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 | 全球新兴航空技术适航分析(之三)——《新一代机载与信息技术的适航认证》

航空航天全产业链月度动态报告 获取样刊

航空产业网 2025-08-26

454 0 0

航空产业网“全球新兴航空技术适航分析”系列报告现已上线。此系列共七篇,《新一代机载与信息技术的适航认证》为第三篇研究,欢迎您联系我们申请试读,或咨询采购全部研究报告。

在电动化、数字化与智能化浪潮的共同作用下,适航体系正从静态合规走向数据化、模型化与持续治理的新阶段。

2025年8月26日,航空产业网团推发布了《航空适航标准深度研究报告》,本报告分析了机载软件与硬件、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无人机与eVTOL、增材制造等技术变革,并聚焦国际协同与互认的深层逻辑,系统勾勒出技术、标准、监管与产业化的全景图谱。


您的企业是否曾因对特定市场的适航标准理解不足而陷入困境?欢迎联系我们,我们的定制咨询服务,能够为您提供精准、可落地的战略建议。


本报告亮点与核心价值

本报告的核心价值在于其系统性、前瞻性和实战性。我们不仅对当前适航体系的核心标准和新趋势进行了深度解读,更结合具体案例,为您提供了可操作的战略建议。

核心标准精解:详细剖析DO-178C(软件)和DO-254(硬件)两大核心标准,以及它们如何应对多核处理器等新技术的挑战。

前沿趋势权威解读:深入分析人工智能、增材制造、网络安全等新兴技术如何与适航性融合,并解读全球主要监管机构的探索路径。

创新实践案例解析:以CAAC对亿航EH216-S的里程碑式审定为例,展示在缺乏现有标准的背景下,如何通过“特殊条件”路径为创新技术提供合规框架。

未来展望与战略指引:展望未来适航体系的数据驱动、模型化、风险分级和全球协同趋势,为中国航空企业的技术研发与全球化发展提供战略建议。

主要内容概览

一、软件与机载电子硬件的“通行证”:DO-178C & DO-254

RTCA DO-178C和DO-254是全球商业航空领域对机载软件和复杂电子硬件进行适航审定的核心指导文件。它们并非僵化的规则清单,而是“目标导向”的框架,旨在通过明确的生命周期目标确保安全。

DO-178C: 核心在于其设计保证等级(DAL),从灾难性的A级到无影响的E级,分层管理软件的严苛度。不同等级的软件需满足不同数量的验证目标,例如A级软件需满足71个目标,B级为69个,这种量化的严苛度确保了高安全关键性软件的可靠性。

DO-254: 与DO-178C相辅相成,为复杂电子硬件提供设计保证。二者共同在SAE ARP4754A框架下,将航空器的整体安全目标层层分解,确保系统而非单一组件的安全性。

多核处理器(MCP)的挑战: 随着MCP的应用,其共享资源带来的非确定性与适航性要求的可预测性产生冲突。全球监管机构通过发布CAST-32A等指导文件,要求进行额外的“干扰分析”来确保鲁棒性分区,从而在技术进步与安全原则之间取得平衡。

DO-178C软件等级(DAL)与目标数量对照表


适航认证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不确定性。法规条款如何解读?案例数据如何借鉴?我们专业的定制咨询服务,能够根据您具体的项目需求,提供专家指导,为您量身打造专属的适航策略和实施路径。

二、互联飞机时代的网络安全适航:DO-326A/ED-202A

在互联飞机时代,恶意网络攻击成为新的适航风险。RTCA DO-326A/ED-202A应运而生,将威胁来源从内部故障扩展到外部恶意行为。

流程核心: 该流程基于威胁识别、漏洞分析与风险评估,其方法论借鉴了IT安全领域的实践。

持续适航: 网络安全工作的特殊性在于其持续性。DO-356A/ED-203A为飞机投入运营后的网络安全管理提供了指导,标志着适航监管从一次性验证转向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

三、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AI/ML)系统的适航认证挑战与路径

AI/ML技术引入了本质上的不确定性,对传统的确定性适航框架构成核心挑战。

核心壁垒: “黑箱”问题导致决策逻辑不透明;泛化能力的不确定性可能引发意外行为;责任划分因自主学习变得复杂。

探索路径: 全球监管机构正采取“渐进式、风险分级、人机协同”的共同探索路径。FAA的《AI安全保障路线图》秉承“不将AI人格化”和“增量式方法”;EASA的《人工智能路线图2.0》则强调“以人为本”。它们都明确区分“已学习”(行为固定)与“持续学习”(行为动态)模型,并分别制定审定策略。

