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宇科技发布2021年度报告

航空发动机产业链月度动态报告 获取样刊

航宇科技 2022-05-20

4312 0 0

航宇科技2021年度营业收入收入较上年大幅增长,整体经营状况利好。

  • 公司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服务情况

公司是主要从事航空难变形金属材料环形锻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为航空发动机环形锻件。此外,公司产品亦应用于航天火箭发动机、导弹、舰载燃机、工业燃气轮机、核电装备等高端装备领域。

公司航空锻件以航空发动机锻件为主,也为 APU、飞机短舱等飞机部件提供航空锻件。公司航空发动机锻件应用于我国预研、在研、现役的多款国产航空发动机,包括长江系列国产商用航空发动机;也用于 GE 航空、普惠(P&W)、赛峰(SAFRAN)、罗罗(RR)、MTU 等国际航空发动机制造商研制生产的多款新一代商用航空发动机。

公司航天锻件主要运用于运载火箭发动机及导弹系统,包括用于连接航天装备各部段的各类筒形壳体。

公司燃气轮机锻件产品主要应用于驱逐舰、护卫舰等舰载燃气轮机及工业燃气轮机,包括国产先进舰载燃机、国产重型燃气轮机、国际先进的工业燃气轮机。

公司能源装备锻件主要为风电装备的各类轴承锻件、核电装备的各类阀体、筒体和法兰,以及用于生产锂离子电池的基本材料电解铜箔装备的钛环/阴极辊。


  • 经营情况及行业情况分析

2021 年年度,公司下游航空、航天、燃气轮机和能源装备领域市场呈现良好景气度,客户需求增加,同时也受益于公司既往年度对各市场领域的持续开发和深耕、已参与的客户产品型号产业化不断推进,报告期内公司营业规模持续增长,营业收入较上一年度增长43.11%; 规模化效应下,公司进一步抓管理、促提升,实现降本增效,年度经营质量也较上一年度有较大幅度增长:营业利润 15,654.31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86.80%;利润总额 15,591.46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88.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3,894.08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91.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12,393.60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76.25% 


  • 下游市场概述

随着国家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保障重大工程和重点装备项目的实施,加快武器装备升级迭代,报告期内,国内军用航空发动机市场总体需求保持良好势头,同时,公司前期同步参与配套研制的客户产品型号产业化不断推进,更助力公司主营业务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公司作为国产商用大飞机自主发动机的环锻件核心研制单位,随着长江系列发动机研制的进一步推进,市场需求也逐渐提升。

国际商用航空发动机市场方面,由于新冠疫情的爆发,公司该领域的业务在 2020 年遭遇了严重的下滑,进入 2021 年以来,国际商用航空发动机市场业务开始进入恢复的进程,较 2020年度有了一定的提升,但离疫情前 2019 年的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报告期内,航天、能源和燃气轮机业务市场收入增幅明显,开始成为公司经营发展新的增长点。 整体而言,公司下游领域需求趋势良好,给公司带来了持续发展的机遇和条件。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尚有在手订单含税总额12.20 亿元,为公司 2022 年及以后的经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公司经营管理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进行市场和客户开发,公司参与了赛峰(SAFRAN AE)一个发动机机型的产品竞标,与普惠(P&W)、GE航空和罗罗(RR)就上一年成功中标机型签订了相关长期协议。公司产品质量、价格、交期和服务继续获得客户的认可,报告期内公司多次得到客户赞许,并取得中国航发下属相关企业颁发的“金牌供应商”等荣誉称号,获得罗罗的最佳项目管理分享奖、GE 公司的供应商精益领导力奖、贝克休斯授予的亚太地区卓越供应商称号。为了解决客户“痛点”,为客户提供“高品质、低成本、短流程环锻件系统解决方案”,与中国航发集团某下属单位共同启动航空锻件入厂验收由复验向过程能力管控模式转变,通过管控模式的转变,可缩短锻件产品交付周期,更好地为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该项目被客户集团列入管理提升项目。

