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6飞机——中国第一架超声速战机

航空航天全产业链月度动态报告 获取样刊

航空产业网 2023-11-18

2916 0 0

随着国家“二五”计划和三线建设的大规模展开,航空工业新建成一批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形成了较完整的科技工业体系,逐步走上自行设计新机的道路,多种型号相继问世。

歼6飞机是新中国自行试制成功的第一架超声速歼击机。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世界上能够制造这种类型飞机的只有美国、苏联等少数国家。

歼6飞机的成功试制,不仅使我国完成了由高亚声速飞机向超声速飞机的转变,更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1958年12月17日,歼6甲飞机首飞成功;1959年9月30日,改型设计的白天型歼6乙飞机首飞成功。飞机与配套涡喷6发动机分别由松陵机械厂(现航空工业沈飞)和黎明机械厂(现中国航发黎明)试制。

这两型飞机的试制正值“大跃进”时期。按照当时以“最大的跃进速度”试制出新歼击机的要求,两家工厂采取“快速试制”方法,都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就完成试制任务。

在后续的试制和批产中,由于盲目更改工艺、材料,甚至错用材料,选用未经试验的替代品,导致飞机质量问题频发,难以转入稳定批产。到1960年,三年的时间,工厂没有试制出合格产品,厂内积压了上百架存在质量问题的飞机。涡喷6发动机同样如此。

960年底,国防工业三级干部会议召开。根据调整整顿和质量整风的精神,工厂一方面健全组织机构,恢复建立各项规章制度,深入整顿生产秩序,推进科学管理;另一方面集中力量推进零备件生产和飞机、发动机返修。“航空产品优质过关”运动由此而来。

1962年初,按照上级要求,工厂开始“原原本本”地按米格-19C白天型飞机资料重新试制歼6——在质量管理上采取严格措施,制定试制工作《十项开工标准》,达不到标准的不准开工生产;集中技术力量,攻关突破104项关键设计与工艺。

1963年9月23日,重新试制的歼6丙(后改称歼6)飞机首飞成功。吴克明、商宗尧、白玉宝等多名试飞员历经两个多月试飞,完成16个项目试验,试飞结果表明飞机达到设计要求。

963年12月11日,中央军委向松陵机械厂发来贺信,对优质歼6飞机试制成功给予了高度评价:“优质歼6飞机试制成功,并经国务院航空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定型,这是加强我国国防力量的一件喜事,是我国航空工业开始全面好转的一个标志。”

1964年,歼6飞机在全国工业新产品展览会上展出并荣获一等奖。

1964年6月,首批试制的歼6飞机交付人民军队使用。海军司令部、政治部向航空工业沈飞赠送锦旗。

歼6飞机装备人民军队时,正值我国土防空作战关键时期。歼6飞机以击落击伤23架敌机且自身无一损失的蓝天功勋,保卫了祖国东南沿海和西南边疆、海岛的领空安全。

1974年1月,西沙群岛保卫战爆发,西沙海战第二阶段作战中多批多架歼6歼击机配合舰艇编队,乘胜收复西沙三岛,有力保卫祖国海疆的领土主权完整。

自装备人民军队以来,歼6飞机在刀光剑影中,尽显英雄本色。它向世界宣告,中国军队具备了在陆地和海洋上大规模驱逐敌人的能力之后,也可以独立捍卫自己的领空。

为满足人民军队在各种环境、各种条件下的使用需求,歼6飞机逐步衍生出了一个成员数量惊人的歼6家族,包括歼教6、歼侦6和多种试验平台。

歼教6保持了歼6的大部分性能并整合了多种机型的优点,成为我国第一型超声速教练机,其综合性能优于我国此前使用的喷气式教练机,人民空军对该机的评价是“设计很成功”。

歼侦6是歼6飞机的战术侦察型,主要用于对浅近纵深、宽大正面目标进行照相侦察,获取战役战术情报。

改革开放以来,航空工业贯彻中央精神推进航空产品出口,1979年埃及项目是中航技成立后第一个出口合同,也是中国航空产品第一次以贸易形式打入国际市场。

此后,航空工业积极开拓航空产品国际市场,陆续实现重点项目突破。航空产品出口迅速增长,成交国不断扩大,型号不断更新迭代。

在歼教6飞机基础上,航空工业自主研制了我国第一种电传操纵的纵向变稳试验机,填补了空中模拟技术的空白。

新时期,列装歼20、歼16等新型战机的人民空军以瞄准打赢目标锤炼部队实战能力,筑牢了从难训练、着眼打赢的战斗力基石。

歼6飞机是具有传奇性的一型装备。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歼6飞机成为中国唯一能够成批生产、装备空军的主力歼击机,是中国服役时间最长的歼击机之一,创造了击落击伤敌机23架、自己损伤为0的纪录,为捍卫祖国和平与安宁建立了不朽功勋。

原文链接 : 点击查看


评论 (0)


暂无评论

免费试用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将会尽快与您联系
若当前手机号码未注册航空产业网,系统在您提交信息之后会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用户密码默认手机号码最后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