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简介、直属单位与主营业务
2022年04年24日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2023-01-20
1月19日,十一院召开2023年度工作会,全面回顾总结2022年工作和经验,系统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部署2023年重点工作,表彰2022年度为十一院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团队及个人,颁发年度责任令。院领导班子成员、院各级相关领导、获奖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十一院党委书记王献雨主持。
会上,十一院院长胡梅晓作了题为《勇于变革 守正创新 善作善成 勇毅前行 为十一院“三高”全面发展而团结奋斗》的工作报告。
2022年,在集团公司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十一院坚定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开展全级次改革谋划,重视研发创新自主可控,统筹科研生产和疫情防控,积极探索科学管理路径,竭力防范化解风险挑战,顺利完成年度主要任务,有力推进航天强国建设。
一年来,院经济目标圆满完成,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气动和无人装备营业收入占比64%,全面压减高风险业务,高质量发展经济格局逐步形成。全年风洞试验吹风次数同比增长17%,创历史新高,圆满完成战略战术武器、宇航型号气动仿真与风洞试验任务。无人机累计完成近3000架次飞行任务,总航时突破10000小时,均创历史新高。太阳能无人机再创国内飞行时长和飞行高度最高纪录。演训保障顺利开展,获得上级部门通报表扬及认可。装备研制批生产交付任务刷新纪录。气动关键技术、特种飞行器技术取得突破,取得多个国内首次技术进展,创新成果质量数量齐头并进。市场开拓再创佳绩,军品立项到款再创新高,军贸项目履约顺利完成,民品渠道显著拓宽。品牌优势日趋凸显,各大中央媒体广泛报道院“航天科技助力冬奥”、珠海航展等重大活动,行业地位和话语权持续提升。全面推进深化改革,“1253战略”清晰明确,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各项指令性任务,完成院本部组织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布局优化调整,推进头部公司打造链长企业和尾部公司有序退出。运营管理更加精细,圆满完成“三年质量能力提升工程”和“CH-4无人机质量专项提升工作”全部任务,基础管理、质量管理能力齐升,各类风险有效化解。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建立员工流动与共享机制,推动实现人员“能进能出”,优秀人才日益涌现,纪锋获“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罗晓光和欧东斌获“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新增1个丰台区技能大师工作室。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科研生产工作,创新开展党建融入中心“五融合”工程,成立集团公司首家党外代表人士建言献策工作室,出台《关于加强青年创新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强巡视巡察问题整改,确保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2022年
型号任务全面推进,综合能力显著提升
关键技术突破,转化成效显著
市场开拓再创佳绩,签约履约稳步推进
改革纵深推进,产业结构优化
落实人才强企战略,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运营管理更加精细,管理水平有效提升
持续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升政治能力
总结一年的奋斗历程,十一院获得了深刻而丰富的经验: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肩负起航天强国建设和保军强军的历史使命,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报告指出,过去三年,十一院全面退出高风险业务,脱虚向实,经济形势企稳,结构优化,年均净利润规模5亿元;国内装备型号实现重大突破,践行强军首责;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坚定解决历史问题,持续消化历史潜亏;深化改革,积极推动市场化转型。
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充分肯定,也须深刻认识对标“三高”全面发展要求存在的差距:一是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刻理解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积极把握航天事业“六个常态”的新特征,在推动企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中赢得主动、优势、胜算;二是尚未完全建立适应“高质量、高效益、低成本、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科研生产管理体系;三是精细化管控水平仍需提高;四是创新机制、市场化转型不够;五是党建融入中心工作的创新性和实效性不足。
报告指出,把握好当前的形势任务,对于做好后续工作极为关键。
一、国际格局深度演变,必须牢记强军首责,把握发展机遇。
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链面临严峻挑战,必须加强自主可控能力,培育产业链链长和专精特新企业。
三、深化改革步入深水区,必须以坚定意志推动改革,实现院发展育新机、开新局。
四、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
会议明确了2023年的重点工作,强调在“两个大局”的背景下,十一院肩负的使命更为神圣、责任更为重大,全院干部职工更需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需始终牢记强军首责,坚定战略自信、坚持底线思维,紧密联系发展面临的机遇与要求,努力战胜更为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为十一院“三高”全面发展而团结奋斗。