在技术研发方面,年度内公司共开展科研课题 33 项,含国家级科研横向课题 2 项、科研院所间横向课题 6 项、省级科研课题 1 项、自立科研课题 24 项。通过与主机厂及研究院所的横向课题合作,在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的攻关上取得成果,部分项目现已进入批产。报告期内,公司承担的重大科研项目已通过验收。同时,优化重点老产品的工艺设计、生产过程流程和要点控制,降低材料消耗,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开展的批产产品稳定性提升专项取得良好效果。报告期内,公司获授权发明专利 4 件、实用新型专利 6 件,公司“1Cr11Ni2W2MoV合金跑道形安装边的制造方法及模具”发明专利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优秀奖。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有 5 件发明专利荣获历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公司持续进行全方位体系和能力的建设和维护,报告期内获得了 GE-A 超声波检测更新批准证书、GE-A 锻造过程更新批准证书、中国商发特种工艺批准证书,通过 AS9100 国际航空航天与国防组织质量体系换证审核、ISO 14001 环境管理体系换证审核、ISO 45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换证审核和 NADCAP 锻造过程远程网络审核。公司通过建设与价值创造有关的产供销财一体化的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管理体系,获得符合 GB/T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融合管理体系要求》评定证书,着力于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公司还组织开展产品精加工交付体系建设,从供应商管理、技术能力、技术状态、产品评价和检验验收等方面梳理制定了管控要求,编制完成“锻件精加工交付管理规定”并实施,组织机加供应商进行产品的工艺确认及工艺评审,完成了锻件的验收认证工作,建立了“精加工锻件合格清单”,明确每项锻件具备加工能力的供应商,为后续持续提供合格精加工产品奠定了坚实基础。

公司加强生产运营、质量控制和材料采购等方面管理,提升优化生产计划管理和生产过程质量特性控制水平,开展精益生产活动和质量改进活动,优化内部流程管理,持续进行质量改进,确保准时交付、产品质量稳定可靠,满足客户要求和公司目标计划要求。检验部门建立了 SPC 控制台账,通过运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对锻件质量稳定性进行评估,形成质量管控过程能力分析报告,对过程能力不满足要求的,制定并实施过程能力提升方案,同时推广到所有适用的项目中,实现产品质量稳定可控的目标。报告期内,面对上游原材料市场供应紧张和部分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局面,公司深化与供应商的合作,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开发了其他供应商,确保原材料的持续、稳定供应。

公司按计划实施技改和能力提升项目,为公司科研、生产任务及时完成提供保障。按照信息采集格式化、事项处理程序化、系统集成模块化、流程控制自动化、管理工具表单化的原则,将PPES、PLM、ERP、MES、APS、OA 相结合,持续推进智能制造协同平台项目建设工作,以推动公司向智能制造和管理的升级;公司积极推进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用特种合金环轧锻件精密制造产业园建设项目建设,组建项目建设专班进驻现场,协调供应商紧密配合推进,截至报告期末,项目土建施工和设备采购、安装调试等方面按计划进行,生产管理人员已储备,相关资质体系认证有序推进。

公司积极推进首次公开发行并在科创板上市申报工作,在 1 月份通过科创板上市委员会会议审议后,于 5 月份取得中国证监会注册批复,6 月份完成首次公开发行,经上海证券交易所同意后成功于 7 月 5 日在科创板挂牌上市,为科创板增添贵州元素。上市以来,公司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自律规则的要求,持续进行信息披露,多渠道开展投资者关系活动,履行相关义务。


  • 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1)行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1)在建设战略空军的背景下,军用飞机换代升级,航空环锻件市场前景广阔与军事强国相比,我国空军装备在加油机、预警机等特种战机数量上差距巨大;而从军机结构上来看,我国战斗机老旧机型较多,主要以二代机、三代机为主。在建设战略空军的背景下,军用飞机升级换代,将带动军机配套零部件市场的发展。参与关键军用航空发动机整机同步研发的航空环锻件研制企业,未来有望在军用航空市场占据领先位置。

