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发红林推进航空电磁阀技术衍生品开发

发动机燃烧室产业链月度动态报告 获取样刊

中国航发 2025-03-24

397 0 0

看着基于航空发动机电磁阀技术衍生发展的产品应用在无人机、飞机起落架、新能源汽车、乘用车、商用车等场景,中国航发红林衍生品研发团队自豪不已。

近年来,中国航发红林以“技术同源、产品同根”,拓宽衍生品产业化发展赛道,赋能衍生品管理技术变革,开发了天然气喷射阀等系列产品,正在加速形成主业技术驱动、衍生星火燎原的生动局面。

故事还要从2023年秋天的一个早上讲起。“我们急需20万支小流量天然气喷射阀,你们能做不?”客户提出的需求让中国航发红林衍生品研发团队兴奋的同时又犯难起来,承接此项目,必须从头开始研发,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能否顺利完成是对大家的考验。但是,机遇面前岂能错过。

143天的决战

“168,一路发,项目型号就叫HLDCF-168!”当得知一个喷射系统需要10个喷射阀进行配套时,红林公司产品技术经理陈江辉知道这将有希望成为公司的又一拳头产品。

随着项目的开展,电磁仿真、流体仿真等顺利进行。“不出意外一定会出意外。”陈江辉和产品研发团队还是遇到了难关。

“图纸已修改了15次,这个阀的流量特性还是达不到要求。” 首台样件装配现场,陈江辉紧皱眉头,作出了初步技术判断,“电磁力不足,材料是关键。”

研发团队在铁镍合金、软磁合金、电工纯铁等一系列磁性材料中均未找到答案后,大家经过头脑风暴和试验验证,通过翻阅大量资料后,发现一型特殊合金材料刚好符合产品要求,已连续奋斗一周的研发团队顾不上疲累又投身试验中。

第143天,装上特殊合金材料的产品性能完全达标,陈江辉眼里透着兴奋,攥着手机的手微微发抖,在产品研发工作群中敲下“我们终于成功了!” 

主动引领的突围

产品研制成功,让团队成员有了拥抱市场的充足底气。面对航空发动机技术衍生品的发展前景,他们已不满足只有一席之地。

“咱们生产线已建成,汽车行业相关现场认证已完成,产品环境试验考核也完成,我们的产品还能用在其他场景吗?”“对,必须开辟新赛道!”满怀着信心和期待,销售与设计人员拿着产品踏上了新征途。

2024年9月至2025年2月,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半年时间走访了30多家单位,从刚开始的闭门不见到后面的开门欢迎,团队成员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李梅曾粗略统计过,为开拓市场,销售团队走过的路可绕中国3圈。

半年时间,整个团队将产品矩阵从小流量天然气喷射阀扩展至大流量、单点可单缸喷射、连续流大流量等三大类电磁阀,在轻量化卡车、低碳燃料、非道路机械三大新赛道中,以“技术破界+场景深耕”为核心策略,从“立足市场”的生存战转向“定义市场”的进攻战,实现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引领的跨越式突围。

数智转型的跃升

订单纷至沓来,但HLDCF-168产能瓶颈开始凸显,已成为制约产品交付的关键环节。“必须向智能制造要效率!”研发团队吹响了数智化转型的集结号。

“这个阀流量测试太复杂了,按键多不说,测试次数还是其他产品的20倍,数据又多。”工艺员穆锡龙看着一线人员重新誊抄的第三版记录表,坚定地说:“是的,要提高效率,必须先解决流量测试这个难题。”

穆锡龙和团队开展50余次试验,通过优化驱动方式和开发测试软件等手段,最终实现一键测试、自动记录,测试效率大大提高。

为了全面实现数字化生产,团队还对工艺流程进行价值流分析,去掉非增值环节,生产工序由原来的12道减少为7道。建立专属装试生产线,创建生产线管理系统,实现生产管理平台实时监控200+数据点,实时查看产品生产过程和生产数据。

2025年春,小流量天然气喷射阀自动生产线建成,工人只需轻点屏幕,机械臂便行云流水般的完成焊接、流量测试、密封试验等操作。“生产周期压缩至90秒,合格率突破98.5%,整体效率提升430%。”机电液事业部总经理何思霞难掩喜悦之情。

原文链接 : 点击查看


评论 (0)


暂无评论

免费试用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将会尽快与您联系
若当前手机号码未注册航空产业网,系统在您提交信息之后会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用户密码默认手机号码最后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