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 | 2025年全球及中国低空经济全景深度研究报告

低空经济与新兴航空器产业链月度动态报告 获取样刊

航空产业网 2025-07-14

539 0 0

2024年,“低空经济”被赋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位,并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认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随着国家发改委低空经济司的挂牌成立,这一赛道的顶层设计与统筹协调机制日臻完善。资本迅速涌入,产业巨头跨界布局,地方政府的扶持政策密集出台,如此热潮之下,市场亦面临诸多关键问题:

  1. 万亿蓝海的产业规模将如何演进?其背后的增长逻辑与潜在风险何在?

  2. 中美欧三足鼎立的全球格局下,各方的核心竞争力与战略意图为何?中国产业的“非对称”优势体现在何处?

  3. 从整机制造到核心部件,再到运营服务,产业链的价值重心将如何转移?头部企业与“隐形冠军”的版图是怎样构成的?

  4. eVTOL的技术路线之争,动力电池等核心瓶颈如何突破?

  5. 政策红利如何有效转化为商业价值?何种应用场景与商业模式能够率先实现规模化落地?

为系统性回答上述问题,捷一科技依托多年深耕航空领域的专业洞察与数据积淀( “经度”系统 ),正式发布《2025年全球及中国低空经济全景深度研究报告》报告通过5字的分析和三十余张独家数据图表,旨在为行业提供一份精准、全面的产业战略地图。



价值一:构建产业全景认知

本报告致力于构建一个完整、立体的产业认知框架,覆盖地域、产业与市场参与者三大维度。

地域全景深度剖析中国、美国、欧洲三大核心市场,系统比较其政策法规、技术路径与竞争格局,揭示全球竞合态势。当前,全球低空经济的竞争格局呈现出美国、中国、欧洲三足鼎立的态势,三方基于各自的核心优势,展开了一场“非对称竞争” 。

 美国:其核心优势在于强大的顶层战略设计和前沿科技研发能力。美国率先提出并系统化了AAM和UTM概念,并通过NASA等国家级机构主导关键技术攻关,力图掌握未来空中交通管理的技术标准和话语权。此外,美国拥有全球最发达的通用航空产业基础和“急用先行”的灵活法规模式,这为其在中大型eVTOL的研发和适航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持。

 欧洲:其优势在于统一的、顶层设计的法规框架构建。以EASA为主导,欧洲优先建立了覆盖全区域的、以风险为基础的无人机和eVTOL监管体系,如SC-VTOL特殊适航条款。欧洲希望通过领先的法规和标准制定,来弥补其在产业链完整性上相对于中美的不足,并影响全球产业规则的走向。

 中国:其最显著的优势在于全球领先的无人机制造业生态、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强大的政府动员能力和高效的产业政策执行力。依托于在消费电子、新能源等领域建立的完整产业链,中国在消费级和工业级无人机市场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全球市场份额分别超过70%和50%。这种强大的制造能力和供应链优势,正快速延伸至eVTOL领域,特别是在电池等核心部件上已形成全球竞争力。这种非对称的竞争格局预示着,短期内,中国将继续凭借其制造业优势和巨大的应用市场规模,在产业规模化方面保持领先。而中长期来看,美国和欧洲则可能通过技术标准和法规体系来构建竞争壁垒。中国的应对策略,如快速推进自主适航认证以争取国际对等互认,将是其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产业全景贯穿上游(航空材料、研发设计、核心系统/零部件等)、中游(整机制造、基础设施、飞行保障等)与下游(运营服务、多元化应用场景及衍生服务等)的全产业链,通过构建产业链图谱,清晰呈现价值分布与关键环节。



低空经济产业链图谱@航空产业网

主体全景:全面梳理中国及其他国家一百八十余家主流头部企业,以及四十余家核心参与者,从亿航智能峰飞航空等eVTOL企业,大疆创新、极飞科技等无人机制造商,到空客、JOBY AVIATION等国际巨头,以及中航工业、中国电科等关键供应商,剖析其技术路线、商业模式与最新战略动向 。报告不仅梳理了主流厂商的领先优势,也客观分析了德国先驱企业VOLOCOPTER与Lilium因资金链问题陷入困境的案例 ,为行业提供了对产业风险的清醒认知。