2)国际航空零部件转包业务逐渐向中国及亚太地区转移

国际航空零部件主要采用转包生产模式,即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在全球范围内生产制造,整机组装由国际航空发动机制造商完成。一方面,随着中国航空零部件制造商的涌现,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稳定性能够满足国际航空发动机制造商的高品质要求;另一方面,出于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的考虑,国际航空发动机零部件转包业务逐渐向中国及亚太地区转移,为中国及亚太地区领先的航空发动机环锻件研制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

3)大型飞机等高端装备重点工程实施,我国航空工业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当前,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发展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航空产业发展受到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国家将航空装备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实施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重大专项,提升我国航空的自主设计和系统集成水平,将推动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实现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为民用航空工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尤其是空域管理改革和低空空域开发步伐加快,为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

(2)行业面临的挑战

1)新一代航空新材料应用节奏加快,复合材料未来将得到更多应用随着新一代航空发动机的研制步伐加快,更多的航空新材料得以应用。新材料应用研究工作需要进行大量的验证试验,前期研发投入大,验证周期长,产业化难度大。从国内以往经验来看,一种新材料从研制到成熟应用基本上需要经历 10 年以上的研制周期。这需要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

另外,未来航空发动机等高端装备对航空材料提出了高综合性能、结构功能一体化、结构整体化、低成本控制等要求。随着复合材料、铝锂合金等轻质材料的发展,现有难变形材料存在未来被上述材料替代的风险。这需要企业加大研发力度,针对新材料研究更先进的成型技术,迎接未来新的变革。

2)新技术、新工艺带来的挑战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新的成型技术也不断涌现。例如 3D 打印、喷射成型等新技术逐渐被引入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的制造领域。单一的成型工艺也在向多学科交叉发展,比如辗轧+胀形、辗轧+旋压、辗轧+旋压+3D 打印等等。这要求企业积极把握新的技术发展方向,持续开展新技术、新工艺研究,快速掌握新的制造技术,引领和培养新的市场。


  • 公司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公司参与编制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于 2021 年 1 月 19 日发布的团体标准T/CMIF136-2021《镍基合金锻件技术规范》,从 2021 年 3 月 1 日起实施。 报告期内,公司“1Cr11Ni2W2MoV 合金跑道形安装边的制造方法及模具”发明专利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2021 年年度,公司下游航空、航天、燃气轮机和能源装备领域市场呈现良好景气度,客户需求增加,同时也受益于公司既往年度对各市场领域的持续开发和深耕、已参与的客户产品型号产业化不断推进,报告期内公司营业规模持续增长,营业收入较上一年度增长 43.11%; 规模化效应下,公司进一步抓管理、促提升,实现降本增效,年度经营质量也较上一年度有较大幅度增长:营业利润 15,654.31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86.80%;利润总额 15,591.46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88.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3,894.08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91.1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12,393.60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76.25%。



  • 公司管理层情况

张华

1987 年 7 月至 2010 年 3 月,历任安大锻造技术员、技术处处长、董事兼副总经理和总工程师;2010 年 3 月至 2010 年 7 月任中航重机股份有限公司锻造事业部副总经理;2010 年 7 月至 2014 年 6 月任科技风投投资总监;2011 年 4 月至 2014 年 4 月任贵阳高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2013 年 1 月至 2014 年 6 月任贵州经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2015 年 5 月至今任贵州青云同创科技有限公司监事;2015 年 5 月至 2016 年 8 月任百倍投资董事,2016 年 8月至今任百倍投资董事长;2016 年 8 月至 2019 年 3 月任朗清轩执行董事兼总经理;2016 年 11 月至 2019 年 4 月任贵州融金格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2014 年 8 月至 2016 年 4 月历任航宇科技副总经理、董事;2016 年 4 月至今任航宇科技董事长。