2023年,十一院全年的重点任务是圆满完成经济目标,“两金”增速、全院劳动生产率、研发投入强度达到既定目标。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重大预研和重大型号立项、研制、批产任务。重点工作:
坚定践行强军首责,全面完成型号任务
完成既定研发项目,宇航、武器型号研制任务。
积极开拓市场,提升履约交付能力
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确保重点项目竞标成功,完成立项、签约、增订。确保完成履约交付、售后保障服务。
完善核心技术体系建设,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构建院核心技术体系,以基础、前沿研究带动原始创新,有力支撑主业地位、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提升,推进原创技术策源地和无人机产业链链长加速建成。完善预研项目差异化管理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军民协同发展
完成气动板块改革,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持续提高上市公司经营质量,夯实无人机产业链链长地位。加快推动航天技术产业转型升级。依托气动创新技术策源地,积极布局新项目孵化和新产业培育。
推进核心关键能力建设,产业链供应链保持稳定
深化能力建设项目论证与落实,系统提升型号研制能力和装备供给能力,确保完成重点项目建设和竣工验收。完善无人装备研制批产能力建设,推进总装总调、导弹总装、机体结构生产线建设。提升自主可控能力。深化质量基础管理,多措并举严控装备质量风险。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经营管理和科研生产数字化水平。
继续推进深化改革,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强化顶层部署,出台《新时代改革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全面推进组织与管控优化调整,落实“1253战略”。全面落实战略闭环管控。完成“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调整。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强化市场主体地位。
打造高层次人才队伍,赋能聚力高质量发展
精准科学选人用人,优化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体系。全面培养锻炼人才,开展专业化培训。构建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联动的分配机制,出台《薪酬管理办法》和《工资总额管理办法》。
优化基础管理体系,强化经营管理水平
继续完善精细化经营管控体系。推动精益化财经管理。持续加强审计、法律和风险管理;持续加强保密、安全和行政后勤保障工作管理。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融入中心、服务大局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加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统筹策划,推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实。全面强化党的组织建设,创新党建融入中心工作的思路和举措。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做好统战群团工作,团结凝聚广大职工。
十一院党委书记王献雨在工作会上讲话,指出:
2022年,在集团公司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全院干部职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开创了院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2023年,全院上下要切实增强 “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慢进是退,不进更是退”的紧迫感,锚定目标,乘势而上,挺膺担当,善作善成,以实际行动推动院改革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要维护团结统一、确保上下贯通,在院改革攻坚、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做到团结统一、步调一致。
二要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拼搏奋斗,防止在取得成绩时忽视自身不足、盲目骄傲自满,防止只顾眼前任务、忽视长远布局,防止只重量的增加、缺少质的支撑。
三要坚持系统思维、掌握科学方法,推动改革发展时,大胆实践、不僵化、固化,要坚持全面观点、全面推进,不走偏、不狭隘。
王献雨强调,要尽快安排会议精神的传达学习,会后,各单位在认真学习领会集团公司近期召开的型号工作会、年度工作会议以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要结合实际,科学做好细化分解,特别注意做好与“十四五”规划中各项目标任务的有效衔接,纲举目张抓好落实。春节将至,各单位要统筹做好新阶段疫情防控、安全生产、保卫保密、消防、信访维稳等各项工作,确保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
院2023年重点工作已经明确,全院干部职工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勇于变革、敢于创新,敢于斗争、团结一心,统筹做好各项工作,圆满完成2023年全年工作任务,为建设航天强国、支撑世界一流军队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2022年04年24日
2022年04年20日
2019年12年07日
2019年12年13日
2023年03年18日
2019年12年11日
2019年12年12日
2019年10年05日
2022年04年12日
2022年05年03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