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航空供应链的挑战与难题

低空经济与新兴航空器产业链月度动态报告 获取样刊

航空产业网 2023-04-26

2411 0 0

日前,多家主制造商分别公布了第一季度的交付成绩单,表明国际航空供应链的问题仍然是严峻的挑战。部分主流畅销机型的交付速率甚至低于去年同期,距离2023全年交付计划的差距加大。


第53届巴黎航展一角

交付不足已成为困扰民用航空产业界的普遍难题。这固然有行业本身的特性,例如终端产品极端复杂、供应链长、投入周期长、准入门槛多等因素,更是因为近年来发生的新问题与新挑战。

原因多样
基于来自航空产业网“经度”系统与资深团队的多维度分析,航空产业网认为近年国际民用供应链挑战长期化是多重原因叠加的结果:

熟练劳动力不足。疫情初期,航空制造商在数年前的大裁员与停产后,重新招聘人员并形成生产力需要时间。由于近年来行业所受到的冲击,部分有经验职业人员将长期离开行业,使得重点企业普遍面临招工难的困境。

民机产能受到军工需求冲击。航空航天与国防等关键零部件领域,例如特种钢、锻件等,民用航空与军工有同样的供应商甚至核心设备。在一方需求突然提升的情况下,另一部分显然会受到冲击。

地缘政治等非市场化因素影响。典型案例是VSMPO,俄钛原本是西方主制造商的战略合作伙伴与钛合金供应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使得很多合同无法按照约定顺利履行。另外一个是,“补偿贸易”的约束,使得纠偏需要花费更长的周期和更大成本。

供应商与主制造商间博弈加大。民机OEM寡头化的同时,主要供应商也已经均成为寡头。市场需要不断有新的题材,为了应对上市公司与股东的期待,OEM所描绘的一次性上速率到达峰值后稳定生产的计划,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期待的一个好的结果。

持续性的全国性大罢工也使得整个行政体系和工业体系陷入低效率。

在供给不足的情况下,理论上需要更多的优质供应商,而主制造商却不得不追求短期成绩,而不是长期培育。任何资源投入后形成产能将需要周期,在面临困境时,主制造商常常寄希望于现有供应商扩产而不是审批更多的供应商。

此次供应链形成的冲击也给民用航空制造产业界更多的思考。回首民用航空数十年来创新的减缓和设计的趋同化,与整个产业市场化程度偏低、并未走向开放而进一步双寡头化。供应链的难题是这些因素的一个表象。

需要新力量
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相比成熟OEM的产能爬坡,新晋OEM将面临更大的调整。目前,国际航空供应链的不稳定性势必会对项目产能爬坡上速率形成冲击。业界热切期待的同时,更需要对国产民用航空产业化过程有更多的耐心。

难题的另一面是机遇。

对全球民用航空产业界来说,新的OEM加入和中国本土“系统级航空供应商”的成长,对全球产业是件好事,会促进整个行业的创新与效率的提升。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产业人要先摆脱“零和博弈”的思维,首先自己不把自己定位为抢份额的后来者,而是产业化的推动者、创新者与破局者。

在巨变的航空产业链中获得新机遇,需要充足的信息和高超的经营手腕。帮助航空业企业获得足够的信息、助力航空航天领导者突破市场化考核与非市场化要素的束缚,是航空产业网作为独立第三方的使命。



评论 (0)


暂无评论

免费试用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将会尽快与您联系
若当前手机号码未注册航空产业网,系统在您提交信息之后会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用户密码默认手机号码最后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