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之心 赤子情怀——访庞巴迪中国总裁张剑炜

政府部门低空经济采购情况分析 获取样刊

《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 2022-06-06

2929 0 0

■本报记者 唐克军


庞巴迪中国总裁张剑炜


庞巴迪单轨列车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APM全自动旅客捷运系统

上海地铁8号线全自动旅客捷运系统


上海地铁7号线地铁车辆

  当下中国的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市场是一个充满了活力和竞争的市场。而拥有先进的技术、前沿的设计理念、完整的产业链条、众多合资企业和独资企业的庞巴迪公司是这一市场中较为令人瞩目的企业之一。

  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庞巴迪中国总裁张剑炜先生18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呕心沥血的奋斗,也离不开他的远见卓识、洞察世事和独特的生存智慧。在合作伙伴眼中,张剑炜先生是一个真正的谦谦君子。他热爱祖国,尊重朋友,真诚待人,值得信赖,富有人格魅力。18年来,他既为庞巴迪赢得良好的形象和口碑,也为自己的祖国贡献了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永远走在用户和市场前面,用实力征服市场

  1999年,张剑炜单枪匹马、孤身一人从加拿大来到中国的时候,许多业内人士都表示没听说过一个叫庞巴迪的加拿大公司能制造火车。

  现在,从车辆与牵引系统到维护服务和设计,庞巴迪运输集团在中国拥有6 家合资企业、7 家外商独资企业以及 6000 多名员工。这些合资公司为中国持续增长的轨道交通市场提供了3500多辆高速铁路客运车辆、580辆电力机车以及2000多辆地铁车辆。庞巴迪的牵引设备已应用于23个中国城市的地铁车辆。庞巴迪的合资企业在中国还获得了维护超过1600辆地铁车辆的订单。

  在世界轨道交通巨头中,庞巴迪进入中国市场最晚,却在中国市场占有率较高。庞巴迪拥有非常完整的产业链,中国轨道交通领域的每个行业庞巴迪都已进入。对此,张剑炜功不可没。

  很难用常规思路来为张剑炜的成功寻找答案。他没有广泛的政商人脉,没有背景雄厚的智囊团队,没有请中间商和代理商,甚至缺乏国家外交的有力支持。庞巴迪靠什么在中国铁路和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领域披荆斩棘、屡战屡胜呢?

  “庞巴迪在中国市场所获订单,90%以上都不是现成的,而是我们自己开发、走在用户和市场前面去创造机会赢得的。”张剑炜如是说。

  今年上半年,庞巴迪在中国收获颇丰,说拿订单拿到手软也不为过:

  2017年3月,庞巴迪合资企业——青岛四方庞巴迪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BST)获得来自中国铁路总公司的订单,为其提供144辆CRH1A-A型新一代高速动车组车辆,用于中国快速发展的高铁网络。这些新型铁路车辆将在成都和昆明铁路局服役,为持续发展的中国西部成渝西昆贵“钻石经济圈”提供支持。这一经济圈包括成都、重庆、西安、贵阳以及昆明等城市。

  2017年4月,青岛四方庞巴迪铁路运输设备公司再次获得中国铁路总公司订单,为南宁铁路局提供40辆 CRH1A-A型新一代高速动车组车辆。这是青岛四方庞巴迪铁路运输设备公司2004年以来获得的第14笔高铁车辆订单。

  最新一代环保型CRH1A-A铁路车辆不但降低了生命周期成本,而且在可持续运输和旅客舒适度方面树立了新的标杆。CRH1A-A高速动车组的运行时速达250公里,其铝合金车体的设计不但降低了重量,而且减少了轨道磨损和空气动力学阻力,因而可带来更高的性能并降低运营成本。该车辆外观独特,拥有创新的图案、车窗、照明灯等,其出色的节能性在可持续运输和旅客舒适性方面树立了新的行业范式。这批动车组采用极其高效的BOMBARDIER MITRAC牵引及控制系统,该系统的制造商为庞巴迪在华的另一家合资企业——新誉庞巴迪牵引系统有限公司(BNP)。

