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工业陕飞深化国企改革十年历程

航空航天复材产业链月度动态报告 获取样刊

航空工业陕飞 2022-12-26

5079 0 0


在这里,一座座现代化的厂房、一幢幢职工住宅拔地而起,鳞次栉比、整齐划一;一台台高精尖设备设施安家落户、大显身手;设计、研发大楼里灯火辉煌,科研、技术人员废寝忘食、呕心沥血绘蓝图、解难题;高大、宽敞、明亮的厂房里,航空人步履匆匆、夜以继日抢节点、赶进度;停机坪上,一架架傲然挺立的飞机昂首伫立,雄姿勃发,一飞冲天;厂区环境旧貌换新颜,枝繁叶茂、鸟语花香、四季如春,风景这边独好……

这只是陕飞十年发展的一个小小缩影。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陕飞聚焦主业主责,全面深化国企改革,不断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企业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在推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非凡成就:多型多架特种飞机相继研制成功并装备人民军队;营业收入实现翻两番,利润增长100%,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达15%以上;企业质量效益、品牌形象、员工福祉明显提升;先后两次获得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武器装备研制先进单位”称号,先后获得“中央企业先进集体”“全国安全生产月先进单位”“航空工业优秀领导班子”“建军90周年阅兵装备服务优质单位”“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党建引领提升企业治理效能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与“魂”。作为研制航空武器装备的大型国有军工企业,在推进国企改革进程中,陕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企改革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两个“一以贯之”,即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要求,全面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作用,始终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积极探索公司治理新模式,推动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着力将党建优势转化为企业治理优势、竞争优势、发展优势,通过强化党建引领,提升企业治理效能,不断加大构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为实现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陕飞以推进和加强董事会建设为国企改革的突破口,对标对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董事会规范运作的规定,通过两轮迭代完善公司章程,将党的领导充分有机融入公司治理,明确了党委会、股东、董事会、经理层四个治理主体的职责界面,建立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通过健全制度、规范程序,优化组织职能,充分落实董事会职权,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董事会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提升了董事会规范运作能力,提高了董事会科学决策水平,使法人治理结构和治理规则更加完善,治理水平显著提升,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为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社会化改革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通水啦!通水啦!”2020年1月16日,航空工业陕飞“三供一业”工作取得标志性成果———陕西省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航空工业陕飞举行“三供一业”供水改造通水仪式,伴随着陕西省国资委国有企业监事会主席李振东的一声宣告,陕飞“三供一业”供水维修改造工程正式通水。此次供水分离移交改造通水运行,彻底解决了陕飞长达50年的分时限量供水历史和用水安全问题,这是陕飞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更是陕飞数万职工家属期盼已入的民生实事。

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工作,航空工业陕飞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始终将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国有企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克服作为三线独立工矿区、剥离企业办社会难度大等困难,结合陕飞发展实际,精准制定各项改革方案,分类施策,分类处理,统筹推进各项改革任务,在2006年剥离企业办中小学、公安等机构的基础上,相继完成了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消防机构分类处理、市政社区分离移交、医院和幼教移交地方政府、关闭注销厂办大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彻底解决了企业长期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破除了职工群众民生保障由国企包揽的旧观念,基本实现公共服务配置均等化、服务专业化和社会化,减轻了企业负担。

航空工业陕飞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委“把、管、促”作用,研究改革方案,定期听取汇报,决策重大事项,明确将剥离办社会工作与科研生产工作摆在同等位置,同等管控、同等考核;成立以党委书记、董事长为组长,副总经理具体负责的领导小组和专项工作组,陕飞剥离企业办社会工作涉及项目多,历史遗留问题复杂,改革周期紧,协调难度大。根据各个项目的不同特点和推进重点,实行一项一策分类推进。按照项目管理方式,扎实做好过程管控,严格实行月计划、周管控,严肃工作考核,确保各项改革任务有序推进。

