增幅28.51%,主要原因是收入增加,毛利增加2,711万元。

(4)中国航发长春控制净利润1,233万元,同比增加371万元,增幅43.04%,主要原因是收入增加,毛利增加918万元。



  • 公司未来展望

发展战略

围绕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奋斗目标,以国家现代化建设、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为牵引,以自主创新、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实施“两机”专项和航空发动机发展重大工程为主线,聚焦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主业,着眼军用、民用两大市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制胜、人才强企”战略,实施“AEOS建设(运营管理体系)、成本工程、核心能力、铸心工程和一次成功”五大工程,着力提升自主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建设一流人才队伍,打造卓越管理和公司治理,加快实现自主创新的高质量发展,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战略提供强有力支撑,以良好的业绩回报股东。

经营计划

1.年度经营思路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航空发动机事业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主责主业,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保军强军为首责,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扩产能、提效率、大协作为抓手,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自主研制能力提升,加强产品质量管控,奋力跑出航空发动机科研生产“加速度”。

2.2022年度经营目标

2022年度营业收入预算510,000万元。该目标为预计值,并非对投资者的业绩承诺。


  • 公司管理层人员情况

1.缪仲明,工程硕士,研究员。历任中航工业动控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本公司党组副书记、纪检组长、高级专务;副总经理;中国航发动研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现任本公司董事长、党委委员。

2.杨晖,博士研究生,研究员。历任中航工业动控所副所长,党委副书记,所长。现任中国航发动控所所长、党委副书记;无锡创明传动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无锡凯美锡董事长;本公司副董事长。

3.朱静波,博士研究生,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历任中航工业贵州红林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本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高级专务、党组成员;现任本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委员。

4.牟欣,工商管理硕士,一级高级经济师。历任中航工业东安公司副总经理;中航工业贵州黎阳航空动力党委书记、执行董事;中国航发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执行董事、党委书记。现任中国航发资产管理部部长;航发动力监事会主席;南方宇航董事;本公司董事。

5.刘浩,工程硕士,高级工程师。历任中航工业西控公司常务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中航工业西控科技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中航工业西控公司董事长、党委副书记;中航工业西控科技执行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中国航发西控董事长/执行董事、总经理、党委书记;本公司监事。现任中国航发西控科技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本公司董事。

6.杨先锋,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历任中航二集团南方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中航工业西航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副董事长,航空动力党委书记、监事会主席;中国航发西航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总经理;航发动力党委书记、副董事长;中国航发动研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现任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执行董事、党委书记;中国航发湖南南方航空科技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航发动力董事;本公司董事。

7.吴贵江,工学学士,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历任中航工业贵州红林副总经理;中航工业西控科技副总经理;中航工业贵州红林执行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中国航发红林执行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本公司董事、副总经理,监事。现任中国航发红林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本公司董事。

8.马川利,工商管理硕士,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历任中航工业长空党委书记、副董事长;中航工业北京航科董事、党委书记、总经理;中航工业长空董事长;中航工业北京航科执行董事、总经理;中国航发长空董事长/执行董事、总经理、党委书记;本公司董事、副总经理,监事。现任中国航发北京航科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北京中航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本公司董事。

9.夏逢春,工商管理硕士,高级工程师。历任中航工业北京航科董事、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中航工业长春控制总经理;中国航发长春控制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本公司副总经理,监事。现任中国航发长春控制执行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本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10.赵嵩正,博士研究生。现任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1999年至今任西北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目前兼任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西安天和防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陕西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陕西省设备管理协会副会长。2017年11月至今本公司独立董事。

11.蔡永民,博士研究生。2006年3月至今任江南大学法学院教授;目前兼任江苏开炫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中国国际经济贸易法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亚太轻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历任展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2018年11月至今本公司独立董事。

12.由立明,本科学历,高级会计师。历任吉林省能源交通总公司总会计师;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会计师;吉林正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会计师;浙江永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香飘飘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宁波星箭航天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浙江浙矿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秉臣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副总裁。现任浙江中荃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监事;目前兼任浙江中荃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浙江中荃特种船舶设计有限公司监事;中荃弘洋能源(青岛)有限公司监事;中荃国际物流(洋浦)有限公司监事;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2019年5月至今本公司独立董事。

13.邸雪筠,硕士研究生,高级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历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财务局国资处处长;大连圣亚独立董事。现任中资资产评估有限公司高级副总经理;2019年12月至今本公司独立董事。

14.录大恩,硕士研究生,高级会计师。历任航空工业汽车公司总经理(法人代表)、分党组书记、董事;耐世特汽车系统集团有限公司(香港)董事;瀚德汽车系统有限公司(美国)董事长;中航资本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分党组副书记;中航资本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分党组书记、党委书记。现任航空工业集团科技委委员;国家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惠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2021年11月至今本公司独立董事。

15.韩曙鹏,管理学硕士,高级工程师。历任中航工业西控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中航工业西控科技党委书记、董事;中航工业长空党委书记、总经理、董事;中航工业北京航科党委书记、监事;本公司监事;中国航发北京航科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中国航发长空董事、党委副书记;本公司董事、副总经理。现任中国航发党组巡视组组长,中国航发北京航科高级专务;本公司监事会主席。

16.王录堂,经济学学士,高级会计师,历任中国石化审计局(部) 综合处处长,重大项目审计处处长。现任中国航发审计与法律事务部副部长;航发动力监事;本公司监事。

17.李明贤,工程硕士,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历任中航工业西控科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中航工业西控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中国航发西控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事、工会主席;中国航发西控科技监事、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现任中国航发西控科技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本公司监事。

18.杨卫军,工程硕士,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历任中航工业西控科技董事、副总经理;中航工业西控公司董事、党委书记、总经理;中航工业西控科技监事、党委书记;中国航发西控董事、监事、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总经理;中国航发西控科技监事、党委书记;本公司监事,董事、副总经理;中国航发南方宇航监事会主席。现任中国航发西控科技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本公司副总经理。

19.李晓旻,工商管理硕士,高级工程师。历任中航工业贵州红林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贵州红林通诚公司总经理兼分党委副书记;中国航发红林副总经理;本公司董事、副总经理。现任中国航发红林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本公司副总经理。

20.杜鹏杰,工程硕士,高级工程师。历任中航工业西控科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中航工业西控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中国航发北京航科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兼科技委主任;中国航发长空监事、党委副书记;本公司董事、副总经理。现任中国航发北京航科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本公司副总经理。

21.权森虎,工商管理硕士,研究员级高级会计师。历任中航工业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会计师;中国航发哈轴副总经理、总会计师;现任本公司总会计师、董事会秘书。


查看完整报告:

航发控制2021年度报告


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