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简介、直属单位与主营业务
2022年04年24日
航景创新 2025-08-11
未来城市的低空领域正迎来变革——这里不再只是飞鸟与风筝的舞台,而将演变为纵横交错的“空中走廊”。在这片新兴的低空疆域中,一批以航景创新为代表的创新先锋正在北京房山区书写“新篇”,近日,《广州日报》探访了航景工厂,从产业发展的视角带领大家了解在房山成长的低空领军企业。
乘坐便捷的北京地铁房山线到站,远处山峦叠嶂,近处现代化厂房鳞次栉比——这片曾经的城市边缘地带,如今因低空经济的崛起而焕发蓬勃生机。近日,广州日报民营经济调研团队走进北京房山区,对话低空经济企业家、政府官员及学者,解码低空经济领域的创新实践。
硬核攻坚:造出能扛1吨重物的“空中大力神”
如今的行业翘楚,也经历过创业的九死一生。最困难时,当地政府的“服务包”机制提供了强大后盾——资金短缺,协助对接融资;招人难,帮助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全方位支持使航景创新能更专注于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
20世纪90年代,王伟省下零花钱苦等数月购买的《航空知识》杂志,为他打开了一个比追星更璀璨的世界。谁能想到,这个痴迷航空模型的追梦少年,日后会成为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掌舵人。
如今,他创立的北京航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景创新”)专攻重载无人直升机,堪称无人机界的“举重冠军”。不要以为无人机只能拍风景或送快递,航景创新主力机型FWH-1500能扛6枚50公斤灭火弹进行森林消防,翻越7座山在暴雨大雾中投送应急物资。FWH-3000更是无人机载重“天花板”,1吨的载重能力使其位列国际先进水平。
“前店后厂”省百万物流成本
能够成为行业翘楚,航景创新做对了什么?“我们方向对了,团队有共同的价值观:做好产品,做好服务,坚持长期主义。”航景创新首席品牌官宋阳表示,团队有坚定的战略定力,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火爆的时候,公司坚持做工业重载无人机,这条赛道投入大、周期长,但技术壁垒和价值高。所以得耐得住寂寞,持续投入研发,聚焦在大载重,不盲目扩张。“我们坚信产品能力是公司的尊严和生命线,所以死磕核心技术,尤其是飞控和动力系统,实现核心技术和零部件的自产自研。”
团队耗时5~6年自主研发200kW涡轴发动机和300kW涡电混动系统,实现动力系统国产化。让联合创始人吴双引以为傲的是,航景创新无人机实现全国产化替代,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业内少数实现全产业链自主可控的企业。
走进航景创新工厂,轰鸣的机器声中,产业工人正在赶制订单,一台台大型商用无人机整装待发。“订单供不应求,目前年产能已达300架。”宋阳说,“去年获得北京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产业基金等投资后,公司正扩大产能,未来一两年有望实现年产500架。”
这样的发展速度,得益于2018年开始入驻中关村房山园后采用的“前店后厂”模式:3000平方米研发空间+5000平方米厂房“贴脸”布局,省下百万元物流成本,让技术落地像“拼乐高”一样丝滑。
如今,研发楼和制造车间只隔一条马路,图纸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仅需3分钟。创始人王伟调侃:“以前转化技术得跨省奔波几百公里,现在过个马路就行。”目前,30多家企业被这种“马路效率”吸引,组团把园区变成高精尖“变形金刚基地”。
趁势而起 进入发展快车道
航景创新如今的成就,离不开创始人王伟和团队在无人机领域长年深耕。王伟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自控系,曾任职北航无人机所无人机总体技术负责人。作为国家无人机专家库专家、北京市创业领军人才,他将核心技术自主权视为生命线。无轴承旋翼系统、多余度飞控系统、复合材料主旋翼、航空涡轴发动机……一系列突破性技术,让航景创新的FWH系列无人直升机跃居国际先进水平。
如今,航景创新已构建起飞重量200公斤~2500公斤级全产品矩阵,在应急救援、运输投送等领域成为行业标杆,开创国内大载荷无人机携弹森林灭火的先河。公司产品不仅在国内供不应求,更远销东南亚、中东、非洲,赢得全球市场认可。
荣耀背后是创业的九死一生。航景创新在公司转型产品化时曾遭遇资金寒冬,联合创始人吴双毅然卖房注资。“资金最困难时,我们暂停研发收缩开支,专注项目交付渡过难关。”王伟坦言。
