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划2028年启动天问三号火星采样返回任务

航空发动机产业链月度动态报告 获取样刊

SpaceNews 2024-09-05

1591 0 0

赫尔辛基——据天问三号火星采样返回任务负责人透露,中国计划于 2028 年发射天问三号火星采样返回任务。

9月5日,天问三号总设计师刘继忠在安徽屯溪举行的第二届深空探测国际会议(天都)上介绍了天问三号任务的最新进展。

天问三号将由两次地球发射组成。两次长征五号火箭发射将分别搭载着陆器和上升器以及轨道器和返回舱。进入、下降和着陆将以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所用的技术为基础。

此次任务还可能包括一架直升机和一个六足爬行机器人,用于在远离着陆点的地方收集样本。

今年早些时候,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孙泽洲对官方媒体表示,天问三号工作进展“相对顺利”,预计将于 2030 年左右发射。 

多年来,该任务的时间表一直在 2028 年和 2030 年发射年份之间徘徊。火星的最佳发射窗口每 26 个月开放几周。任务更新几乎没有提供与硬件进展相关的信息,因此很难评估时间表。 

美国宇航局正在开展自己的、更为复杂的火星样本返回任务。然而,由于预计成本超支,该计划正在重新评估。正在进行研究以确定能够比当前计划更快、更便宜地运送样本的概念。

寻找生命、保护行星

据中国中央电视台报道,刘志军表示,寻找生命证据是天问三号的首要科学目标。 

早先的报道指出,潜在着陆区的选定将部分基于天体生物学相关性。这包括可能适合生命出现和保存的环境,如沉积或热液系统、过去水活动的证据和地质多样性。 

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天问三号的三个预选着陆区。它们是亚马逊平原、乌托邦平原(祝融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的区域)和克里斯平原。这些着陆区是根据科学潜力、工程限制(例如低海拔,这使得在着陆前有更多机会利用大气减缓下降速度)和基于当地大气条件的安全性而选定的。

任务挑战包括采样、从火星表面起飞、轨道会合和行星保护。

至于后者,据中央电视台报道,此次任务将严格遵守行星保护方面的国际协议。这涉及到在返回途中努力避免对火星或地球造成污染。 

《外层空间条约》是约束各国行星保护的主要法律文书。国际科学理事会下属的全球性机构空间研究委员会 (COSPAR) 提供了行星保护的详细指南。 

国际合作、火星研究站

新华社报道,天问三号任务还将包括国际合作,涉及有效载荷、样本和数据共享以及未来研究规划等领域。 

中国表示,计划与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合作研究和共享火星样本和数据。中国国家航天局 (CNSA) 已将其嫦娥五号月球近侧样本返回任务的样本提供给国际研究人员进行研究应用。预计最近完成的嫦娥六号月球远侧任务 也将这样做。

未来,天问三号还将与各国和研究机构合作,确定未来火星研究站的目标和任务。这将包括分析需求、开展概念研究、设计实施计划和解决关键技术挑战。

原文链接 : 点击查看


评论 (0)


暂无评论

免费试用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将会尽快与您联系
若当前手机号码未注册航空产业网,系统在您提交信息之后会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用户密码默认手机号码最后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