生态全景:全面梳理影响低空经济驱动力,发现低空经济的快速崛起,源于政策、技术和资本三股力量形成的强大合力与正反馈循环。

政策:在当前阶段,政策是引爆市场的首要催化剂。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并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标志着其发展上升至国家意志层面 。随后,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更是给出了明确的发展路线图和万亿级市场目标。这些顶层设计的出台,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确定性,极大地提振了市场信心,并引导社会资源向该领域集聚。

技术:技术是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坚实基础。以无人机为代表的低空装备制造业已相当成熟,为低空经济的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1]。而eVTOL等新型飞行器在气动布局、动力系统、飞控技术等方面的突破性进展,则不断创造出新的供给,使城市空中交通等未来场景从科幻走向现实。

资本:政策的明朗化和技术的确定性,有效降低了投资风险,吸引了大量资本涌入。据统计,2022年中国低空经济相关领域的投融资规模已突破百亿元。进入2024年,资本市场对eVTOL赛道的热情更是空前高涨,国内多家头部eVTOL企业相继宣布完成亿元级别甚至数亿美元的融资,投资方不乏汽车、能源等领域的产业巨头和地方政府引导基金。资本的注入,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着企业的技术研发、适航取证和商业化落地进程。

价值二:基于精准数据的量化分析

本报告所有结论均基于严谨的数据分析,整合了全球权威机构与航空产业网的独家数据,提供精准的量化参考。

市场规模:根据工信部和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的数据得知,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已达到5059.5亿元,同比增速高达33.8%。中国民用航空局的预测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融资数据:通过整理“经度”系统收录的低空经济产业链头部企业三百八十余条融资记录,以及全面复盘近年来全球与中国的投融资事件,特别是2024年eVTOL领域的融资热潮,揭示资本的流向与偏好 。

企业数据:中国低空经济的参与者阵营庞大,覆盖了从无人机到eVTOL、从民营企业到国家队的完整生态捷一科技自有产业链数据库“经度”系统收录了低空经济产业链相关产业三百余家企业(有自主产品或服务的企业),其中头部企业一百八十余家。


头部企业细分领域图@航空产业网

拥有超过10家头部企业的省份合计占了70%,其中广东省以拥有低空经济产业链头部企业数量16%占据第一。


3:头部企业地域分布图如@航空产业网

价值三:提供前瞻性的战略与投资指引

本报告旨在超越信息陈述,提供具备前瞻性的决策参考。

风险剖析:客观分析产业面临的政策与监管不确定性、核心技术瓶颈、商业模式待探索、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以及人才短缺等核心风险与挑战。

战略建议:分别针对政府监管机构与产业参与者,提出涵盖顶层设计、基础设施布局、技术攻关、生态构建、场景切入等维度的系统性战略建议。

投资指南:为投资者提出明确的赛道投资优先级:基础设施先行(1-3年)、核心零部件为王(3-5年)、运营服务定终局(5年以上) 。并指出应重点关注空管系统、动力电池、高可靠性飞控、头部eVTOL企业及“军转民”、“车转空”的结构性机会 。

本报告适用对象

投资者与金融机构:用于高价值标的筛选、项目风险与回报评估。

企业决策者(航空/汽车/物流/能源/地产):用于战略制定、跨界融合路径探索及合作伙伴遴选。

创业者与高管团队:用于洞察赛道机会、明确技术路线与商业化策略。

政府部门与产业园区负责人:用于产业政策的科学制定与精准招商引资。科研机构与行业研究者:用于获取全面、深度、前沿的一手研究资料。

申请演示与采购报告

以上分析是航空产业网打造的“经度”系统(“航空航天市场与供应链信息系统”)的一部分,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或点击阅读原文注册,联系我们进行产品演示






原文链接 : 点击查看

附件:

20250714-2025年全球及中国低空经济全景深度研究报告 .pdf


评论 (0)


暂无评论

免费试用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将会尽快与您联系
若当前手机号码未注册航空产业网,系统在您提交信息之后会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用户密码默认手机号码最后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