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谭瑞松: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军工央企必须轻装上阵

低空经济与新兴航空器产业链月度动态报告 获取样刊

航空工业 2022-03-09

1444 0 0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航空工业党组书记、董事长谭瑞松提交了一份关于建立军工央企资产调整平台的提案,呼吁从行业管理、政策机制上着手解决军工资产市场、能力和资产流动性等问题,让军工央企释放更多存量资产的市场价值,优化资产结构,轻装前进加快迈向世界一流企业。提案得到了参会各界委员的热烈响应。

       作为中央企业中一类较为特殊的群体,军工央企一方面肩负着推进国防军队装备现代化的使命,另一方面也承担着国民经济建设的任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此后,面对军品任务减少、订单不足的严峻形势,军工央企开始探索“军民结合、以民养军”的发展道路。

       经过多年发展,在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同时,军工央企的经营能力也开始逐渐面临各项挑战。自2016年起,按照国务院国资委的要求和部署,军工央企开始逐步推动聚焦主业和瘦身健体工作。

       在经历了“瘦身健体、提质增效”系列改革和近年实施的“两非”剥离处置、“再压减”等工作后,处在新阶段、新格局、新理念高度的军工央企,横向对优看齐其他央企,纵向总结归纳自身优势与不足,深刻感受到自身盘活存量资产,处置非主业、非优势企业及业务(“两非”)和低效、无效资产(“两资”)中存在一些问题,具有较大提升空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在深化军工央企改革中,有效盘活和处置存量资产、提升资产运用质量和效益至关重要,能够为军工企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为此,谭瑞松建议在政府主管单位的统一组织部署下,建立完善军工央企资产调整机制和军工企业资产调整平台,推动各军工央企调整资产信息资源与市场资源的开放共享,以及资产运作能力的协同合作,促进存量盘活和资产流动,处置“两非”“两资”,实现最优交易。

       此外,该平台还有利于推进“大军工”“全社会”两个市场的双循环,支撑各军工央企产业优化轻装前进,保障装备科研生产的高质量发展。

       航空工业作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中唯一的军工央企,多年来积极实践支撑军工主业发展的资产管理体制机制与模式创新,探索“开放、共享、协同”的大军工资产调整新的机制和模式,企业资产调整基金、资产接收处置平台、产权交易服务平台以及产业投资基金相对健全、成熟,并且拥有众多成功案例。

       谭瑞松表示,依托航空工业建立资产调整平台,会更加有利于带动和促进军工央企整体能力提升。

       军工央企具有特殊属性,军工资产同样“自带加成”。为有效破解流动性难题,谭瑞松在提案中提出,可结合融合发展战略,调整和完善政策与管控机制,有条件放开部分资产流动性限制,推动符合条件的军工资产回归一般资产属性,促进落后产能、闲置低效资产的再配置、再利用,实现国有资本的价值最大化



评论 (0)


暂无评论

免费试用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将会尽快与您联系
若当前手机号码未注册航空产业网,系统在您提交信息之后会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用户密码默认手机号码最后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