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航空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

低空经济与新兴航空器产业链月度动态报告 获取样刊

广联航空 2025-03-20

335 0 0

今日,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广联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共建的黑龙江省航空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暨哈尔滨工业大学—广联航空装备联合研究院(以下简称“产研院”)正式成立。该产研院将聚焦航空航天、低空经济、工业机器人等前沿领域,打造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为黑龙江省航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黑龙江省科学院党组书记刘春燕、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二级巡视员王喜林、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范峰、哈尔滨市平房区政府副区长、哈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余定志、广联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增夺、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主席团第一副院长奇日科·谢尔盖·安东诺维奇院士等领导出席活动。

01/优势互补:高校研发+企业转化 共筑航空创新高地

产研院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深厚学术积淀、顶尖科研设施及人才资源,以及广联航空在高端装备制造、工艺创新及市场转化方面的突出优势,共同探索拓展产学研用合作新模式和新路径,完善产品研发体系,促进产品与市场的有效结合,为新技术和多应用场景研发丰富的产品矩阵,助力航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二级巡视员王喜林首先对产研院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航空装备产业作为高端制造业的代表,对龙江产业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广联航空与哈工大共建黑龙江省航空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集聚我省优势企业和领军院校,对发挥科技型领军企业龙头作用,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以创新平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哈工大副校长范峰表示,哈工大与广联航空共同成立黑龙江省航空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既是双方响应国家号召、服务龙江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我们主动领命、服务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行动。未来,希望校企双方能够深度融合、紧密携手,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难题开展联合攻关,聚焦航空航天核心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同时,双方要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针对龙江产业升级的痛点和难点,为我省大飞机、低空飞行器、无人机等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助力构建“4567”现代产业体系,共同为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更大力量。

哈尔滨市平房区政府副区长、哈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余定志提到,平房区坐拥雄厚的产业基础与独特的区位优势,拥有完善的产业链配套和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大力支持驻区企业与哈工大等高校开展联合技术攻关,涵盖无人机设计、发动机精密制造等高精尖领域,形成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圈。产研院的成立不仅是广联航空与哈工大深化产学研合作的里程碑,更是平房区(哈经开区)抢抓低空经济新赛道、推动航空航天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作为全省航空航天产业核心承载地,我们始终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产业升级为突破,努力为龙江振兴发展注入新动能。

广联航空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增夺表示,平房区作为全省航空产业核心聚集区,在大飞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形成较强综合竞争力。广联航空始终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在航空装备制造领域深耕细作。此次与哈工大共建产研院,希望可以凭借广联航空在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所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成熟的生产工艺流程以及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感知,不断深化“研发引领应用、应用反哺研发”的生态,加速产研院科技成果转化,为黑龙江省航空装备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主席团第一副院长奇日科院士提到,白俄罗斯在航空装备技术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科学院有意向与广联航空在碳纤维产品、用于大型部件的复合材料制造和加工领域方面开展合作。奇日科院士表示十分荣幸能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广联航空建立合作联盟并签署相关文件。同时,科学院正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内,积极与哈工大建立联合实验室。

02/聚焦四大方向: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双向发力

刘春燕、王喜林、范峰、哈工大赫晓东院士、奇日科院士、哈尔滨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关少男、余定志、王增夺、黑龙江省机械工业协会会长刘斌、中航工业气动院气动研究与试验三部书记刘景飞共同为研究院成立按下启动键。

产研院聚焦航空航天装备、低空经济、工业机器人、自动化产线等前沿领域,整合校企双方在结构设计、材料研发、机电应用等领域的产学研优势。依托哈工大在航空航天领域的人才和技术优势,结合广联航空在高端零部件制造、工艺优化等产业化经验,推动国产航空装备向高端化、智能化跃迁。

03/政企学研协同:打造全链条创新生态

现场,哈尔滨工业大学、广联航空与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就工装研发项目签署合作协议;产研院、广联航空与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合作框架协议》,与北京数字政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城市治理合作框架协议》。

黑龙江省航空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成立,标志着黑龙江省在航空科技领域迈出了"政企学研"协同创新的关键一步。通过整合哈工大尖端科研能力、广联航空产业化优势以及国际创新资源,不仅为国产航空装备的自主创新注入强引擎,更构建起贯通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的创新生态链。在低空经济加速崛起、航空产业智能化转型的背景下,产研院以"创新联合体"模式推动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既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开辟了新质生产力培育路径,也为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突破"卡脖子"技术提供了龙江方案。

原文链接 : 点击查看


评论 (0)


暂无评论

免费试用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将会尽快与您联系
若当前手机号码未注册航空产业网,系统在您提交信息之后会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用户密码默认手机号码最后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