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有了新供应商:紫光软件系统有限公司

航空整机与机体结构件制造产业链月度动态报告 获取样刊

航空产业网 2025-03-25

134 0 0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有了新供应商:紫光软件系统有限公司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68年2月20日,首任院长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经过53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主要的空间技术及其产品研制基地,是中国空间事业最具实力的骨干力量。 是中国主要的空间技术及其产品研制基地,中国空间事业的骨干力量,主要从事研究、探索和开发利用外层空间的技术途径;参与制定国家空间事业发展的规划;研制各类航天器及地面设备等。1968年2月20日,由中国科学院卫星设计院、自动化研究所、力学研究所分部、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电工研究所、西南电子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兰州物理研究所、北京科学仪器厂、上海科学仪器厂、山西太谷科学仪器厂、第七机械工业部第八设计院、军事医学科学院第三研究所等单位从事空间飞行器研究的力量为基础进行组建,正式成立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根据2021年4月研究院官网显示,研究院有职工20000余人,4名中国科学院专职院士,5名中国工程院专职院士;有国家质量检测中心1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4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 自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研究院已抓总研制并成功发射了300余颗航天器,实现200余颗航天器在轨运行,研制的航天器覆盖载人航天、月球与深空探测、导航定位、对地观测、通信广播、空间科学与技术试验六大系列航天器,实现了大、中、小、微型航天器的系列化、平台化发展。研究院圆满完成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北斗工程、高分工程为代表的重大航天任务,为实现我国航天三大里程碑跨越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研究院充分发挥航天技术的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将航天新技术成果推广到国民经济多个领域。聚焦卫星应用、智能装备、空间生物三大优势业务板块,打造了中国卫星康拓红外、航天生物三大业务发展主体平台,形成了以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三大重点区域为主的区域布局。 研究院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先后与俄罗斯、法国、巴西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宇航公司及空间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04年实现了首颗商业卫星出口合同签署。截至2020年底,已向国际用户交付了20颗商业卫星,出口产品覆盖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卫星应用、航天器研制基础设施、宇航单机部组件和宇航元器件等。 研究院打造了北京、天津、怀来、西安、兰州、烟台、深圳、内蒙古、杭州等产业基地,拥有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分系统研制生产、系统集成、总装测试、环境试验、地面设备制造及卫星应用、服务保障等配套完整的研制生产体系。研究院现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1人,俄罗斯宇航科学院院士9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15人,全国技术能手40人,高级以上职称人员7200余人。 研究院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84项,其中特等奖9项;授权专利7700余件,荣获中国专利金奖3项;省部级奖3000余项。研究院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

原文链接 : 点击查看


评论 (0)


暂无评论

免费试用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将会尽快与您联系
若当前手机号码未注册航空产业网,系统在您提交信息之后会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用户密码默认手机号码最后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