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成为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的供应商

航空整机与机体结构件制造产业链月度动态报告 获取样刊

航空产业网 2025-04-14

182 0 0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成为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的供应商

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主要承担技术基础研究工作,是航空工业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电子信息基础部标准化研究中心,航空生产力促进中心,航空综合环境重点实验室,航空标准件检测中心、国家二级安全生产培训等机构设在本所,同时是ISO组织航空航天技术委员会的中国归口单位,承担ISO/TC20/SC1秘书处的工作。现有职工460余人,其中高级研究人员112名。配备各类先进的试验、检测、鉴定设备和仪器、仪表1000余台(件),馆藏国内外标准资料30多万项。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航空301所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AVIC)的航空综合环境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设在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航空301所)),是航空行业唯一从事环境与可靠性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的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可靠性设计与分析、环境预计与环境适应性设计、可靠性试验与评价、环境试验与评价、故障机理与环境效应分析、软件可靠性设计分析与测试、电磁效应和综合保障等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工作。40年,301所已建设成为国内最大的标准化专业研究机构。质量工程在环境与可靠性、质量管理、质量审核等专业基础上,拓展了宏观质量评价、软件测评、测试性、装备综合保障、检测等专业,集质量管理、质量生成、质量控制、试验与评价于一体,形成了“大质量”的整体格局和集成能力,在国内首先推出了环境工程的理念,针对航空电子产品的高可靠性要求提出了基于故障物理的可靠性设计分析方法和可靠性综合评价技术,服务领域从航空延伸到国防和国民经济大市场。40年,301所发展成为了国内最大的航空装备环境与可靠性鉴定试验室;信息化成功与金航数码公司整合,成立了新金航,秉承推进产业信息化,实现信息产业化的发展宗旨,形成了管理信息化、工程信息化、综合保障信息化、IT运维与管理、系统集成与信息安全、信息化咨询六大主营业务,实现了研发、咨询、实施、营销、运营“一条龙”。40年,301所发展成为了航空行业信息化实施的主力军;适航性80年起步,经历了发展、辉煌、萎靡,进入21世纪,把握住了民机发展的有利时机,奋力开拓民机适航性业务,成为了工信部和国家民航局的“民用航空器适航技术研究与管理中心”。成功实现将适航性技术向军机领域拓展,用新思路、新方法保证装备安全性。40年,301所建设成为了国内适航性的权威研究机构。经济规模2010年预计实现收入8亿元,利润9000万元,十年间收入翻了三番,从航空行业内规模实力较小的研究所发展成为航空行业中等规模的研究所,已经成为国内技术基础领域规模最大的研究所。科研成果截至2009年累计取得了560多项,其中国家级14项,部级228项,集团级141项。2008年进入了“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行列。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简称六O一所)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直属科研事业单位,成立于1961年,是新中国组建最早的飞机设计研究所,主要从事战斗机的总体设计与研究工作。六O一所科研实力雄厚,专业设置齐全,涵盖了飞机设计、试验验证和技术支持三大类,共计54个重点专业领域、158个设计专业。设计手段先进,覆盖全所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形成了以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分析、型号管理为主的应用系统,具备了进行飞机全机三维数字化设计制造能力和手段,可同时进行多个型号设计。试验设施完备,拥有国内先进的飞机控制工程综合试验室、全机电磁兼容性实验室等25个配套设施齐全的重点专业试验室,具备大规模数字化仿真设计验证环境。研究所现有职工20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1300余人,研究员级的100余名,高级工程师级的近400名,院士3名,博导6人,博士后5人,有70多位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自建所以来,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架高空高速歼击机—歼八白天型飞机,开辟了我国航空武器自主研制的新纪元。随后研制的20多个型号的战斗机,研制范围涵盖了空中优势、舰队防空、对面攻击、侦察和教练等领域。批量装备部队的战机已经成为我军战术体系中的高端主战装备,在我军装备技术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建所40多年来,荣获国家和省部级以上成果奖达400多项,其中两型飞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型飞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三型飞机荣获国防科技工业金奖、银奖。研究所先后荣获国家高技术武器装备建设重大贡献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单位、中央企业先进集体、航空工业突出贡献单位、全国企业文化先进单位、辽宁省精神文明先进单位、辽宁省先进单位、沈阳市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在长期工程实践中,研究所也培养出了一支以两院院士顾诵芬,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德、李明、杨凤田,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天五位院士等人为杰出代表的高素质航空科研设计队伍。同时,六O一所在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向上级领导机关和兄弟单位输送了1000多名科研和管理人才,被誉为中国“战斗机设计研究的基地,航空英才的摇篮”。

原文链接 : 点击查看


评论 (0)


暂无评论

免费试用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将会尽快与您联系
若当前手机号码未注册航空产业网,系统在您提交信息之后会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用户密码默认手机号码最后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