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发黎明: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再提速

两机叶片产业链月度动态报告 获取样刊

国资报告杂志社 2024-09-03

1810 0 0

中国航发黎明,“被誉为中国喷气式航空发动机的摇篮”。

现在距离中国航发黎明发动机装配厂“李志强班”职工,收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已经一周年了。

2013年8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到黎明考察,详细了解航空发动机的研制生产情况,并与“李志强班”职工亲切交流,对他们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2023年9月1日,一封重要回信送到了当年给习近平总书记现场汇报工作的发动机装配厂“李志强班”创始人李志强手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信中提到:“看到来信,我想起了十年前同大家在车间交流的情景。这些年,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有了长足进步,初步探索出一条自主创新发展的新路子,航空发动机研制战线的同志们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

这勉励和重视成为“李志强班”职工和航空发动机研制战线全体职工奋斗的力量源泉。

坚定航空报国志向。一年多来,中国航发黎明加快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中国航发黎明组建了282支“铸心”新长征党员突击队,打造型号攻关的“尖刀连”;开展43对党建共建,打造产品全价值链的“桥头堡”;构建“一体两翼”青年工作模式,培育创新驱动的“先锋队”。

全力培养大国工匠。研发“大国重器”就要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培养大国工匠。首先,中国航发黎明深入实施“铸心”工匠培养计划,抓实岗位授权、定制培养、以赛育人、名师带徒,着眼“大国工匠”的职业发展平台搭建和载体拓展,做实做细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其次,持续培育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夯实基础管理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以班组建设为抓手,不断健全管理机制、规范建设标准、创新工作方法、加强考评激励。再者,推出“揭榜挂帅”“青年人才成长奖”“课题攻关奖励”等一系列鼓励创新的“组合拳”。

加快自主研制步伐。中国航发黎明当好原创技术“策源地”,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一年来,中国航发黎明以数据信息融合为依托,建成了多条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生产线。如今,一台台AGV无人运货车穿梭行进在生产线上,机械手通过“智慧大脑”进行精准工作。零件安装、测量、加工、运输,一系列操作有条不紊、一气呵成,零件加工效率、加工一致性得到大幅提升。

强化产业集群打造。以“协同创新”为理念,中国航发黎明一方面积极发挥牵引带动作用,围绕航空发动机产业链、供应链,精准布局创新链,以满足国防装备建设需求为出发点,大力助推专业化供应商发展,形成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航空发动机核心零部件制造产业集群。另一方面,中国航发黎明推进全级次供应商管理,拉动产业链配套能力提升,保障科研生产任务全面完成。

截至目前,中国航发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性持续增强,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有力促进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步伐加快。

原文链接 : 点击查看


评论 (0)


暂无评论

免费试用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将会尽快与您联系
若当前手机号码未注册航空产业网,系统在您提交信息之后会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用户密码默认手机号码最后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