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航天电子有限公司成为上海微电机研究所的供应商

航空整机与机体结构件制造产业链月度动态报告 获取样刊

航空产业网 2024-12-19

358 0 0

上海航天电子有限公司成为上海微电机研究所的供应商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一研究所始建于1963年,所本部现有员工600余人,其中科技人员300余人,获政府津贴专家20余人。2008年,经国家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本部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漕河泾高新技术开发区,占地60亩,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另外,黄浦所区和青浦所区正在有序发展中,逐步形成集科研、生产、科创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型公司。 自成立以来,主要从事各类微特电机与组件的研究、开发、试制、生产,累计研制各类微特电机和组件4000多个品种,取得国家、部和市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奖390余项;目前正在研制和生产的产品分为15大类、980多个品种规格,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船舶、电子等领域;并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开发工业、信息、交通、医疗和家电等领域的民用电机和组件,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在电动汽车驱动主电机和工业用无刷电机等领域崭露头角,取得了显著成绩。 按照集团公司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于2019年5月成立了中电科机器人有限公司。围绕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结合国有资本金项目建设,持续加大智能装备产业技术、资金投入,先后在机器人电动关节、轻量型多关节机器人、外骨骼助力机器人、四足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核心部件及工业机器人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其研发成果在高端数控机床、3C行业自动化生产线、行军负重,助残助老、航空航天设备、运输等项目中得到成功应用。 公司开发手段先进、加工设备精良、测试仪器齐全,拥有一支勤奋敬业、技术精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已成为我国微特电机与组件研究、开发、试制、生产、检测、供货、服务一条龙的重要基地,在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国内外同行中享有较高声誉。

上海航天电子有限公司,其前身上海科学仪器厂,成立于1957年5月,原隶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1967年划转至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2002年12月整建制划至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九研究院),并以资产重组的形式进入长征火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现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是我国最早从事航天产品研制,集研究、设计、试制、生产以及环模试验为一体的航天高新技术企业之一,在我国所有重大航天工程项目中均载有公司产品,公司产品先后荣获 16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其中国家级科技进步特等奖6项,一等奖26项,参与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和技术发展规划16个重大专项中3个专项的攻关工作,参研了探月工程、载人航天工程、北斗导航等为代表的重大工程项目,获“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北斗二号卫星工程建设突出贡献集体”等称号,为我国航天事业及国防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公司是上海市首批高新技术企业,连续9年被评为上海市诚信企业,是上海市百家“重合同、守信用”优秀单位,被国家工商行政总局评为全国1000家“守合同、重信用”优秀单位,2001年起连续获得“上海市AAA级诚信企业”荣誉称号,2010年起连续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并被授予“上海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公司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拥有档案目标管理国家二级单位资质。 公司坐落于上海市嘉定区,占地面积120000多平方米,总资产规模约18.19亿元,现有职工1000余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占60%左右。拥有6个行政管理部门、5个经营管理部门、8个事业部及2个研发中心,配备有完整的设计开发仿真设备及实验室,拥有国内先进的环境试验、力学试验等仪器设备设施及检测手段,产品涉及宇航领域测控、通信、天线及微波、信号处理、数据处理、计算机控制、综合电子系统集成等专业技术产品以及天馈系统、精密机械产品等,并逐步向航天技术应用领域拓展,相关技术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公司综合研制生产能力每年可为我国各型号卫星配套研制生产近千套电子产品和千余套机械产品。目前,公司二期工程也已竣工并投入使用。以二期工程为契机,公司确立了“三个平台”、“三个实验室”的能力建设思路,为公司加速转型升级、力争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电子专业大所奠定了良好基础。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企业资产规模逐年递增,从2010年的4.25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8.19亿元;人员规模从2010年的769人增长到2019年的1092人;产品销售收入从2010年的4.85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8.6亿元,利润总额从2010年的4850万元增长到2019年的7322万元。 公司注重与地方政府相应关系的建设,是地方的“小巨人”企业,并享受到政府包括优秀人才住房配售政策在内的地方相关政策。公司与国内著名高校建立专业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先后完成了多项国防关键设备的技术攻关任务,实现了科研成果的迅速转化,同时培养出大批的科研人才。公司成立的技术中心,以自主创新为依托,搭建了一流的技术平台,并立足高科技,以技术优势构造核心竞争力。

原文链接 : 点击查看


评论 (0)


暂无评论

免费试用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将会尽快与您联系
若当前手机号码未注册航空产业网,系统在您提交信息之后会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用户密码默认手机号码最后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