FAA与EASA AI路线图核心原则与阶段性展望对比


四、无人机系统(UAS)与eVTOL的创新适航框架

无人机与eVTOL的出现打破了传统适航框架的边界,监管机构为此采取了基于运行风险的“量身定制”模式。

“开放-特定-认证”分类体系: FAA和EASA将UAS操作风险分为三个等级,根据风险高低应用不同严苛度的监管。

亿航EH216-S的里程碑中国民航局(CAAC)在无人机和eVTOL监管领域采取“先行先试”策略,为EH216-S量身定制了《特殊条件》,并颁发了全球首张无人驾驶eVTOL的型号合格证(TC),为新兴技术提供明确的合规路径。

UAS“开放-特定-认证”分类体系与风险对照表


五、超越传统的制造与审定范式:增材制造与MBSE

增材制造(3D打印): 面对材料批次差异性和可重复性挑战,适航界正探索基于数据的认证路径,如NCAMP共享数据库模式,将信任从经验转变为可验证的数据。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 这一新范式旨在通过统一的数字模型取代文档,实现自动追溯性与透明度,并支持在设计早期进行仿真,将“设计正确”与“适航合规”同步进行。空客A350项目是其成功应用的典范。

MBSE将适航要求内化到模型本身,大大提高了合规证明的效率。我们的“经度”系统正是基于这一理念,能够帮助您建立从需求到实现的全生命周期追溯性,简化合规性证明,并加速项目进展。

六、全球适航体系的未来:协同、互认与持续发展

全球适航体系的未来建立在监管机构之间的深度协同和互认之上。FAA、EASA与CAAC通过双边协议,尽管存在差异,但这些差异列表本身也为解决分歧和建立技术互信提供了框架。此外,国际民航组织(ICAO)作为全球协调者,通过制定通用标准,推动了全球法规的统一。

未来的适航体系将变得更加基于数据、自动化、动态化,并最终实现监管机构、制造商和运营商之间的高度协同,确保在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航空安全这一核心价值始终不被撼动。

系列报告概览,洞悉未来趋势

捷一科技“全球新兴航空技术适航分析”系列报告致力于为航空产业提供多维度的深度洞察。后续本系列报告还包括:

《新一代材料技术的适航审定路径》:本报告剖析了复合材料与增材制造(3D打印)两大前沿材料技术的适航审定核心。它系统介绍了“积木式”验证法、材料与工艺控制、无损检测等关键环节,并对比了三大当局的相关政策与指南,为新材料应用提供路径图。

《商业航天的准入与安全监管》:本报告聚焦商业航天,对比了“适航”与“发射许可”的核心区别,详细介绍了FAA的发射许可制度、EASA的探索动向,并探讨了商业载人航天的安全与资质问题,为商业航天产业的准入与监管提供分析框架。

《新一代动力装置与适航》:本报告深入分析了电动/混合动力、氢能源以及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等新一代动力装置的适航审定挑战。它重点阐述了电池安全、高压电气系统、氢燃料系统以及SAF认证等关键问题,为航空业的绿色转型提供技术与法规指引。

《全生命周期管理:数字化时代的持续适航与维修》:本报告关注航空器在服役期间的持续安全管理。它系统探讨了数字孪生、预测性维护等数字化技术在持续适航中的应用,并分析了新材料、新动力装置带来的维修挑战与认证要求,为维修行业(MRO)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

即刻采购报告:把握先机,构筑未来

《全球新兴航空技术适航分析》系列报告共包含7份详细的深度分析研究报告,将为您提供前瞻性的洞察、系统性的知识和可落地的战略建议,助您在全球竞争中抢占先机。

即刻获取完整系列报告,将前沿洞察转化为您的核心竞争力!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我们的专业团队期待与您沟通,为您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原文链接 : 点击查看

附件:

新一代机载与信息技术的适航认证.pdf


评论 (0)


暂无评论

免费试用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将会尽快与您联系
若当前手机号码未注册航空产业网,系统在您提交信息之后会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用户密码默认手机号码最后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