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成为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的供应商

两机叶片产业链月度动态报告 获取样刊

航空产业网 2025-02-21

397 0 0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成为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的供应商

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本公司”),前身系吉林华润生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生化”),2008年度吉生化经重大资产重组后,名称变更为西安航空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地为陕西省西安市。 2014年公司进行了重大资产重组,重组采取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由航空动力向中航工业、中航发动机控股有限公司、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航集团”)、中国贵州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黎阳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等8家资产注入方定向发行股份,购买7家标的公司的股权及西航集团拟注入资产。重组后公司名称变更为中航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重组完成后,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产品范围从大型发动机扩展为大中小型发动机、航模发动机,集成了我国航空动力装置主机业务的几乎全部型谱,丰富了航空发动机的研制、生产和修理范围,发动机主机产业链得到完善和优化。 2016年5月31日,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对公司实际行使出资人的管理职权,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2017年4月19日,公司更名为“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变更为“航发动力”。 目前的航发动力是我国大、中、小型军民用航空发动机,大型舰船用燃气轮机动力装置的生产研制和修理基地,集成了我国航空动力装置主机业务的几乎全部型谱,是国内生产能力最强、产品种类最全、规模最大的动力装置生产单位。承担着航空、航海、航天和国民经济建设领域众多装备任务,肩负着我国航空动力事业发展与振兴的历史重任。 坚持以航空为本,以军品和新机科研任务完成为重点,立足高起点,大力发展外贸航空零部件转包生产,拥有国内最完善的产业链和国际一流的生产加工技术,与美国GE、英国RR、法国SNECMA、加拿大普惠(PWC)等世界著名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固的战略合作关系,并成为数家外国发动机制造公司的近百种零件的海外唯一供应商。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始建于1952年,学校现已建设成为以航空宇航为特色,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是辽宁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三方共建高校,是辽宁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工局共建高校。学校先后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优秀易班共建高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占地面积1731.63亩,建筑面积82.9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3.49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42亿元。图书馆入藏纸质、电子图书共计210万余册。校园教学基础设施齐备,生活后勤保障完善,校园环境优美,可高质量保障各类在校学生2万余人的学习和生活。2020年,学校投入使用航空工程综合实训中心,可容纳近千人开展各类实训。2021年投入使用的研究生新宿舍楼,最大可入住近3000人。预计年底竣工的新能源航空器教学实验科研综合楼,将设置九个科研平台,可容纳13240人开展教学活动。 学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研究生推免权。现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专业学位类别。学校工程学学科进入世界ESI排名前1%,军工制造及其自动化等5个学科先后获批国防特色学科(方向),省双一流建设优势特色学科2个。 学校下设28个教学、科研单位。现有52个本科招生专业,其中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9个,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3个,国防科工局国防重点专业和国防紧缺专业2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省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33个,省级示范专业6个,省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7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1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重点支持专业2个,省级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2个,10个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拥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虚仿真中心,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3个省级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综合实验实训基地,1个省级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近年来,先后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81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一等奖19项;目前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国家级英语授课品牌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72门,省级精品课程27门(包含精品课、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省级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项目10项,校级资源共享课35门。近三年,累计参加省级以上创新创业竞赛项目5277组次。其中,国家级竞赛获奖1983组次,省级竞赛获奖2247组次,涉及获奖学生22896人次,涉及指导教师7793人次。近三年,共实施“大创计划”128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74项,省级项目165项,参与学生5464人次,参与教师1353人次。 学校现有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2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新型重点智库,1个省级军民融合发展研究基地。学校承担各类国家级项目370余项。近五年,科研经费总额达13.4亿元,成果转化额5.8亿元。发表高水平论文38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0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52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10项。学校获批省科技厅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激励试点单位,被授予省教育厅高校服务辽宁振兴发展科技成果省内转化十强高校等称号。 学校2011年组建省属事业单位——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系统开展新能源电动飞机研制工作,相继有多款型号取得型号合格证、完成首飞、科研试飞等工作,奠定了学校电动飞机研制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地位。2021年10月,国家工信部新能源航空器专项确定由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牵头负责,获批国拨经费2.39亿元;2021年辽宁通航研究院新能源电动飞机研发创新团队获中国航空学会创新团队奖。 学校现有教职工1600余人,专任教师1061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57.6%。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特聘院士9人,国家级人才称号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8人,各类省级人才称号116人,7人入围全世界顶尖科学家榜单。有国家国防科工局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辽宁省“兴辽英才”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1个,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18个,辽宁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2011年获批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院校资格,2013年获评“辽宁省来华留学教育示范基地”,2018年获评“辽宁省来华留学示范建设高校”,2021年获评“辽宁省来华留学教育先进集体”。学校与全球17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现有教育部批准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2个,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国(境)外友好院校开展校际联合培养和长短期交流项目40余个。 在70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凝炼了“德能并进、勇毅翔远”的校训,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学校始终坚持以“立足航空、明德育人、求实拓新、志在卓越”为办学宗旨,培养了近13万余名被用人单位评价为“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务实、踏实、忠实”的合格毕业生。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将在服务国家国防事业、国家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和辽宁振兴发展的神圣使命中,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应用型大学。 (相关数据截至2022年10月)

原文链接 : 点击查看


评论 (0)


暂无评论

免费试用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将会尽快与您联系
若当前手机号码未注册航空产业网,系统在您提交信息之后会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用户密码默认手机号码最后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