  新誉庞巴迪今年可谓硕果累累。到目前为止,除了为BST供应上述高铁牵引设备,新誉庞巴迪又签订了4份地铁牵引合同,赢得了6个地铁牵引和控制设备公开投标,将为上海、成都、重庆、南昌和天津的12条线路提供地铁牵引和控制设备。

  张剑炜始终秉承“产品一样,价格比别人低;价格一样,技术比别人强;技术一样,服务比别人好”这个朴素的经营理念,为客户提供最需要的东西,即合理的产品价格、一流的技术以及超出客户预期的完善售后服务,着眼于对中国用户所能做出的贡献,在市场上证明自己的价值。

  正是这种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价值,让张剑炜一次又一次拿下订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持续性成功。

  张剑炜反复强调,庞巴迪将始终如一地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和经验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这既表明了他对自身实力的自信,又体现了他对中国发展的信心。

  坚持互利共赢的君子之道,用人格赢得口碑

  先进的技术、合理的价格、了解用户需求、找准竞争优势、强大的中国团队……这些都是庞巴迪在中国市场不断取得成功的秘诀。但这不是全部,拥有这些不一定等于成功。

  深谙双赢之道的张剑炜明白,要想在中国取得持续性成功,必须真正造福于中国市场,让中方得到切切实实的好处,与中国企业达成永久性合作。张剑炜的双赢之道与中国文化中的君子之道异曲同工、不谋而合,也体现了他独特的生存智慧和人格魅力。

  2017年5月,庞巴迪合资企业申通庞巴迪(上海)轨道交通车辆维修有限公司(申通庞巴迪)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获得两份合同,为上海地铁7号线和9号线498辆地铁车辆提供为期10年的大修服务。申通庞巴迪(上海))轨道交通车辆维修有限公司由庞巴迪公司和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于2012年12月,庞巴迪拥有50%的股份。

  张剑炜表示:“目前上海市拥有全世界城市中最长的地铁网络。能有机会通过提供我们最广泛的产品组合及一流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来支持这个巨型城市的交通扩展,我们感到十分自豪。”

  根据合同,申通庞巴迪将对上海地铁的498辆车辆实施大修。这些车辆的制造商是庞巴迪的另一家中国合资企业——长春长客-庞巴迪轨道车辆有限公司(CBRC)。申通庞巴迪将在大修中采用先进的方法和工具,包括BOMBARDIER ORBITA先进列车监控系统和Maximo资产配置管理应用程序。这些都是极具创新、功能强大的预测性资产管理和车辆维护工具,将提高上海地铁7号线和9号线地铁车辆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庞巴迪自1999年起就一直是上海的战略交通合作伙伴。从那时起,庞巴迪的合资企业 (长春长客-庞巴迪轨道车辆有限公司、新誉庞巴迪牵引系统有限公司、中车浦镇庞巴迪运输系统有限公司和申通庞巴迪) 在上海累计赢得超过1600辆地铁车辆的订单,并为这些车辆提供牵引系统和实施维修工作。申通庞巴迪也已通过两份车队大修合同和一份为期十年的服务协议向上海地铁提供了广泛的维修服务。2015 年,庞巴迪合资企业中车浦镇庞巴迪运输系统有限公司赢得了为上海供应首套自动旅客捷运系统的合同。

  在开拓海外市场时,庞巴迪重视与本地企业合作。张剑炜表示,与本地企业合作有利于公司更接近用户,容易了解用户需求,并及时针对用户要求采取行动。同时,与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合作,有利于双方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提高各自的市场竞争力。

  “中国的利益和庞巴迪的利益本来就是相辅相成、可以互补的。作为外企高管,我的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共同利益。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所以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常常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就不会太难。”张剑炜说。