“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的重点是维修改造,陕飞采取项目管理方式推进,组建项目团队,分设综合保障组、财务资产组、维修改造组分工负责推进;针对历史遗留问题、违建、变压器选址等主要问题和水、电、暖和物业施工交叉点对业主生活出行的影响,陕飞公司组织接收单位、社区、工会等单位人员与业主代表召开座谈会,现场答疑解惑,将影响最小化,赢得了小区业主的大力支持与配合,确保各项维修改造有序推进和社区稳定。职工医院和幼教改革的关键是确定改革路径,陕飞根据国资委明确的四种改革方式,按照既有利于改制单位长远发展、职工稳定的原则,积极与当地政府、医院及中航资产进行沟通对接,逐一分析研判,最终确定了移交当地政府的改革思路,制订了改革方案;在移交过程中,为保障员工收入、福利不降低,与当地政府经过艰难谈判,达成移交协议。移交后,医院、幼教纳入政府公共医疗教育体系和财政预算。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按照整体移交、分类处理的原则,全部移交至企业所在地所属4个社区管理。退休党员采取整体移交、集中移交和个别移交相结合的方式,对申请转往外地的退休党员逐个办理移交,对集中居住在汉中市内的退休党员实行集中移交,其余党员成建制整体移交到企业所在地。

随着各项改革的顺利完成,使企业甩掉了多年沉积的包袱,精干了主业,为企业轻装上阵、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

瘦身健体提质增效 积蓄发展新动能


“定员、定编、定岗”“三定”工作顺利完成,较好地实现了人尽其才、降本增效,激发了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管理效能显著提升;通过对控股子公司实施股权转让和工商注销的方式,完成5级企业的清理,实现管理层级控制在3级以内、法人层级控制在4级以内的目标;对已出现亏损迹象的1户4级法人企业实施清算注销;对陕飞非主业范围内的3户参股企业开展股权清理退出……航空工业陕飞随着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促使主业进一步集中,经济效益显著提升,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改善,近三年利润总额稳中有进,同比明显改善,主要经济、财务指标均达到了陕飞历史最好水平。

2016年以来,航空工业陕飞全面贯彻落实国资委和航空工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工作部署,深刻领会精神,提高认识,通过聚焦主业,压缩管理层级,控制公司投资级次,防范经营风险,开展“三定”等各项工作,努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为企业发展积蓄了新动能。

按照集团公司“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总体要求,陕飞积极落实集团公司下达的灭“三无”、去“僵尸”、缩层级、减户数专项工作任务指标等相关通知要求,针对该项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工作质量要求高,内外配合单位众多,尤其是在人员安置、资产评估结果备案审核等方面难度较大等实际情况,作为主管部门的财务管理部组织人员加班加点,采取完善章程修订和提交股东会预先审议,以及提前完成工商产权变更基础材料等超常规办法,最终按节点完成了在北京签订产权交易转让合同、在汉中办理工商产权变更手续,全面完成了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单位专项工作任务。

全面推行以成本管理为重点和核心内容的二级核算,是陕飞实现跨越发展的一项重大管理改进举措,也是陕飞着力突破的管理难点之一,更是一项系统工程。陕飞将推行二级核算作为各单位的一把手工程,将推进情况纳入月份经济责任制考核,并成立了二级核算推进领导小组、推进办公室及PBOM数据结构构建、内部核算价格编制、核算推进等七个专项工作组,细化工作措施计划,推动各项工作稳步推进:2018年,在原大运部件厂、原技装公司和动力厂全面推行二级核算,并在各主产品制造单元以大运作为试点局部推行二级核算;2022年7月,二级核算由先期试点、逐步推行转入到全面推行……此项工作的开展,不仅加强持续推进了成本精细化核算,提升了企业经济效益和运行质量,而且促使干部职工实现了“要我降成本”向“我要降成本”的成本管理理念转变,达到“全员参与、精益管理”,从而实现对生产过程成本的精细化控制,有效驱动公司降本增效工作全面深化落实。