卢漫宇

1987 年 7 月至 1992 年 5 月任中航工业红林机械厂 5 车间工艺室技术员;1992 年 5月至 2000 年 8 月任中航工业永红机械厂技术处主管工艺员;2000 年 9 月至 2004 年 8 月任贵航集团永红机械厂(后更名为“贵航股份永红散热器公司”)技术室主任;2004 年 9 月至 2008年 5 月任贵航股份永红散热器公司产品工程部副部长;2008 年 6 月至 2016 年 4 月,历任航宇有限、航宇科技董事长兼总经理;2011 年4 月至 2016 年 8 月任百倍投资董事长;2016 年 8 月至今任百倍投资董事;2016年 4 月至今任航宇科技董事、总经理。

刘朝辉

1990 年 7 月至 2008 年 8 月,历任安大锻造翻译、业务主管;2008 年 9 月至今任航宇有限、航宇科技董事、副总经理。

王海琨

1994 年 7 月至 2001 年 3 月,历任贵阳宏图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职员、项目部副主任,2001 年 3 月至 2003 年 7 月,历任贵阳生产力促进中心职员、合作交流部负责人,2003 年 7 月至 2008 年 11 月,历任贵阳市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办公室副主任、主任,2008 年 11 月至今任科技风投职工董事、工会主席、总经理助理,2019 年 11 月至今任航宇科技董事。

王永惠

1994 年 7 月至 1997 年 3 月任华瑞制药有限公司会计,1997 年 3 月至 1999 年 12 月任阿特拉斯科普柯压缩机有限公司财务经理,1999 年12 月至 2005 年 5 月任上海贝兹包装有限公司财务总监,2005 年 5 月至 2006 年 6 月任上海味好美食品有限公司财务总监,2006 年 6 月至 2014 年 7 月任通用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高级财务经理,2014 年 7 月至 2015 年 10 月为自由职业,2015 年 10月至 2017 年 6 月任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财务总监,2017 年 6 月至 2019 年 2 月为自由职业,2019 年 2 月至今任航宇科技董事、审计负责人。

吴永安

1993 年 7 月至 2008 年 9 月,历任安大锻造技术员、工艺室主任、技术中心副主任;2008 年 10 月至 2019 年 2 月任航宇有限、航宇科技副总经理,2019 年 2 月至今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贾倞

1991 年 8 月至 1997 年 8 月在贵州省对外经济技术开发公司从事外贸业务;1997 年 9 月至 2000 年 10 月任贵州心海律师事务所律师;2000 年 11 月至 2012 年 10 月任贵州北斗星律师事务所律师;2012 年 11 月至 2013 年 11 月任贵州千里律师事务所律师;2013 年 11 月至今任贵州黔坤律师事务所负责人;2013 年 3 月至 2020 年 4 月任三亚绿可装饰材料有限公司监事;2017 年 8 月至今任航宇科技独立董事。

 龚辉

1991 年至 2009 年在贵阳市国营袜厂工作;2009 年至 2010 年在贵州君和会计师事务所工作;2010 年至 2011 年在上海骁天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贵阳分公司工作;2011 年至 2014 年在立信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工作;2014 年至今在贵州诚隆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工作;2017 年 8 月至今任航宇科技独立董事。

梁益龙

1978 年 9 月至 2004 年 9 月,历任贵州工业大学冶金系教师、研究室主任、副教授、教授;2004 年 9 月至今任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教授;2017 年 8 月至今任航宇科技独立董事。

曾云

1985 年 7 月至 1995 年 4 月任国营重庆无线电厂工程师;1995 年 5 年至 2000 年 4 月任重庆顶益食品有限公司主管;2000 年 5 月至 2004年 5 月任宗申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部门经理;2004 年 6 月至 2011 年 2 月任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部门经理、董事会秘书;2011 年 5月入职公司,2011 年 8 月至今任航宇科技副总经理兼任董事会秘书。

吴德祥(报告期后离任)

