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检效率提升10倍!湖南发布两大交通数字创新成果

无人机产业链月度动态报告 获取样刊

国资香江 2025-10-24

161 0 0

1024日,2025年度湖南省公路学会学术年会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学术交流会议在长沙举行。湖南轨道集团旗下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交通设计院”)正式发布两大创新成果——湖南省交通基础设施低空巡检平台、InSAR形变早期识别云平台,标志着湖南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公共安全防控及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

前者以无人机为“翼”,精准锁定桥梁、道路、航道等交通基础设施的细微病害;后者借卫星为“眼”,依托InSAR遥感技术穿透云雾与植被,敏锐捕捉地表早期形变。一“翼”一“眼”,空天联动、优势互补,共同构筑起覆盖全省交通基础设施的立体化、智能化云上守护网”。

在株洲天元大桥,一架无人机从桥头机巢平稳起飞,沿着预设航线精准掠过主塔、斜拉索与主梁等关键部位。高清镜头下,桥梁裂缝、支座变形、桥墩腐蚀等细微病害清晰可见相关数据实时回传至湖南省交通基础设施低空巡检平台。

平台集成了上百种AI识别算法,如同一位不知疲倦的“云端诊断师”,一旦识别到潜在风险,预警信息即刻推送至养护管理部门。巡检结束后,系统还能一键生成报告,并将病害位置精准标注于桥梁三维数字模型,为后续决策提供立体、直观的“病情地图”。

过去,桥梁巡检依赖人工攀爬,不仅耗时耗力,还面临高空作业风险,桥梁底部、高墩等隐蔽区难以抵达。

我们通过在核心区科学规划航线,可实现无人机24小时高频次、全覆盖的自主巡检,并在5分钟内快速响应抢险等突发状况。湖南交通设计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向建军介绍道以往需要数十人连续奋战数周的任务,如今仅需数日便可精准高效完成。

效率跃升的背后,是多项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该平台集无人机指挥调度、数据汇聚、安全监管、数字孪生与智能分析于一体,可接入1000架以上多品牌无人机,支持100架以上实时调度。“平台病害识别准确率超95%,裂缝识别精度达0.1毫米,高危作业风险显著下降。”湖南交通设计院试验检测中心总工何现启介绍。

低空智能巡检的应用场景正持续拓展。在衡阳渌口航道,无人机已悄然上岗,成为水运养护的新力量。依托AI智能排期系统,无人机可自动巡航,一旦发现异常,便自主切换多角度进行高清拍摄,画面实时回传,工作人员同步复核、快速处置。

这是湖南省首个低空航道智能巡检项目。平台专为航道打造的湘航飞巡应用,能自动执行航道巡查、浅滩监测等任务,实现对航道的实时、多维度智能监测。”湖南交通设计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林鸣介绍道。

目前,该低空巡检平台已在长沙、株洲、娄底、永州、岳阳、湘西凤凰等地的公路、水运、轨道、市政、房建、水利等多个领域成功应用。未来,还将延伸至交警执法、城市管理、森林防火、电力巡线等领域,构建起覆盖全省的全域低空感知网络。

当无人机在低空织就一张精细化巡查网络,一个更深层的命题随之而来:在广袤复杂的交通网络中,如何精准识别那些潜藏早期形变风险的“关键少数”区域,从而实现无人机资源的高效、靶向投放?

