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世界前五 韩国KAI的雄心壮志

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与典型案例月度统计与分析 获取样刊

航空产业网 2020-09-04

3825 0 15

2020年9月3日,首架韩国KF-X战斗机在韩国泗川市KAI工厂开始总装。韩国国防采购计划管理局称,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这项雄心勃勃的项目正在逐步变成现实。

 

将于明年亮相的KF-X


韩国自2015年底启动了研发费用达8.8万亿韩元(73亿美元)的KF-X项目,努力开发一种“国产”战斗机来取代韩国空军老化的F-4与F-5战斗机机队。

1999年合并了三星、大宇、现代三大集团的航空航天板块而成立的韩国航空航天工业(KAI)也自然成为此项目的主制造商。

愿望虽好,但韩国市场毕竟太小。所以韩国一直在与区域大国印尼商讨联合研发事宜,希望绑定其作为新一代战斗机的合作伙伴。韩国KAI也将印尼IAe抬到了很高的地位:与波音、空客与洛马公司一同称为KAI的四大战略伙伴。

KAI把印尼作为四大战略伙伴之一 ©KAI

然而两国的合作并非一帆风顺,已有几次反复。今年还传出发生了印尼撤回百余名工程师的事件,所以目前印尼的参与程度到底如何并不明朗。

根据韩国国防采购计划管理局(DAPA)的说法,KF-X在去年(2019年)年底设计定型,计划在2021年上半年完成总装,并在2026年以前完成包括试飞在内的实验验证工作。

南部小城泗川市,与日本福冈隔海相望

泗川市是距离釜山不远的一座小城,也是韩国庆尚南道航空航天产业集群的核心,其地位可以类比为西安阎良或者成都青羊区的黄田坝。

 

上个月(20年8月),韩国的国防发展局(ADD)称已研发制造出了机载主动相控阵(AESA)雷达系统的原型机,并将其作为此款战机的关键子系统。DAPA的官员郑光善说:“尽管新冠疫情在全球大流行,但KF-X项目仍按计划进行,预计原型机于明年亮相。”

 

KF-X装备2台美国GE航空的F414涡扇发动机。韩国为此项目共采购了15台F414-GE-400,可满足装备6架机,其中3台为备份用。

KF-X最高设计飞行速度为1.81马赫。该原型机的最大有效载荷为7700公斤,共有10个外挂点,能够携带多种类型的空对空导弹,例如德国的IRIS-T或MBDA的“流星”导弹。

这架原型机甚至没有弹舱,而以机腹半埋式装载4枚导弹,隐身性能堪忧。两台F414和1.8马赫的最大速度,更让人觉得其性能更类似F/A-18E/F的升级版。

推力为10吨的F414又多了一种应用机型 © GE航空

虽然无奈使用美国发动机,KAI的KF-X最重要的目标是要实现“自主可控”。韩国正在努力研发航电设备。在此项目中,以色列的Elbit Systems公司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某些关键零部件。

由于KAI一直没有研发过真正意义的战斗机,这次的国产KF-X被寄予厚望。但这样一个型号,仅凭韩国军方采购量显然是难以单独支撑的,市场又在哪里呢?

瞄准军品出口市场

近年来,韩国国防工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KAI的表现堪称强劲。

 

韩国“国防工业改革”是总统文在寅于2018年宣布的国防改革2.0计划的一部分,希望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军工产业队伍(韩版“瘦身健体”),并逐步降低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国防改革2.0计划加大了对国防工业的持续投入。韩国的2019年国防预算达到420亿美元,增加接近10%。在国防支出的稳定增长的大前提使韩国KAI等制造商有了军工产品研发的本钱。


2019年12月,马哈蒂尔访问KAI ©KAI

改革方案积极鼓励国防出口。韩国在2017年已经成长为世界第11大武器供应国,出口额达55亿美元。在2018年瑞典的一份报告中指出韩国的国防出口在过去10年中增长了94%,几乎翻番。这中间的买家也有不少是过去俄罗斯和中国武器的用户。

韩国国防出口中两个最引人注目的产品就是KAI的T-50“金鹰”教练机/轻型战斗机系列以及韩华K9型自行榴弹炮。

KAI已向印度尼西亚、伊拉克、泰国、土耳其、印度、秘鲁和菲律宾等国出口了148架、价值31亿美元的教练机,其中64架价值24亿美元的T-50高级教练机和84架价值7亿美元的KT-1初级教练机。