吴德祥先生,1970 年 05 月出生,中国国籍,1991 年 7 月至 1999 年 12 月任安大锻造财务处会计、副处长;2000 年 1 月至 2006 年 3 月任中国贵州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经理助理、业务经理;2006 年 4 月至 2008 年 1 月任贵州新世纪汽车投资公司财务经理;2008 年 2 月2021 年年度报告 68 /251  至 2011 年 3 月任中航三鑫股份有限公司计划财务部经理;2011 年 4 月至 2013 年 6 月任贵州锦江大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财务总监;2013 年 7 月至 2015 年 6 月,任贵州华烽电器有限公司副总会计师兼财务部长;2015 年 7 月至 2017 年 10 月,任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财务总监;2017 年 12 月至 2022 年任航宇科技财务负责人,2022 年 1 月至今任航宇科技高级专务。

黄冬梅(报告期后就任)

黄冬梅女士,1976 年 12 月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长期居住权,硕士学历,毕业于贵州大学·加拿大魁北克大学项目管理专业。高级经济师,中级会计师。2002 年 9 月至 2009 年 1 月任职贵州阳光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任办公室副主任,财务部副经理;2009 年 1 月至2012 年 3 月任贵阳高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2012 年 3 月至 2015 年 8 月,任贵阳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总经理;2015 年 8 月至 2015 年 12 月任云上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15 年 12 月至 2020 年 7 月任贵州贵安金融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任贵安发展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高瑞信达商业保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华贵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2020年 8 月至 2021 年 8 月任中云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2021 年 9 月至 2022 年 1 月任航宇科技总经理助理,2022 年 1 月起任航宇科技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为公司财务负责人。

刘明亮(报告期后就任)

刘明亮先生,1979 年 9 月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长期居住权,毕业于四川大学,本科学历。2002 年 7 月至 2007 年 5 月,任四川斯奈克玛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工程师;2007 年 5 月至 2011 年 5 月任厦门霍尼韦尔(太古)宇航有限公司生产部主管;2011 年 5 月至2013 年 8 月任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采购质量经理;2013 年 8 月至 2022 年 1 月历任航宇科技国际合作部经理、生产部经理兼国际合作部经理、总经理助理,2022 年 1 月至今任公司副总经理。

王华东(报告期后就任)

王华东先生,1972 年 02 月出生,中国国籍,1994 年 7 月至 2014 年 4 月,历任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江北公司技术员、技术处副处长、车间副主任、主任、科研处副处长、技术处处长;2014 年 5 月至 2020 年 8 月任航宇科技技术中心主任、质量检验部经理;2020 年 9 月至2022 年 1 月历任航宇科技技术中心主任、质量检验部经理、总经理助理,2022 年 1 月至今任公司副总经理。

杨家典

2009 年 7 月至今入职公司技术中心,历任职员、技术主管、副主任、技术中心副主任兼任首席工艺师、技术中心主任。

宋捷

宋捷女士,1982 年 8 月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毕业于沈阳航空工业学院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2004 年 7 月至 2009 年 2 月任安大锻造技术员,2009 年3 月至今历任公司技术中心主任、营销部经理,现任航宇科技监事会主席、采供部经理、总经理助理。

石黔平

石黔平先生,1981 年 1 月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毕业于北京国家法官学院,本科学历。2005 年 2 月至 2007 年 1 月任贵州天一致和律师事务所律师助理;2007 年 2 月至 2008 年 5 月任贵州天职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2008 年 6 月至 2011 年 5 月任平安保险集团贵州分公司内部稽核专员;2011 年 6 月至 2013 年 8 月任安邦财产保险贵州分公司法务部负责人;2013 年 8 月至今历任科技风投法务与风险控制部经理、副总经理;2016 年 5 月至今任航宇科技监事。

蒋荣斌

蒋荣斌先生,1970 年 2 月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本科学历,工程师。1992 年 7 月至 2010 年 3 月历任贵航集团永红机械厂(后更名为“贵航股份永红散热器公司”)技术员、机加分厂副厂长;2010 年 3 月至今历任航宇有限、航宇科技生产部副经理、精密制造事业部副经理、技术中心机加技术主管,兼任航宇科技职工代表监事。


查看完整报告:

航宇科技2021年度报告


评论 (0)


暂无评论

免费试用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将会尽快与您联系
若当前手机号码未注册航空产业网,系统在您提交信息之后会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用户密码默认手机号码最后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