  中外合作中有50%以上的冲突都是由误解和缺乏沟通造成的。张剑炜认为,处在中外合作中的中国人,无论你的雇主是中方或是外方,其责任之一就是帮助双方更好地相互理解和沟通,即做好“游戏规则”的“翻译”。

  庞巴迪的合作伙伴总是这样形容张剑炜:“他是个呕心沥血、任劳任怨、对庞巴迪非常忠诚、对祖国怀着赤子之心的中国人。”张剑炜自己也反复强调自己是中国人,有一颗朴素的、诚挚的、希望祖国越来越好的爱国之心。

  从与中国铁路的第一次合作开始,张剑炜就一直坚持全面本土化。也正是凭此优势,庞巴迪在中国过关斩将,一路高歌前进,拿下了一个又一个大订单。

  “庞巴迪要实现的,是真正落地生根。我们愿意将已经掌握的先进技术分享给中国的合作伙伴,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化,帮助当地市场借力世界高端技术,进而形成适用于当地需要的产品与服务。”他说。

  张剑炜一直对中国经济、中国未来充满信心。他表示,庞巴迪不断取得成功,得益于对中国市场的一贯重视,以及产品组合非常适合充满活力的中国运输行业。

  关于生存,张剑炜的方式并不是逐鹿中原、问鼎天下,而是选择在合作中实现双赢。儒家有云:先义而后利者荣,来自孔孟之乡的张剑炜让这一古老智慧焕发出新的生机。

  能够在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将双赢落到实处,这就是张剑炜的君子之道。

  常怀感恩之心,以真诚结交朋友

  张剑炜常说:“一个人要有人格,公司也要有自己的‘人格’,这点非常重要。我尊重与我打交道的每一个人。我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别人理解我,觉得我不容易,从内心里想帮助我。越是在成功的时候,越要懂得感恩。永远不要忘记曾经帮助你的人,也尽量不要记恨给你带来麻烦的人。”

  在很多人眼中,跟中国铁路与航空业打交道,拿的是动辄以亿元计的政府订单,必然需要一定的“背景”,同时也离不开中间人的撮合。但庞巴迪在中国拿订单,全靠张剑炜两条腿去跑、一张嘴去游说,从不用中间人,也没有一个有“背景”的销售团队。

  “我常常为此感到苦恼,有的时候,我会跟客户很坦白地讲我的压力和苦恼。但不是让人家可怜我,而是让人家理解我们的诚心诚意。”张剑炜说。

  对朋友,对合作伙伴,对那些帮助过他的人和机构,张剑炜有一颗感恩之心,反复念叨人家的好。他也有一颗平常心,即使拿不到订单也并不埋怨,而是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能够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的难处。

  在这个行业,老人一茬茬地换,新人一拨拨成长起来,而张剑炜一直都在。他靠自己的能力和品格征服了同行和竞争对手们,交到了许多老朋友、新朋友。每次谈到朋友们,他都充满感情,令人感到温暖。

  张剑炜不喜欢别人称他为职业经理人,因为职业经理人常常跳槽,而他在庞巴迪一待就是22年。

  “经常有公司来挖我,给的待遇要远远高于庞巴迪,但是我都拒绝了。别人很难理解我为什么不离开,说我是个神经病,其实还是因为传统的教育,忠诚观念强。职业经理人大多认为自己是给别人打工的,公司不是自己的。但在我脑海中,我就把公司看成是自己的,这可能是从小受到‘主人翁精神’教育的结果。但如果公司真是自己的,可能就不会那么拼命了。”张剑炜说。

  与很多经理人的洋派风格不同,张剑炜在商务礼仪上具有明显的中国风格。去拜见用户,他一定会提前到达见面地点,与人握手也要用双手。他的电话非常多,但很少让秘书接,哪怕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打电话,他也常常耐心回复。