韩国也希望研发中的KF-X未来可以抢占出口市场份额。除韩国自用和潜在的印尼需求外,韩国计划出口500-600架到国际市场,最终能达到生产1000架KF-X的规模。不过,这个目标显得有些一厢情愿。

KAI民机制造是中国的强劲对手

对韩国航空制造的评论常常有两种相反的态度:民机制造方面,我们常常推崇KAI的航空产业集群的打造方式。但军机方面,韩国与先进国家差距较大,常被我国军迷嘲讽。客观的说,作为二战后新兴的工业国,韩国的体量仅仅相当于我们的一个省能独立发展4.5代战机已属不易。

KAI的主要空客项目 ©KAI

民机制造方面,韩国KAI之所以被国人重视,很大程度是因为在民用航空国际工业合作方面,韩国人一直是我国制造商的强劲对手。韩国人在国际市场上不但有深厚的产业人脉、敏锐的市场嗅觉、强大的执行力,在航空零部件制造自动化和产业链分工协作方面也独到之处。

KAI的主要波音项目 ©KAI

笔者在职业生涯中曾数次与韩国制造商在项目招投标中交手,每次都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不打不成交,后来也有了一批韩国制造商和分销商朋友。

由于国际工业合作在KAI的营收中占比超过1/3,KAI在二季度经营结果发布时表示,由于新冠疫情的爆发,其第二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了55%。公司发言人说,“空客和波音等客户已放缓了零件接收,推迟交付严重影响了公司利润。”  2020年第二季度,KAI销售额从同期的8053亿韩元下降了11%至7211亿韩元(约6亿美元),净利润更是从一年前的928亿韩元下降至418亿韩元(3500万美元)。

 

仅5000人的“航空航天解决方案”提供者

KAI不到5000人,研发人员却占比达56%!KAI的制造人员数偏低,有两大原因:第一,零件制造基本依靠周边的供应链完成。而且供应链企业的企业主多是前KAI雇员,形成了“车间主任创业”的良好氛围。

KAI的A350机翼翼肋自动化生产线 ©KAI

第二,KAI拥有世界级的标杆工厂,全面应用自动化装备。例如A350的机翼翼肋生产线等。

这样的人员构成使KAI的5000人在2019年贡献3.1万亿韩元(26亿美金)的营业收入,利润率近9%。KAI人均年营收超过50万美金!堪称一流航空航天企业。

而且,相比KAI的规模,其业务面相当宽,除了T-50(FA-50)、KT-1等量产机型外,还生产KUH-1直升机和RQ-101无人机。研发中的机型除KF-X外也有轻型武装直升机(LAH)/轻型民用直升机(LCH)的研发计划。不过,这些直升机都有明显的法国血统。

美洲狮血统的KUH-1直升机机队

此外,KAI也是韩国航天领域的主要制造商,KAI研发与制造多种卫星以及KSLV-Ⅱ运载火箭等。

KSLV-Ⅱ运载火箭 ©KAI

KAI已在各大航展和宣传材料上强调自己的新定位:“航天航天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者”。针对这个定位,韩国人也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到2030年成为世界排名第五的航空航天企业!

这个目标难度极大,世界第五什么概念呢?现在的前四是波音、空客、雷神技术和洛马

但不得不说,韩国人是有志气。在高技术含量的LNG船方面,韩国人已经是全球第一,韩国汽车企业也在不断进化。这样的经验让韩国人敢想敢干!

KAI这样量级的企业,国际工业合作到达一定的份额后,天花板效应就十分明显。对未来的发展,KAI提出了无人机、航电、电动飞机和支线客机四大新方向。而这几个方向,我们中国企业显然都有更好的技术基础和市场支撑。

无人机、支线、航电、电动飞机是KAI的未来发展方向 ©KAI

当我们的一些省市在规划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时,不妨对标韩国KAI与其周边的产业集群进行认真研究。而竞争中也会有合作,航空产业网团队也愿意成为中韩航空航天产业界间沟通交流的一座桥梁。



评论 (0)


暂无评论

免费试用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将会尽快与您联系
若当前手机号码未注册航空产业网,系统在您提交信息之后会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用户密码默认手机号码最后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