为期三年的“三定”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国资委对于央企改革的一项重大部署,也是陕飞聚焦主业发展,实现管理效能提升、向一流主机厂迈进的必然选择。2018以来,陕飞将“三定”工作作为“保A”目标的重要经济指标,下达了必须完全承接、坚决完成的死命令。各职能部门和生产单元以“任务就是命令,改革发展决不能落下”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意识,精心筹划,周密组织,主动承接,上下联动,强化考核,齐心协力,共同推进,确保“三定”工作按节点全面完成。

三年国企改革行动任务全面完成


权责边界明晰,各治理主体有效衔接,基于AOS管理体系的公司治理机制基本形成;陕飞整体置入上市公司,原汉中飞机分公司增资注入陕飞,公司运行质量、效率显著提升;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三项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干部队伍结构持续优化,用工市场化逐步实现,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不断完善,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机制进一步健全……

2020年,航空工业集团吹响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冲锋号。对标航空工业集团和西飞产业集团任务考核完成标准,按照改革实施方案和任务台账,陕飞聚焦主责主业,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等5个方面制定了22条46项改革举措,明确了改革的目标、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部门,促进深化改革工作顺利推进。三年来,陕飞始终坚持把学习贯彻改革三年行动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改革例会专题学+业务部门分解学”,制定、印发《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宣贯手册》等有力举措,促使干部职工坚定改革决心信心不动摇,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全面完成了改革任务目标,三年国企改革行动任务全面完成。

对标一流企业,陕飞以“提升-深化-固化”为总体思路,按照“三个融合、两方面对标、两个全覆盖”的原则,坚持“月份管控-季度总结”的管控模式,持续推进管理能力提升,全面完成各项对标任务,15项管理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项,公司管理流程更加完善,运行质量、效率和效益稳步提升。如在管理创新方面,全面贯彻落实国资委和航空工业集团关于 “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工作部署,以AOS管理体系为主线,结合“十四五”规划需求,编制发布了《陕飞“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实施方案》,通过26项业务管理对标,明确了提升目标,布置46项重点任务和行动计划,以此推动业务管理转型升级,支撑公司高质量发展目标实现;从体系建设、供应商管理、采购与库存管理、生产管理与计划、合同管理、信息支撑与集成等六方面开展供应链管理能力提升,优化供应链管理体系,修订完善了供应商控制、业绩评价和现场审核等文件,规范供应商寻源、细化供应商评估、完善供应商业绩评价、退出要求,强化了供应商管理,关键成品准时配套率较2019年显著提升。通过优化返修流程,故障件平均返修周期平均下降6-7天。

在健全三能机制、激发人员效能方面,陕飞从建立分级分类的市场化公开招聘机制,优化人员队伍结构、建立“1+1+N”薪酬管理体系等方面发力,取得显著成效。如以市场化改革为引领,聚焦劳动效率提升,深入开展市场化用工优化配置工作,通过强化人岗匹配度,实施技能人才“一专多能”、工程专业技术职务与技能等级“双提升”工程等有效举措,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市场化用人选人机制,技术、管理、技能人员结构比例得到持续优化,人才队伍素质显著提升:较2019年,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4.57%,人事费用率下降了0.66%,新招聘人员中双一流院校毕业生占比提高了14.69%,硕博占比提升了18.22%,高级工及以上人员在技能人员中占比提升了30%,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在技职人员中占比提升了6%,各项人力资源指标一路向上、持续向好;员工收入凭贡献,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分配差距逐步拉开,人员能效不断激发。


奋楫笃行须实干,臻于至善向未来。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为陕飞今后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新任务,陕飞万名干部职工将牢记航空报国使命,心怀梦想,不辱使命,奋发图强,勇毅前行,扬帆启航,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决心投入到更加繁重而艰巨的改革发展中去,为推动陕飞实现高质量发展、给“中国预警机的摇篮”插上腾飞的翅膀贡献力量!



评论 (0)


暂无评论

免费试用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将会尽快与您联系
若当前手机号码未注册航空产业网,系统在您提交信息之后会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用户密码默认手机号码最后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