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为北京航星机器制造有限公司的供应商

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与典型案例月度统计与分析 获取样刊

航空产业网 2025-06-03

143 0 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为北京航星机器制造有限公司的供应商

北京航星机器制造有限公司始建于1939年,是一家集军品生产、民品研发、现代化服务业于一体的大型军民融合企业。现有职工1300余人,其中博士25人,硕士260人;2018年度营业收入47.57亿元;厂址横跨京津冀多地,总部设在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等五十余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是国家大型一级企业、国家重点保军单位、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百强企业。厂址横跨京冀五地,总部设在北京东城区和平里,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等五十余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北京航星机器制造有限公司在数字化总装测试、数控精密加工、复杂件铸造、激光焊接、热成形、增材制造等专业领域技术和装备水平先进,处于行业前列。北京航星机器制造有限公司在安防装备研制生产、自主可控计算机集成等军民融合产业实力雄厚,研制生产的安检设备应用于机场、港口、地铁及天安门广场和新疆地区的反恐安检工作,并服务于G20杭州峰会、“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等大型国际会议。

柏彦故地,巍巍学府。春秋代序,峥嵘航路。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抗美援朝战场上,敌我空军力量悬殊。战争的迫切需求推动了新中国航空工业从修理向制造过渡,国家“急需办一所航空大学”。1951年,国家决定将北洋大学、厦门大学、西北工学院航空系并入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系,成立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院;将云南大学航空工程系并入四川大学航空系;将西南工业专科学校航空专修科并入华北大学工学院航空工程系。1952年,根据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要求,设立北京航空学院,由北京工业学院航空系(1951年11月18日,华北大学工学院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院、四川大学航空系合并成立。1952年10月25日,北京航空学院成立大会在北京工业学院礼堂(原中法大学旧址)举行。1988年,北京航空学院更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 作为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北航萌发于民族觉醒之时,诞生于国家奋发之际,成长于民族复兴之中。从航空救国到航空报国、航天报国,再到服务航空强国、航天强国建设,学校始终传承红色基因,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矢志不渝培养一流人才,打造国之重器,始终奋进在中国高等教育第一方阵前列。100位两院院士和27万余名优秀建设者从这里走出,践行“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校训,弘扬“艰苦朴素、勤奋好学、全面发展、勇于创新”的校风,研制发射(试飞)成功的多种型号飞行器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谱写出了一篇篇培育栋梁、为国铸剑、追求卓越的绚丽华章。 北航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北京市拥有学院路校区、沙河校区,2023年建成启用北航杭州国际校园。学院路校区、沙河校区、杭州国际校园总占地约4000亩。建校以来,北航一直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是全国第一批16所重点高校之一,也是80年代恢复学位制度后全国第一批设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1995年进入“211工程”,2001年进入“985工程”,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学校第十七次党员代表大会提出,要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走出一条特色鲜明、内涵引领、系统提升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原文链接 : 点击查看


评论 (0)


暂无评论

免费试用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将会尽快与您联系
若当前手机号码未注册航空产业网,系统在您提交信息之后会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用户密码默认手机号码最后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