  张剑炜如同一棵常青树,矗立在祖国这片飞速发展的沃土上,历经世事沉浮、人事变迁,见证了中国轨道交通行业的崛起和发展。

  立足广阔未来,与中国同步发展

  庞巴迪与中国合作的这些年,也是中国铁路和轨道交通事业发展最快的时期。来自中国铁路总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4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高铁营业里程突破2.2万公里,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60%以上,居世界第一位。目前,中国已建成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最发达的高铁网。

  未来的中国,铁路和轨道交通事业还将迎来量与质的飞跃。根据2016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5年,中国铁路网规模将达17.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3.8万公里,比2015年底翻一番。到2030年,全国基本实现内外互联互通、区际多路畅通、省会高铁连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

  在许多外国公司眼里,这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机会。而在张剑炜看来,这不单纯是机会,更是一种责任。作为外企高管,他的职责是为庞巴迪赢得更多利润,而身为一名中国人,他始终把助力祖国发展当作与生俱来的责任。既维护庞巴迪的利益,又不负一颗赤子之心和报国情怀,一直是他的人生信条。

  在他的带领下,庞巴迪中国很少谈及“对手”“竞争”等商业味道浓厚的词语,而是积极寻求“合作双赢”。聊起未来,张剑炜还是那句话“合作双赢”。他常说:“庞巴迪不仅仅是在做生意,更是在寻求与中国同步发展。”

  在张剑炜看来,现在的中国轨道交通企业是幸运的、幸福的,不仅在中国拥有广阔的发展天地,而且有更多机会走向世界,而国家从外交、财政、政策上也给予大力支持,连国家领导人都亲自在国际上帮助推介。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优势是“物美、价廉、建设速度快”,尤其在高铁方面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劣势是对国际市场了解不足,而这正好是庞巴迪的强项。庞巴迪拥有世界一流的技术及产品,并且拥有丰富的国际市场经验和完善的服务网络,了解国际市场的竞争规则,全球信誉度很高,并有广泛的人脉与销售渠道。所以,庞巴迪与中国企业携手参与国际竞争,是优势互补的双赢。

  去年9月,庞巴迪与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协议为两家企业在特定项目上利用双方的优势互补来为客户提供附加价值、更好地服务于不断增长的全球轨道运输设备市场、以及确保实现双方的长期增长目标建立了框架。潜在的未来合作领域包括国际国内市场开拓和产能合作。

  “能够达成这一里程碑式的最新合作协议,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张剑炜说,“过去18年,我们致力于将最先进的轨道交通技术带到中国来,让最先进的列车奔驰在中国大地上,未来,这种景象还会继续延续下去,我们将始终如一地为中国的地方经济和国民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记者手记

  采访之前,就听说张剑炜先生是一位非常谦逊但也非常严谨的人。及至见面的那一瞬间,他一个温暖、睿智的眼神,就让记者走近世界级企业家的陌生感烟消云散,采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展开。

  采访中张剑炜提及的关键词是“祖国”“感恩”“用户”“双赢”等,很少说起自己。他说,他在中国的一个成功角色就是充当中外双方的“润滑剂”,做好“游戏规则”的“翻译家”。这样坦率、真诚的张剑炜非常让人敬佩。

  今年7月,加拿大总督戴维·约翰斯顿来京期间亲自为张剑炜颁发总督大勋章奖,以表彰他近二十年来对发展中加关系做出的杰出贡献,感谢他对促进加拿大的商业与技术在中国的发展所做出的不懈努力,以及由此带来的对两国就业增长的积极影响。

  采访时间很短,但是他谈及事业时执着的眼神,对世界轨道交通未来发展前景的远见卓识,让记者明白为什么中加两国的政府与合作伙伴都对张先生褒奖有加,也找到了庞巴迪在中国获得一个又一个成功的答案。



评论 (0)


暂无评论

免费试用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将会尽快与您联系
若当前手机号码未注册航空产业网,系统在您提交信息之后会自动为您注册账号
用户密码默认手机号码最后6位