湖南交通设计院的答案是——“向天借眼”。该院联合国内科技企业,自主研发了InSAR形变早期识别云平台,以我国“陆地探测一号”卫星数据为核心,依托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穿透植被与云雾遮蔽,精准捕捉地表毫米级的沉降、裂缝与缓慢滑移。

不仅如此,平台还能回溯多年形变历史,对边坡、桥梁、隧道等关键结构开展长时间序列分析,科学预判变形发展趋势,为风险防控赢得宝贵“时间窗口”。

这一回溯能力对山地丘陵占比超七成的湖南而言尤为重要。以高速公路规划为例,若能在前期准确识别并避开地质风险区域,便能从源头上防范安全事故,为交通基础设施的全生命 周期安全筑牢根基

“一张卫星影像可覆盖1500平方公里以上,单个监测点精度达3米×3米。”湖南交通设计院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彭凌星形象地解释,“这相当于一次扫描整座城市,却能识别出‘半张办公桌大小’的微小形变区域。” 

有了这样一张“天眼”精准锁定风险区域,后续的精细核查便有了明确靶向。一旦InSAR平台圈定高风险区域,系统即可自动调度就近无人机,对重点区域开展高频次、高精度详查。

“通过深度整合InSAR形变数据与地质、水文、气象等多源信息,将表层形变现象与深层灾变机理紧密耦合,我们构建起以‘数据—机理双驱动’为核心的智能分析体系。”湖南交通设计院副总工程师胡惠华介绍,“这一体系显著提升了隐患识别的查全率和灾害预警的准确率。”

实际应用数据显示,该平台在复杂工况下的风险预警准确率提升超30%,应急响应效率提高60%以上。

目前,该平台已在平益高速、安邵高速及铜仁至天柱高速等项目成功落地,可广泛应用于公路灾害防控、轨道交通安全监测、库岸边坡评估等领域,成为交通基础设施领域防灾减灾的“科技哨兵”,为路网安全运行提供坚实支撑。

此次两大平台的发布,标志着湖南交通设计院在低空经济与“空天地”一体化感知网络构建上迈出关键一步。而这,仅是该院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湖南交通设计院以前瞻视野抢滩布局快速磁浮、工程健康安全、低空经济、智能网联、数智交通战略新兴领域,加快构筑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优势。

制度先行,厚培创新沃土。为打通创新成果从“实验室”到“工程现场”的转化通道,该院系统优化管理制度,完善职责分工、激励机制与考核体系,并专门设立创新研究院、数字化中心、工程技术中心,担当新质生产力的“引擎”与“大脑”。

在湖南省首条智慧高速——平益高速上,码上OK二维码报警系统实现一键定位、秒级响应;融合车路协同的主动交通管控系统,可针对8类事件自动生成上万种策略,为高速装上智慧大脑

BIM技术领域,湖南交通设计院自主研发的全过程工程管理系统,实现设计、施工、运维全周期数据贯通。衡阳至永州高速BIM解决方案荣获Bentley 2023全球基础设施光辉大奖赛决赛突出成就奖,成为当年公路与高速公路类别唯一入围的中国项目。

今年3月,湖南交通设计院承接快速磁浮交通成套技术攻关四——“高性价比桥建结构研究”任务,深度融入湖南省磁浮产业链建设,助力系统创新、降本增效。

在防灾减灾一线,微动探测、机载激光雷达、InSAR等前沿技术协同发力,显著缩短道路抢通时间。湖南交通设计院自主研发的长大桥梁健康监测云平台等产品,已获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23项,荣获省部级科技与勘察奖项20余项。

创新一子落发展满盘活。截至目前,湖南交通设计院累计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与设计奖项800余项,包括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詹天佑大奖7项国家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金奖;拥有专利500余项,参编国家及地方标准41部,承担科技课题150余项。

“我们正全力攻克新型交通关键核心技术,探索打造数智交通示范应用与创新项目,加快培育具有特色优势的新型交通产业新质生产力。湖南交通设计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向建军表示面向十五五,湖南交通设计院将加快推动传统勘察设计业务向数字化、绿色低碳与交能融合转型;持续加强科技创新与产品研发,支撑主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快速磁浮技术,全面掌握并推动技术标准化发展与产业化应用,实现从轻资产模式向资源可利用、可开发、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模式跃升。

原文链接 : 点击查看


评论 (0)


暂无评论

免费试用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将会尽快与您联系
若当前手机号码未注册航空产业网,系统在您提交信息之后会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用户密码默认手机号码最后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