更强大的后盾是房山区“服务包”机制的“神助攻”。所谓“服务包”机制是北京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的一项举措——根据企业定位提供普惠性政策集成,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并针对企业发展中需要协调帮助的困难,依法依规量身定制解决方案。“我们深切感受到房山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提供的全方位支持。”宋阳谈道,2024年10月,企业提出融资诉求,“服务包”总管家和服务管家立刻行动,积极协助对接北京顺禧基金,成功获得1亿元融资;2025年1月,企业提出扩大厂房的诉求后,房山区积极协调园区企业中车、中铁装配等,目前正在协助企业进行选址工作;针对企业人才难招的问题,政府的服务管家积极帮助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为企业输送高技能人才……政府的高效服务和全方位支持使航景创新能够更加专注于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
2023年9月,工信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提出:要聚焦各类自然灾害、城市特殊场景火灾、紧急生命救护等重点应用场景,推广一批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显著应用成效的安全应急装备,尤其把无人机列入重点研发、重点推广、重点开发产业链的安全应急装备,力争到2025年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
2024年,北京发布《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到2027年实现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突破5000家、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等目标。
为此,房山区印发《房山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计划到2027年,打造以低空智造为特色的低空安全应急产业园,以无人化、数字化、智能化为技术特征的新型低空装备在航空应急救援、智慧物流配送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城市空中交通实现示范运行,形成5个以上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应用场景。正在建设中的低空安全应急产业园,将整合研发测试、智能制造、调度指挥、人才培训等全链条功能。一条千亿级产业链,正在京西南加速成形。
房山区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区正在持续完善航空应急产业谱系,形成集产品研发、生产制造、技术服务、保障服务于一体的航空应急救援产业生态。
政府成为产业生态“架构师”“联链人”
当重载无人机扛起吨级物资翻越七重山峦,北京房山的低空产业图景正从蓝图变为现实。在这片热土上,我们深感政府的“服务包”机制恰似精密的产业操作系统,其营商环境优化不是口号,而是以“产品经理”思维重塑产业生态的硬核实践。
企业腾飞的翅膀之下,是政府坚实的托举。翻看这份“服务包”:企业资金紧缺时,政府牵线1亿元融资“及时雨”;厂房扩张需求浮现,智能制造组立刻牵线中车、中铁装配为新产能落地铺路;月租仅1500元的人才公寓,让年轻工程师们安心扎根房山。稀缺的北京落户指标在高端人才争夺战中成了“定海神针”,使企业从“招人难”变为应届生全员留任的“人才磁场”。政策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更是长跑时的补给站。
从产业集聚到生态融合,政府是产业生态的“架构师”。房山深谙产业非企业简单堆砌。当中关村房山园以“前店后厂”模式让航景创新的研发楼与车间仅一街之隔时,技术转化时间从跨省奔波压缩为“过条马路”的三分钟——这不仅是百万物流成本的削减,更是创新链与产业链的重组。政府更进一步扮演“联链人”,主动撮合航景创新与上下游企业共担市级灭火无人机课题,四个月完成从立项到实战演练。政府铺设协同网络之后,市场要素则自发生长。
不难看出,政策设计直指产业“七寸”,成为企业敢闯的底气。当国家五部委将无人机列为安全应急装备重点,房山火速出台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方案不务虚——明确2027年实现城市空中交通示范运行、打造5个以上可复制场景,更以复杂地貌为天然考场,让“房山验证”的解决方案走向全国。
在这里,我们见证了一场政府角色的蜕变:从管理者转型为“产品经理”,将企业需求作为研发方向,反复迭代服务流程,以政策工具精准集成解决方案。创业者“死磕完美”的工匠精神,与政府深耕营商环境的执着如出一辙——当政策制定者同样以用户思维打磨服务,企业创新的翅膀方能真正御风而行。
暮色中,无人机群航灯如星。它们承载的是一个区域从产业追赶到生态引领的雄心。房山低空经济的创新实践证明:优化营商环境绝非虚功,它是政府以系统思维编织的创新之网,是以“用户视角”重塑治理逻辑的躬身实践。当每个“服务包”都精准命中企业成长的痛点,千亿级产业链的崛起便水到渠成。
2022年04年24日
2022年04年20日
2023年03年18日
2019年10年05日
2024年05年23日
2024年05年17日
2023年01年06日
2023年05年23日
2023年02年14日
2024年01年24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