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适航标准的低成本航空发动机“破局”低空经济

低空经济与新兴航空器产业链月度动态报告 获取样刊

鸿鹏航空Falcon Aviation 2024-05-04

2156 0 0

鸿鹏资讯HP NEWS2024年,随着“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行业热度迅速“沸腾”,近日,鸿鹏航空总工程师王进出席北京低空经济论坛,与来自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民航大学的领域专家、企业家与资深从业者一起,分享了自己对低空经济发展的观察。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产业之一,低空经济市场潜力巨大——据中国民航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35年,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5万亿元。

面对万亿级新赛道,如何抓住时代机遇?如何推动行业全面发展?活动现场,王进表示:符合适航标准的低成本航空发动机将成为行业发展的“破局”关键。

低空经济在我国其实早已广泛存在,从农业植保到电力巡检,从物流配送到旅游观光,从环境监测到应急救援,同时涵盖了第一、二、三产业。

同时,我国低空空域的管理已经建立起科学的理论体系、法规标准体系、运行管理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为行业全面发展提供了优质的资源条件,时代机遇已经显现。

但与此同时,行业也面临着安全性、市场化、标准化等多方面的综合挑战,尤其在通航领域,动力装置作为核心环节,左右着行业发展的效率——作为各种业务的载体,不管是低空载人飞行器、行业级低空无人机还是消费级低空无人机,如何增加续航、降低成本是各类飞行器亟需解决的难题,但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复杂的、多学科集成的工程机械系统之一,我国民用航空发动机研制尚未形成规模化,产量小、价格高,极大制约着行业发展。

王进拥有17年军用航空发动机全寿命管理经验和近十年的民用发动机研发经验,他表示:通航动力是低空经济全面发展“主引擎”,而符合适航标准的低成本动力装置则是其中“破局”关键。

目前,市场主流的发动机动力包括电机发动机、涡喷发动机、活塞发动机和涡桨发动机,它们都具备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其中,涡桨发动机因低油耗、低成本、长寿命等优势更有可能形成万亿级制造市场,也更符合通航领域的大规模需求。

为此,鸿鹏航空自成立以来就致力于聚焦“低成本”、“适航标准”两大产品力,与欧洲两大顶级航空发动机设计机构建立深度合作关系,通过“引进-消化-国产化”路径打造多层次产品体系,以“低成本动力装置”助力行业“高飞”。

原文链接 : 点击查看


评论 (0)


暂无评论

免费试用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将会尽快与您联系
若当前手机号码未注册航空产业网,系统在您提交信息之后会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用户密码默认手机号码最后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