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打造低空经济产业生态圈

政府部门低空经济采购情况分析 获取样刊

航空产业网 2022-12-01

3825 0 0

2022珠海航展已告一段落,除了众多国产无人机尖端装备相继亮相,越来越多的民用无人机也在航展期间受到更多关注,无人机产业蕴含的巨大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正在逐渐凸显。

根据民航局发展计划司发布的《2021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21年底,全国范围内获得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证的无人机通用航空企业12663家;全行业无人机有效驾驶员执照12.08万本;全年参与民航局无人机云交换系统的无人机飞行小时共有143.6万小时。根据国内外部分权威机构的预测,到2030年,全球无人物流配送市场将达万亿级的规模,3-5年空中载人无人驾驶技术将进入成熟期,eVTOL飞机市场预计达万亿美元,同步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服务,中国市场将占全球三分之一的份额。无人机产业正逐渐成为通航产业发展的新的牵引力。

2021年5月,浙江省正式发布了《浙江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其中重点提到要发挥杭州在航空航天产业方面优势,而低空经济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航空航天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以全新的理念为航空业带来变革,成为杭州市推动航空领域创新、消费业态升级的新动能。本届航展期间,杭州市投促局以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为主题举办了产业研讨会,与众多无人机企业、专家代表共同探讨了低空产业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无人机已在农林植保、抢险救援、环境与气象监测、智慧城市、地图测绘、物流运输、娱乐消费等诸多领域崭露头角。

无人机飞行作业最核心的条件之一则是空域。2016年中国民航局发布《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空中交通管理办法》(MD-TM-2016-004) 规定无人机必须在隔离空域飞行,低空空域资源的真高(即以飞机正下方地平面为基准测量的高度)进一步被限定,资源量随之被压缩。低空空域资源是国家重要资源,其受制于地表结构、近地面过程、雷达、通讯、噪声、公共安全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根据中国民航局2021年无人机云数据统计,运行高度在120米以下的无人机占96.5%,很显然,低空空域已经成为了一种稀缺性资源,而现有低空空域管理与无人机行业发展不匹配已成为制约无人机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低空空域管理不仅要解决低空空域资源问题,还需要对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技术体系、基础配套设施、标准规范体系、上下与产业链等一系列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2021年,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与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联合成立了浙江这里飞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国家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的建设者和杭州市无人机运行管理服务中心的运营主体,这里飞公司承担了建设杭州市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推动无人机产业在未来科技城集聚、打造全球无人机产业高地的重要使命。

公司基于人工智能、5G通信、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自主研发以城市场景为核心的无人机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测试平台及综合应用平台,为地方政府、无人机企业和用户提供无人机运行管理服务、空域智能化管理及系统集成、无人机测试与评价、运行准入与服务、航行情报、无人机起降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标准与规范研究、行业咨询等服务。截至2022年11月底,杭州市无人机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已经稳定上线运行900余天,累计服务无人机运行超10万架次,运行时间超2万小时,具备了成熟的运行经验。

试验区建设和多领域场景应用也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初步统计,目前在杭州已有250余家无人机研发、生产制造、培训、运营等相关企业,初步形成了一个无人机产业生态。

杭州市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期待各界共同参与!



评论 (0)


暂无评论

免费试用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将会尽快与您联系
若当前手机号码未注册航空产业网,系统在您提交信息之后会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用户密码默认手机号码最后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